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
摘要: 音樂教育以其獨特的功能,能夠對學困生的轉化起到積極的作用。本文從音樂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堅強意志、培養合作精神、培養學習興趣四個方面論述了這種轉化作用。
關鍵詞: 音樂教育學困生轉化積極作用
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會有一定數量的學困生,他們往往由于信心不足、基礎薄弱、學法不當、缺乏自律和勤奮不夠等各種因素導致學習困難,而大部分學困生常常在文化類學科的學習中缺乏興趣,但是在文藝類學科的學習中卻表現出較大的興趣。因此,如果有效地利用音樂的特殊功能對學困生進行教育,將起到積極的轉化作用。
一、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有的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沒有遠大的理想,好動貪玩,在學業上得過且過,長此以往導致學習困難。對于這類學生首先要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激發起學習的動力。常用的辦法一般是老師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因為存在說教的意味,顯得生硬、呆板、單一,并且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學生在接受教育時可能會產生抵觸情緒,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這時,音樂教育就可以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利用其本身的愉悅性、通俗性和審美價值,把令人難以理解的哲理以一種通俗易懂、輕松愉快的形式表達出來,使學生主動地進行自我教育。音樂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濃厚的理想色彩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它對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有積極的作用。如在學唱《國歌》、《保衛黃河》、《我愛你,中國》這些歌曲時,學生們會在或雄壯或優美的旋律里,不自覺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偉大精神,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人民的勤勞勇敢,喚起他們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的使命感,從而培育他們深厚的愛國感情,樹立起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
正確地運用音樂教育的功能,能夠構建起一個健康、完善的心理結構,使學生逐步形成準確的判斷力。優秀的音樂作品本身就具有一種人們自愿接受的“教化”因素,學生在接受了大量優秀的音樂作品時,就能夠把音樂中表現的美感好體驗逐步深化,從而使自己的品質、行為更加高尚,自覺地按照美的標準審視自己的行為,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在修養上得到提高,在道德上受到影響,在心靈上受到啟迪,最終達到豐富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幫助學生培養堅強的意志
有的學生雖然有上進心,但是學習中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就發愁甚至打退堂鼓,失去了繼續努力的勇氣,逐漸成為學困生。對于這部分學生的教育,我們不妨利用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其鮮明的音樂形象能夠極大地影響人的思想感情,音樂美感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能浸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審美體驗的積淀,則可以產生巨大的行為力量。音樂教師一方面要告訴學生生活中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能夠戰勝困難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強者,鼓勵他們敢于正視現實,磨煉堅強的毅力,發揮自身潛能,做一個自強不息的人。另一方面可以選擇那些展現人類與自然、與命運、與困難抗爭的音樂作品,讓學生欣賞,以激發他們的奮斗精神。如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深刻地刻畫出英雄的毅力、英雄的熾熱情感和革命斗爭中英雄的偉大形象,表現了無與倫比的廣闊與雄渾,學生欣賞以后能夠體現出不屈不撓的精神,激發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拼搏精神。再如《男兒當自強》、《愛拼才會贏》等,歌詞樸實而充滿哲理。“傲氣面對萬重浪,熱血像那紅日光。膽似鐵打,骨如精鋼。雄心百千丈,眼光萬里長。我發奮圖強,做好漢,做個好漢子,每天要自強。熱血男兒漢,比太陽更光”。學生讀了這通俗的歌詞自然會明白道理,受到啟發和教育。這兩首歌的曲調雄壯,鏗鏘有力,氣勢磅礴,表現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和氣魄胸襟,很多學生聽了都說感到熱血沸騰,豪氣陡生,找回了自信和自尊,激起了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音樂老師經常讓學困生欣賞這類音樂作品,就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使學生逐步變得堅強耐挫,持之以恒,不懈進取,進而努力學習,力爭上游,提高成績。
三、幫助學生培養互助合作的精神
目前,我國的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處于中心地位,集父母、祖父母的關懷于一身,無形中助長了他們的自我中心意識,降低了自理和自學的能力,更喪失了與別人交往合作的機會。這類學生在學習中不能互相幫助、取長補短,遇到了問題只知道依賴老師,在不能及時得到老師指點的情況下就手足無措,慢慢積累了許多疑難問題,最終導致學習困難。音樂課在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精神方面可謂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音樂課在許多情況下是群體性活動,如齊唱、齊奏、合唱、合奏及歌舞表演等,這種相互配合的集體形式,能夠體現學生、師生、班級之間的合作,需要團結互助、齊心協力的合作精神和意識,經常組織學生參與這項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有利于他們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行為規范,群體性的音樂活動,又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的人際交流,有助于學生培養愛心,形成與人交往的能力。如在學習《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曲時,我們可以適時啟發,使學生明白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重要性。又如學習《青春舞曲》時,我們可以讓學生二人合作,即一人唱歌一人即興擊拍伴奏,還可以讓學生多人合作,即一人唱歌多人伴舞,載歌載舞,充分體現合作的作用和魅力。
四、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學習興趣
學困生往往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而對學習缺乏興趣,缺乏興趣則成績繼續下降,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后導致厭學甚至輟學。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首先要激發其興趣。興趣與信心總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信心學習。因此,音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利用音樂課獨有的豐富多彩的內容和生動活潑的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音樂美是一種獨特的只為音樂特有的美,它優美悅耳的音響之間的巧妙關系,能夠以自由的形式直觀地呈現在我們的心靈面前,并且使我們感到美的愉快。音樂的這種愉悅性,可以緩解學習壓力,激發學習興趣。學生經常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在愉悅的心境下,激發學習興趣,在愉悅的狀態中,保持學習動力,進而變苦學為樂學。如學唱《我愛你,塞北的雪》,學生在舒緩優美的曲調中,會感到如沐春風,心情舒暢,消除對學習的厭倦感,產生新的學習興趣。又如欣賞鋼琴曲《秋日私語》,那抒情悠揚的旋律,會帶給學生一種唯美的感覺,使心情變得從容而恬靜。而對于那些因學習成績不好而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我們則可以多組織他們參加歌舞類的音樂活動,讓他們在歌舞中與其他同學高高興興地唱啊跳啊,從而增強其信心,積極快樂地投入學習。
總之,音樂教育對于學困生的轉化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實踐中,應注意把對學困生的思想教育和音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潤物細無聲”。如果音樂教師能夠把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與班主任和政教處溝通合作三方巧妙結合起來,效果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