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
摘要: 作者以在泰國的漢語教學實踐為基礎,以一個普通的泰國學校為出發點,介紹了普通的泰國中小學的漢語教學發展現狀,并嘗試分析現狀,揭示一些漢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給我國的海外漢語教學事業特別是泰國的漢語教學事業帶來啟示。
關鍵詞: 海外漢語教學教學現狀漢泰教材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的國力逐漸強盛,以及國家漢辦著力在全球范圍內推廣漢語,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個國家生根發芽,漢語學習的熱潮已經成了這個世紀勢不可擋的趨勢。與中國毗鄰的亞洲國家更是受此熱潮的影響。一方面,不論是日本、韓國還是東南亞地區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近些年不僅在經濟方面受到中國的良性影響,而且由于地處中國文化圈內,因此在文化上也一直潛移默化地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與中國地理位置接近的亞洲國家,由于歷史上不斷有中國的移民的遷入,因此漢文化在這些國家一直流傳至今。2011年5月,我有幸去了泰國,做了一名漢語老師。我在體驗異國生活的同時,也了解到了祖國文化在異國他鄉的發展現狀,希望可以給未來海外漢語事業的發展帶來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啟示。
二、漢語教學實習情況簡述
1.Pibool Uppatham學校情況簡述。
學校位于曼谷市貴皇區,全名為Pibool Uppatham學校,是一所普通公立學校,創辦于上個世紀中期。這所學校與中國一般中小學規模相差不大,不同的是,這所學校含有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一。所有不同年級的孩子都在同一個校園中學習。泰國地處熱帶地區,所以這所校園中遍布熱帶植物。一進校門就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熱帶風情。棕櫚樹、芭蕉樹、榕樹……沿著道沿兒兩邊依次延伸下去。泰國不同于中國,中國一年四季分明,這里只有三個季節,分別是涼季、雨季和熱季。可以這么描述這里的季節——熱、更熱、非常熱。
在Pibool Uppatham學校,我負責初高中的漢語教學。初中部,每個年級六個班,每班人數都是40個左右。初中年級,每個年級的一班為重點班,其余班級均為普通班。前半學期,我教初中一年級1—5班和初中二年級4—6班的漢語課。后半學期,我負責初中三年級1—3班和高中一年級兩個班(其中一個是漢語特色班)的漢語課。初一的教室為一排板房,初二初三年級及高中一年級(高一是2011年5月份Pibool Uppatham學校新開設的年級,一共兩個班,一個漢語特色班,一個普通班)在一幢教學樓上。初一年級的教室是整個學校里最為簡陋的,是用木板蓋成的小木屋,普遍缺少多媒體設備。而初中二年級、三年級及高中一年級的教室比較好,其中高中一年級的教室特別寬敞,教室里面電腦、電子黑板、音響等配置的也比較齊全。學校有教職工一百多人,其中女老師比較多,大概占全體教職工比例70%。學校的校長不論正副,均為女性。在泰國一般會有一個專門的副校長負責整個學校里里外外的事情。近些年,泰國的很多學校開設了漢語課,不少學校將漢語課設為必修課。在漢語教學方面,Pibool Uppatham學校已經連續幾年給學生開設了漢語課。學校長期和贛南師范大學保持著友好的合作關系。過去幾年,學校的漢語老師基本上的都是來自贛南師范大學的學生。2011年8月,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訪問泰國期間,學校和北師大簽署合作協議,學校現在已經是北京師范大學在泰國曼谷的海外教學基地。
2.Pibool Uppatham學校學生情況簡述。
與中國的教育制度不同,中國的學校是錄取制,泰國的學校偏向于選擇制,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自己心儀的學校。而且,由于泰國政府大力支持教育事業,對教育產業的投資也比較大,因此在泰國,只要是想上學的孩子,不會出現沒學上的情況。這樣的做法很好,讓所有的孩子都有學上,但是這樣的做法也存在一些弊端。
由于考試升學基本上沒有壓力,這就給泰國的孩子帶來極大的舒適感,他們不會為了一道題絞盡腦汁,做事的態度更接近于隨性。對中國學生來說,特別是對于初高中的孩子,除了每天從早到晚的課程,還有大量的功課需要完成,周末也難得休息。但是,在泰國,由于不同的教育制度,學生總成績的70%是平時成績,30%是期中和期末的成績,而且學生可以參加多次考試,選取最高的成績登記造冊。所以,學生上學基本上沒有壓力,課堂上做什么的都有,化妝、看雜志、玩手機、玩電腦、做手工、彈吉他……這與中國的課堂反差相當明顯。考試期間,也很難看到學生拿著課本溫書的景象。此外泰國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國家,外來移民不少,人口流動性很大,給很多泰國的家庭帶來了許多不穩定因素。所以學校里的孩子有很多父母已經離異,從小家庭不完整,只能跟著祖父母生活。所以,家庭給學生帶來的學習壓力很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學生較為懶散的學習態度。
