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劉璇
“如果學校之間沒有差距,哪個家長也不愿意去托人、送禮、花錢為孩子擇校。”一位家長如是說。當前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不僅體現在硬件設施上,還體現在師資配備上,而且后者應該是家長擇校的首要標準。近年來,我省各地相繼實施教師輪崗制度,這項舉措一方面推進了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另一方面也給學校教師發展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教師輪崗畢竟不同于簡單的支教,如果把教師輪崗作為剛性要求而不考慮教師個人訴求,老師天天想著來年是否會被流動走,怎能安心從教?如果相關的人事制度沒有跟上,工作環境和待遇大相徑庭,老師又如何能做到敬業奉獻,教好書,育好人?……因此,針對教師輪崗這一新現象、新問題,我們必須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索。關于這一問題,筆者有幾點自己的看法,羅列于下,求教于方家。
1.嚴格規定輪崗教師條件,形成主動輪崗良好態勢。在每年流動之初,一定要召開專門會議,組織全體教師學習領會文件精神。進入到具體操作環節時,一定要走民主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各校要把“三高一強”教師(師德修養高、學識水平高、專業技術職務高、教育教學能力強的教師)推選出來參與輪崗。同時,對于所有輪崗教師經濟上保障待遇,政策上實行傾斜,在先進評比和職務評聘時,對主動申請輪崗的優秀教師優先考慮。這樣做旨在使人人都把輪崗交流看成一件光榮的事情,看成是人生發展的新轉機,逐步引導優秀教師心甘情愿、心悅誠服、爭先恐后地參與到輪崗中來。
2.統籌安排教師輪崗工作,促進教師有序合理流動。為避免教師的無序流動,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實行優質校骨干教師與薄弱校骨干教師對等流動,即優質校一定要舍得把政治素質好、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選派到薄弱校擔任管理人員,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實施強校戰略;薄弱校通過業績考核,一定要主動把有培養潛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優先安排到優質校輪崗,讓他們率先成長起來。對在薄弱校工作達到一定時限,確實作出一定貢獻的教師,在評定職稱和評先評優中予以傾斜,讓他們真正感到被重視,受關懷,同在優質校工作的老師一樣有發展的機會。這樣,就能使優秀的輪崗教師“下得去,留得住”。
3.強化輪崗教師自我規劃,優化學校師資梯隊結構。為了使輪崗教師盡快融入新的學校,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要認真研究每位輪崗教師的特點,重視培養輪崗教師的自我規劃意識和能力。通過分層設計教師成長規劃書,切實為他們的自主發展提供空間、搭建舞臺、創造機會,從而促進教師的自主發展。要堅持認真開展四個層面(自主學習、師徒互學、教研組學習、專家引領)的學習活動,激發教師適應新學校文化、敢于實踐、勇于創新的信心和勇氣。學校層面要以“促進輪崗教師主動發展”為目標,以日?;n}化實踐研究為推進策略,真正實現輪崗教師的發展。
4.落實輪崗教師考核辦法,創新輪崗教師管理模式。完善輪崗人員的考核工作,逐步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和輪崗教師專業發展的長效機制,要處理好思想教育、專業引領和學校文化熏陶三者之間的關系,激發他們工作熱情,使他們有歸屬感和成就感,盡快地融入新的工作環境。學校應單獨建立輪崗教師個人成長檔案,在學期末,從德、能、勤、績等方面進行考核,并把考核結果一份上報給教育主管部門,一份及時反饋給輪崗教師原屬學校。
總之,教師輪崗應堅決擯棄“削峰填谷”、“十指拉齊”的簡單做法,要尊重教師的自主權、選擇權,奉行自愿的原則,使輪崗教師激發生命自覺,增強主動發展意識,從而保持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張軍、劉璇,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2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