陶群
[摘要]江西服裝行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較強競爭力,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外貿依存度高,服裝生產企業缺乏必要的經營戰略,營銷方式落后、技術的培育和人才的引進上力度不夠等問題,需要依靠引進人才改善管理等方式來解決。
[關鍵詞]服裝行業 問題 策略
一、背景介紹
2012年上半年,江西省發布了江西紡織服裝產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強調應當緊緊圍繞我省“十二五”總體發展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充分發揮工業園區的基礎作用,構建良好的發展平臺,穩固培育和發展重大項目,并以此帶動中小服裝企業的發展,通過構建系統化的產業鏈,提高發展的效率,明確發展的方向,最終牢牢把握江西服裝產業發展的優勢地位,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建設的快速健康的發展。具體目標是,在服裝紡織業當中,到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紡織工業增加值46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800億元,利稅總額120億元的發展目標,以及重點發展服裝產業、棉紡織產業、針織產業、化纖產業和特色家紡和產業區域布局。把握好產業轉移的良好機會,從經濟總量上來發展紡織行業和企業,以培育自我的優秀的品牌為重點,不斷的以此來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了和綜合實力,在迎接產業轉移的同時也要推進自主創新的建設,提高科技化水平,發展循環經濟,最終促進行業整體的可持續發展和完善。在國家大力號召扶持中小企業的環境下,江西省也提出了不斷的極大對中小紡織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中小企業等新生力量的培育和發展,并以此為平臺促進就業和創業。
在江西省良好的政策環境下,服裝行業也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局面,在2009年時期江西南昌就入選了我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十點范圍,著力打造中部地區最為重要的服裝加工基地的目標。據已有的數據資料顯示,在當地的青山湖區就有五百多家的針織服裝行業,吸引了高達三萬多人的就業,僅僅文化衫的出口數量就占據了我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之多,產品已經做到了銷往全世界,而如今市場已經在逐步的打開。該地區的服裝行業已經儼然成為了當地的支柱產業,所以成為產業集聚試點重點發展已經是理所當然了。但是在大發展大繁榮的局面下,為了更好的促進江西服裝行業的更進一步的發展,我們同時也應該看得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唯有如此才能夠最終促成持續快速健康的行業發展規模。
二、江西服裝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上文已經有所分析,盡管在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上已經初見成效,但是仍然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的存在,筆者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首先是在外貿的依存度上,江西服裝行業的出口總量占據了國內出口的三分之還多,足以見得外貿依存度過高,但是外貿的市場有限的不是非常的開闊,仍然需要進一步的開拓市場。在出口上,眾多的服裝產品的制作水平較為低劣,技術含量也不高,從整體上來看,我們更多的是簡單的加工,而缺少自我所擁有的品牌,所以總是處于產業鏈的最低端,眾多的利潤成果無法為國內的生產商所獲得,產品采取的是薄利多銷的方式。品牌意識較弱,當然也就缺乏一定才知名度。在眾多的服裝生產加工基地的位置上,毫無疑問,我們是有著非常優越的資源條件的,但是由于服裝更多的是外銷,所以從整體上來說,中小企業的品牌意識非常之淡薄,他們滿足的僅僅是短小的利益的獲取,而沒有更多考慮通過擴大自己的知名度來提高利潤收入。
其次是服裝生產企業缺乏必要的經營戰略,營銷方式落后。與其他地區的服裝行業相比,尤其是浙江沿海地帶的服裝行業相比較,江西的地理位置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導致在經營戰略和發展方式上都不占據優勢,缺乏新型的營銷方式和手段,如區域代理在當地的發展水平并不高,網上經營的信息化程度也不高,最終都制約了行業的發展和壯大。不僅如此,在宣傳的力度上也顯得非常的不夠,計較與短期的廣告等傳媒的費用,不希望在此過程中投入更多資本,所以導致產品的知名度也就受到了必然的影響。
最后就是在技術的培育和人才的引進上力度不夠。產業的發展靠先進的技術,技術的發展靠優秀的人才,如果缺乏對人才的引進機制,那么很多時候都難以開展研發工作,更不用說生產工作了,所以很多的最新的款式和樣式只能依靠引進和購買。在發展到原動力上缺乏必要的智力和資金支持。發展的后勁不足。
三、江西服裝行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在服裝行業發展路徑的選擇上應該更加具有針對性,通過對以上問題的分析,筆者認為應該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進一步的開拓國際市場,但是開拓不是盲目的開拓,要充分的利用國際國內的政策條件,尋求政策支持,不斷的提高自我產品的競爭能力,這就要求不斷的強化產品的質量。主要應該在開國國際市場的同時,注意國外公司和辦事處的建立,或者是采取合資的方式來進行直銷經營,盡量的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服裝產品的科學技術含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唯有如此才能在外貿之中保持優勢所在,才可能盡快的扭轉之一方面的缺陷,不斷的致力于產品的創新的力度,提升產品的檔次。在國內市場的發展方面,要強化品牌意識,不僅要注重硬件設施的投入,也要注重軟件的投入力度,通過增大對人才的引進力度來提高產品的設計含量,文化含量和品牌質量,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
在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要加大改革的力度,組建具有更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如通過加大聯合和兼并的力度,創立自我的品牌,通過資產的重組等方式,壯大企業的發展規模,強化規模意識。不斷的降低生產成本,強化管理水平,管理出效率,要針對企業所存在的問題建立和完善企業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管理制度,制定科學的戰略任務和戰術計劃,切實加強企業的內部完善。
參考文獻:
崔毅華.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我市紡織工業的對策研究.嘉興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