泰國有不少華人,所以就有不少的華人后代。雖然這些華人后代很多已經不會說漢語,他們和普通的泰國孩子一樣,漢語也是零起點,但是,相較于普通的泰國孩子,華裔的孩子普遍比較勤奮用功,也有比較強的上進心。同樣的學習時間,同一個教師,華裔孩子學習的效率比較高,對學習內容也掌握得比較好。
3.Pibool Uppatham學校漢語教學情況簡述。
學校給我安排每周18節的漢語課,每節課50分鐘。初高中年級每個年級的普通班每周2節漢語課,重點班每周4節漢語課,而高一年級的漢語特色班每周的漢語課達到了14節。除了像其他班級一樣開設普通的漢語綜合課程,學校還給漢語特色班開設了中國文化課、書法課、中國歌曲課、剪紙課。學校對學生的綜合漢語素質要求較高,期望學生能夠從各個方面掌握漢語,了解漢文化。但是考試的內容要求卻比較簡單,并且要求老師盡量出成選擇題,降低難度,以便學生獲得不錯的成績。
學校對漢語教學比較重視,除了設立了漢語特色班以外,還定期組織大批學生去中國游學,并且與中國幾所高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如贛南師范大學,并成為北京師范大學的漢語基地。學校經常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有各種各樣的學生表演。很多慶典活動要求漢語老師加入,并且要求老師給學生安排一些與漢文化有關的表演項目。在中國的一些傳統的重大節日,如春節,學校會要求老師組織學生一起包餃子,體驗中國的春節文化。
三、Pibool Uppatham學校漢語教學發展的幾點建議
1.加大加強泰國本土漢語老師的師資力量。
Pibool Uppatham學校不論是在漢語的課時安排上還是漢語教學活動的安排上都給予了漢語教育足夠的重視。但是,學校的漢語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按照學校對學生的漢語教學安排,學生到了初高中應該會不少漢語。尤其是初三年級和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漢語應該相當熟悉。但是,實際上初高中學生的漢語水平基本都仍舊是零起點,幾乎所有的課程內容都要重新學習。造成這種現象,不外乎學生自身的原因和老師教學的原因。泰國的學生比較松散,所以對待漢語學習也表現得比較懶散,從開始的漢語語音階段學習就有這種傾向。學生學習后也倦于復習,所以這對他們夯實漢語基礎有很大的負面作用。此外,學校里的中文老師都是從中國過去的,本身不會泰語,只能跟學生用英語交流。而學生的英語水平也很有限,所以師生之間的交流很不順暢,雖然簡單的授課內容不需要過多地解釋,課本上也有一些泰語譯文輔助,但是稍微復雜一點的內容,老師教授解釋起來就比較吃力,學生學起來也比較困難。在初級階段,這種依賴“外援”的方式有些不太明智,應該加大加強泰國本土老師的師資力量。
2.配發與實際的教學需求匹配的課本。
學校給學生配發的課本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課本的難度與學生的實際漢語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兩者很難匹配。對于零起點水平的學生來說,學校配發給他們的課本有相當的難度,學起來較為吃力。這個現象在高中漢語教學中尤為明顯。高一學生新入校,絕大多數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漢語,即使有個別學生學習過漢語,他們漢語的水平也是屬于零起點的,除了熟悉一些拼音之外,漢字基本上都不認識。可以說這些學生全部是零起點。但是打開配發的課本,第一課就有大段的課文,并且課后出現了大量的要求掌握的漢字生詞。這對老師來說,教授起來很有難度,對學生來說,學起來也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甚至從一開始就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在對外的漢語教學中,學校可能有些急于求成,沒有顧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就制訂漢語教學計劃,配發不適合的漢語課本。并且一些學生家長在看待漢語學習時存在較多的功利思想,想一蹴而就地完成所有的漢語學習任務。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應該盡可能地有效疏通和引導,預防拔苗助長現象,讓學生盡量踏實學習,戒驕戒躁。
3.慎重選擇漢語教學課本,避免頻繁更換。
