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宏
摘要: 在學校體育課教學,尤其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不良行為時常出現,不但對體育課堂教學的正常開展影響極大,使得教師難以完成體育教學任務,而且妨礙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為此,教師應該采取研究和教育的態度,靈活而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不良行為。
關鍵詞: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不良行為正確調控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環境中,少數學生常常會干擾體育教學正常進行,如有的與老師敵對,違反課堂紀律,無故曠課;有的過度焦慮,情緒不穩定,長期抑郁,極度羞怯;有的注意力無法集中,自制力差,等等。所有這些行為,對于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來說,都是一些不良行為,而這些會嚴重影響體育課堂教學效率的不良行為一般是在一定的體育教學情境中產生的。因此,科學分析體育課堂教學環境中的各種不良行為,正確調控體育教學環境中的不良行為,是體育教學環境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體育課堂教學環境中不良行為的分析
1.不良行為。
不良行為就是指那些妨礙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干擾體育教育活動的行為。學生的不良行為總是消極的。因此,判斷一個學生的行為是正常行為還是不良行為,必須慎重。必須知道不良行為的經常性和干擾性,學生的不良行為是指在活動中經常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干擾教學秩序,妨礙體育活動的展開、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個性發展的行為。那種在體育學習民活動中偶然表現的影響教學和學習的行為不能稱為不良行為。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不良行為是多種多樣、普遍存在的。學優生和學困生都存在不良行為,只是在數量多少和程度輕重方面有差異而已。如有的學生學習努力,師生關系融洽,自覺遵守紀律,可是考試時經常怯場;有的學生直爽,待人熱情,可稍不注意便大發脾氣,等等。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能依據學生的不良行為預言其今后的發展,應該看到學生的不良行為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和易變性,應該采取研究和教育的態度,靈活而機智地加以處理。
2.不良行為的表現。
不良行為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不良行為主要有外向攻擊型和內向退縮型。這是根據學生在體育課活動中行為表現的主要傾向來分的。前者是指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行為過度外傾,妨礙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干擾教師的教學和同學的學習活動的不良行為。它具有公開性、爆發性和極大的破壞性。后者是指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反應嚴重內傾,對體育課環境中的各種刺激采取退縮反應,體育課堂心理嚴重紊亂的不良行為,一般不影響老師的教學和同學們的學習活動,帶有隱蔽性和持續性,對課堂環境不具破壞性,但使自己的學習活動不能正常進行。從體育課教學活動的影響來看,外向攻擊型不良行為擾亂體育課堂教學活動,具有搗亂性和破壞性,易于引起重視;而退縮型不良行為主要以消極、服從、依賴的形式表現出來,對集體和課堂紀律的干擾不明顯,所以不易被教師和家長注意。但從對體育教學活動結果的影響來看,退縮型行為同攻擊型行為一樣對學生心理健康和體能發展具有極大的危害性,而且前者更為隱蔽。因此,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尤其重視內向退縮型的不良行為。
二、體育課堂教學環境中不良行為的矯正
1.對體育課堂教學環境中不良行為的態度。
(1)對體育課堂不良行為的不同認識。關于不良行為對學生的影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從體育教育的目的來看,各方面的不良行為都應該重視,并及時解決。通常有經驗的教師更多地從心理原因上看待不良行為,而沒有經驗的教師則多以行為的外在形式和現實的后果影響為依據。
(2)對不良行為的正確態度。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具有正確的態度,才能妥善處理不良行為,維持正常體育教學秩序。首先,教師要正確認識,全面了解不良行為,認真分析原因,以便有針對性地解決。其次,教師要公正對待,妥善處理不良行為。教師處理不良行為的基本態度應該是理解、同情,對不同的不良行為區別對待。在具體處理不良行為時,可采取給予信號、鄰近控制、課堂示范、課后談話等方法。最后,教師要積極引導,重視構建良好行為。一方面,教師多運用表揚、鼓勵等積極的強化手段,另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的課堂行為提供榜樣。
2.不良行為的矯正。
在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不良行為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必須認真而靈活地加以矯正。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權威制止。根據不良行為表現的不同類型和學生的個別差異,可靈活選擇如目光注視、手勢利用、身體接近、講授暫停、直接批評等方式制止和控制不良行為。
(2)個別談話。個別談話既能了解不良行為的真實原因,又不影響體育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由于避免了公開批評的難堪,學生心理易于接受。
(3)行為矯正。這種方法在體育教育領域的主要用途是矯正學生的課堂不良行為,塑造學生的良好的新行為。人的行為會因結果受到獎勵或懲罰而持續、加強或減弱、停止。因此,通過行為矯正就能夠消除學生的不良行為。
(4)心理指導。在心理指導時,首先,應尊重學生的認知和情感體驗,信任和鼓勵學生改正不良行為;其次,要引導學生真實地表達情感,積極進行心理疏導。
三、體育課堂教學中不良行為的調控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不良行為的調控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教師善于創設輕松愉快的體育教學環境,營造和諧友好的體育教學氛圍,注意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體育教學活動就會正常、有效而持續地進行,學生的不良行為就會很少發生。因此,教師必須加強體育課堂管理,充分重視對學生體育課堂不良行為的調控。
1.重視不良行為的早期診斷。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不良行為一旦發生,對其體能的增強、品德的塑造和體育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有極大的危害性和破壞性。因此,教師必須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及早的診斷和預測,把不良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把不良行為的消極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
2.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建立定向化的課堂學習環境。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要有效地調控學生的不良行為。一方面教師必須著力營造和諧的體育課堂氣氛,形成信任、民主、主動的學習環境,以使學生心理體驗自由、輕松。另一方面要重視建立一種有利于學生的體育學習心向指向于體育學習活動的環境氣氛。這樣,學生就會因高度的體育學習積極性而產生正當、積極的學習行為反應,不會或很少發生不良行為。
3.提供體育教學上的多方幫助,克服學習障礙。
首先,要幫助學生設立適當的體育學習目標,即體育學習目標的高低要與體育學習能力的強弱相結合。其次,要培養學生自我控制體育學習活動的能力。對體育學習活動的自我控制和調節反映了學習的主動性,表明其體育學習活動是在內在動機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樣,學生就會把精力和時間集中于體育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