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琴
一、美好的記憶
在和學生打交道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來自學生的溫情。在母親節,我收到了來自學生的短信,在短信中,學生稱我“老師媽媽”。在端午節,不會包粽子的我意外地收到了學生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涌上的感動無法用語言表達。學生還送我老家的特產,讓我感覺心里暖暖的。春暖花開,萬物更新,學生邀我一起到大自然中踏青,我們用相機把美好的點滴記錄下來,我體會到了和學生在一起的快樂。我和學生一起爬長山,在爬山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拉我一把;遇到困難,我們笑著應對。我們一起到南山公園野炊,找柴火,包餛飩,生火,煮餛飩,躺在草地上,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讓身心得到充分舒展。在大課間活動,我們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戲,笑聲響遍校園。記憶是多么美好。
二、我的班級,我耕耘
給我一個班級,我知足了。有了一個班,我就有了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機會,我就能享受和孩子們一同成長的快樂和幸福。
(一)班級日記
對個別屢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批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面對問題學生時進行直言不諱的批評指責乃至訓斥、嘲諷是對學生的自尊的損害。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少年教育中產生困難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行為是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現在他們面前,而人在這個年齡段從本性上說就不愿意被人教育。”教育最好是一種無痕。班級日記,是我治班的一種方式。這學期,我每周寫兩三篇班級日記,用A4紙打印出來,掛在班上,在班會課上宣讀。我的班級日記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多用慧眼發現學生的優點加以欣賞、鼓勵、督促和警示,使學生處于一種被賞識、被贊同、被關注的情感中,激發學生想被老師認同的心理。
下面我摘取兩篇并加以分析。
案例一:崇拜學生
最讓班主任感動的是什么?在無人的課堂上,當踏進教室時,教室里安靜有序。老師可能會忘記上課,課代表會到辦公室提醒老師;老師臨時有急事,由值日干部和課代表擔當責任。9月4日下午第三節課,當物理老師打電話給我說他臨時有會,不能來我班上課,讓我照看一下,我拿起書本往教室趕去。當我跨入班級時,班級是真正的秩序良好,何潔正趴在講臺上做作業。這一幕真正讓我感動與感激,對同學們、對何潔,我要表達一份謝意。陶行知說過: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養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現在我就崇拜我的學生了。
當你希望你的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時,你就朝那個方向引導。當一個孩子得到成人世界的充分肯定和信任時,那就是自我教育的開始。當我把這篇日記掛在墻上以后,自習課更有序了,有更多的何潔站出來了,這讓我感受到了欣賞的魅力。
案例二:改變
上學期,任課老師和班主任每次批評你,你嘴里不時冒出臟話,并且習慣地用手指著老師,表現出“小痞子”的習性。老師會暗示自己:這是一個沒有教養的孩子。是的,這個孩子的本質已發生了改變,靠常規學校的常規老師是教不好的,雖然我一直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我知道每個不常規的孩子身后都有一個不常規的家庭。由于你屢犯班規,我進行了家訪。我發現你原來是個可憐的孩子,沒父管,沒母愛。你媽媽長期在大連上班,不在你身邊。你爸爸由于經營麻將室,沒時間過問你,甚至與你見面的時間都沒有,更何況過問你的學習。當你起床去上學時,他在床上;當你晚上做作業時,他在麻將室。家訪后,我在班會課上表示:我要管你、幫你、愛你。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我驚喜地看到了你的媽媽,好年輕、漂亮的女子,但滿臉愁容。我想這份愁來自他兒子——楊子攸。你的臟話,你的模糊的作業,你的叛逆。她下定決心不再出去工作,在家陪兒子。
你的媽媽對我更多地談了你小學時的內向、聰明,她心目中引以為豪的兒子,但是現在楊子攸你的情況無情地打擊了她。
開學第三天,由于你自學課講話、吃零食,我決定放學后留下你。按照以前的經驗,我知道你會跟我臟話連篇、討價還價,你會沖我大聲嚷嚷說乘不到車要我負責的話。但我做好了與你作斗爭的思想準備,但我沒想到的是卻是另一種情形。你用兩只眼睛看著我,手老老實實地放在身體兩側,并不時沖我點頭,完全沒有以前的張牙舞爪。這個孩子的內心正悄悄地發生改變,心善了,懂禮了。
感謝楊子攸的媽媽,這是楊子攸媽媽從大連回來陪伴楊子攸,楊子攸送給媽媽最好的禮物。楊子攸的春天來了。人們都說:孩子是一個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我也想說:楊子攸家庭的春天來了。
我用班級日記拉近了師生關系。平時,學生見到我歡呼雀躍,我為之振奮,這種感情體驗太美妙了。班級管理也走上了一個臺階,班級衛生、黑板報、紀律等班級事務基本不要我操心、插手,我僅對負責人給些指導性建議,這讓我感到很輕松,我甚至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享受到了美好的教育生活。
(二)小組管理大班