學校更換課本也過于頻繁。期中考試之前,初一和初二學生用的是《體驗漢語》,期中考試之后,開始用泰國華人郭少梅主編的《快樂學中文》。這兩本書的內容有很大的差異,突然換教材,給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帶來不少影響,不僅影響了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且由于《快樂學漢語》的對話部分的編寫較為欠缺,沒有《體驗漢語》的操練性強,因此影響了課堂上的操練流程,給教學帶來了負面的影響。課文內容由于是華人編寫,漢語表達沒有《體驗漢語》地道規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漢語的規范性。此外學校配發教材的不足也是影響漢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高中學生沒有課本,不少學生幾個人合用一本教材,上課匆匆聽過之后,課后即使想復習溫書,也沒有資料,阻礙了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不僅漢語課本不足,學生也沒有相關的必要的漢語工具書,比如《漢泰詞典》。教材匱乏,學生漢語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在所難免。
四、泰國漢語教學現狀及建議
1.泰國漢語教學現狀。
近些年,國家漢辦在全球范圍內大力推廣漢語,所以泰國很多大學設立了孔子學院。如泰國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學就設立了孔子學院,還有清邁大學、皇太后大學等。2011年9月11號,第八屆“漢語橋——寶石王”杯國際漢語大賽在泰國曼谷蘇宣南塔大學舉行,參賽人員摩肩接踵,不同年齡階段,小到幼兒大到成人,都有大量的漢語學習者。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泰國政府對華文教育實施寬松的開放政策,加之泰國經濟發展迅速,泰國漢語教育界得到了不少的捐助,很多華文學校的軟硬件實力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提升。最近幾年,泰國不少華文學校通過與中國僑辦、漢辦合作,采取了一些列有效措施,如聘請中國漢語教師、培訓泰國本土中文老師及合作編寫漢語教材,有效地增強了自身的實力。由于很多華人及很多本土的泰國人希望自己的子女在中國風盛行的當下接受中國文化熏陶、學習中國的語言,因此巨大的漢語市場需求使得漢語教學這些年在泰國的發展蔚為壯觀。此外,為了占領漢語教學在泰國迅速發展的市場,很多泰國的普通中學積極開辦漢語特色班,開設漢語必修課。遍地開花的漢語培訓中心也對漢語教學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不論是學生、普通上班族還是商務人士,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漢語培訓課程。不僅授課時間自由,而且授課方式、授課內容也可以量身定制。在泰國,現今漢語已經成為僅次于英語的必修課。漢語發展前景廣闊,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2.泰國漢語教學發展的幾點建議。
Pibool Uppatham學校漢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具有普遍性,同樣存在于泰國的漢語教學事業中。針對這些問題,我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泰國本土的漢語教師師資力量,提升漢語教學實力。
近些年來,泰國的漢語教學迅猛發展,各種形式的漢語教學如雨后春筍,驟然增多。但漢語教師的隊伍發展卻相對緩慢。很多泰國本土的漢語老師大學畢業后就直接進入中小學任教,還有一些漢語老師是因為從小生長在華裔家庭,熟悉中文及中國文化,所以后來從事這個職業。總體上看,大多數泰國老師的漢語水平比較有限。盡管他們中不乏有人來到中國,在中國的大學里進修,可是,他們進修時間短,進修人數有限,所以很難總體上迅速提升泰國本土老師的漢語教學實力。漢語教學在泰國發展的重頭戲還是落在了中國老師的頭上。于是,眾多的中國外教來到泰國,傳播中國文化,進行海外漢語教學。但中國外教任期短,任期滿了之后頻頻換人,這給學生帶來了心理上的失落和不舍,同時還影響了教學效果,導致教學風格多變,教學能力起伏不定,教學效果就更難保證了。泰國本土漢語教師教學帶來的利弊、中國海外教師教學中存在的缺陷與優勢如果不能找到一條很好的出路,漢語教育工作者將在很大程度上有礙于泰國漢語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2)漢泰教材要“量身定制”,國別化的要求要得到進一步的落實。
目前,泰國市面上所使用的漢語教材多數是從中國引進的。由于是中國的作者編寫,因此教材編制涉及的內容大多離泰國學生實際生活相距較遠,編寫的內容大多不為泰國學生所知。市場上漢語教材的琳瑯滿目,也使得泰國的很多學校“挑花眼”,所以很多學校,很多學生手中有若干種不同版本的教材。但是,可以深入人心的漢語教材卻是屈指可數,為學習者“量身定制”,可以快速提升學習者漢語水平的教材更是鳳毛麟角。翻開漢語教材,要么是徹底的中國化,要么是生硬地糅進了部分泰國特色。漢語學習熱火朝天的場面看似繁華,這股熱流背后卻有些無奈,有些枯燥,有些空洞不貼合實際。漢語教學內容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多數學生在較長一段學習時間之后,漢語水平仍然不盡如人意。
參考文獻:
[1]陳記運.泰國漢語教學現狀[J].世界漢語教學,2006,(3).
[2]黃漢坤.泰國高校泰籍漢語教師及漢語教學現狀[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