我們班嘗試“小組管理大班”班級管理模式,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老師可以放更多的精力于教學和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名字,如:睿智組、奮進組、飛龍組、勤學組、星信組、行知組,我們從出勤、預備鈴響后、上課紀律、課間十分鐘、自習課、作業完成、環境與公物愛護、出操、眼保健操、吃零食、衛生打掃、校徽佩戴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實行加分制,好的進行加分鼓勵。從目前情況來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因為從校長室組織的學生對班級工作的滿意度調查中,學生對我班的紀律、衛生,對我這個班主任等方面給予了充分肯定。
(三)分別對男女生進行性教育
當前,青少年性行為日益普遍,特別是女孩未婚先孕、人工流產的現象趨于早齡化,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為什么本應是人生的花季,卻出現了這么多令人深思的現象。棄嬰、性混亂、輕率性行為、墮胎等一系列字眼深深刺激著社會的良知。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科學正確的性教育和生殖健康知識的引導,學校教育對青少年性教育始終遮遮掩掩,家長更是覺得難以啟齒,于是網絡等不健康的新觀念走進青少年的視野,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只有普及性知識,給青少年以正確的性觀念,才能減少由于性知識和姓觀念錯誤引起的一系列悲劇”。中國性學會副理事長、著名性學專家馬曉年表示:“性教育的目的。第一是讓孩子學會愛,愛自己的生命、愛父母;第二是學會尊重,尊重他人的身體和感受;第三是學會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隱私,保護自己不受性傷害。”針對這種情況,到初二,我對我班的男孩和女孩分別進行青春期性教育。對女生,我從(1)來月經了嗎?(2)如何愛護自己的性器官?(3)如何防止性侵害?4.如果遭到性侵害怎么辦?等方面通過舉例,通俗易懂講給她們聽。對男生,我也通過舉例方式給男孩子講遺精,講怎樣克服性沖動,怎樣保護性器官,等等,效果不錯。
(四)用故事規范學生的行為
平時我喜歡收集一些勵志故事鼓勵學生,規范學生的行為。例如:《盡力而為還不夠》。西雅圖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師——戴爾·泰勒。有一天,他向教會學校一個班的學生們先講了下面這個故事:那年冬天,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獵人一槍擊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傷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獵狗在其后窮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陣子,兔子跑得越來越遠了。獵狗知道實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獵人氣急敗壞地說:“你真沒用,連一只受傷的兔子都追不到!”獵狗聽了很不服氣地辯解道:“我已經盡力而為了呀!”再說兔子帶著槍傷成功地逃生回家了,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它:“那只獵狗很兇呀,你又帶了傷,是怎么甩掉它的呢?”兔子說:“它是盡力而為,我是竭盡全力呀!它沒追上我,最多挨一頓罵,而我若不竭盡全力地跑,可就沒命了呀!”泰勒牧師講完故事之后,又向全班鄭重其事地承諾:誰要是能背出《圣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他就邀請誰去西雅圖的“太空針”高塔餐廳參加免費聚餐會。
《圣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有幾萬字,而且不押韻,要背誦其全文無疑有相當大的難度。盡管參加免費聚餐會是許多學生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淺嘗輒止,望而卻步。
幾天后,班中一個11歲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師的面前,從頭到尾地按要求背誦下來,竟然一字不漏,沒出一點差錯,而且到了最后,簡直成了聲情并茂的朗誦。泰勒牧師比別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誦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見的,何況是一個孩子。泰勒牧師在贊嘆男孩那驚人記憶力的同時,不禁好奇地問:“你為什么能背下這么長的文字呢?”這個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盡全力。”
16年后,這個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軟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爾·蓋茨。泰勒牧師講的故事和比爾·蓋茨的成功背誦對人很有啟示:每個人都有極大的潛能。正如心理學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潛能只開發了2-8%左右,像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大科學家,也只開發了12%左右。一個人如果開發了50%的潛能,就可以背誦400本教科書,可以學完十幾所大學的課程,還可以掌握二十多種不同國家的語言。這就是說,我們還有90%的潛能還處于沉睡狀態。誰要想出類拔萃、創造奇跡,僅僅做到盡力而為還遠遠不夠,必須竭盡全力才行。
以育心為己任,開拓心田凈土。在教育這條路上,我感受著教育的魅力,追尋著更豐富的生命,我為此而幸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