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轉變教育發展方式,勃發學校發展活力,我們常州市從2003年開始,確立了以制訂和實施三年發展規劃為主要載體的學校主動發展的戰略。在這一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各校積極探索自身發展的目標和路徑,主動變革教育實踐,千方百計集聚各種變革力量,學校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勤業中學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該校原來是一所比較有名的薄弱學校,教學質量低下,生源大量流失,教師士氣不高。就是這樣的一所學校經過近10年的努力,實現了華麗轉身,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在文化建設、課程與教學改革、學校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學生變得自信、陽光;教師從一般教學工作者正在變為學生理想的喚醒者、啟蒙者,教育改革的研究者和創造者。歸因這所學校所取得的成績,我認為,有三個關鍵詞值得一提。
一是喚醒。有人說,教育是一種喚醒,喚醒兒童心中沉睡的巨人,喚醒人的心靈,喚醒人潛在和內在的力量。如果說教育是喚醒,那么發展也是喚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指出:“發展越來越被看作是一種喚醒的過程,一個激發社會大多數成員創造性力量的過程,一個釋放社會大多數成員個體作用的過程,而不是被看成是一個由規劃者和學者從外部解決問題的過程。”
總結勤業中學的發展,我們深感喚醒所帶來的巨大力量。這種喚醒來自學校文化建設。該校由原來的九中改名為勤業中學后,把建設“勤文化”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抓手,提倡敬業、勤業,倡導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研究、勤于創造。我還特別注意到孫國平校長來勤業中學后提出了“讓勤中人仰起頭走路”的辦學口號。“仰起頭走路”,不僅是自信的表現,而且是覺醒的表現,是向前看,是追求理想的表現。這種辦學口號旨在喚醒師生的進取心,喚醒師生的獨立人格和主體精神;而全校師生一旦被喚醒,就會集聚和勃發出巨大的能量。
這種喚醒還來自學校管理的改革。管理,總的來說,有兩種功能:形成秩序和推進變革。勤業中學很重視后者,尤其是重視管理的引導和激勵功能。從學校提出“優秀就是進步”的教育理念,從學校曾經開展兩輪的責任意識大討論,從開設德育校本課程“做人要做這樣的人”,從開展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從建立激勵性制度來看,都體現了這一管理取向,體現了學校對喚醒師生內在動力的重視。
二是探索。教育科研是學校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勤業中學的成功,原因之一在于,他們在南京師范大學專家指導下,堅持教育科研,堅持改革探索。這種探索,抓住了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內核,始終把課堂改革和課程建設作為核心。這種探索是基于實踐、基于發展需求的探索,他們提出“不在云端跳舞,而要貼著地面前行”,這種貼著地面前行的探索,充分反映了他們求實的作風和務實的態度。
“展評學習法”,是勤業中學通過多年學習和實踐探索,歸納、總結、提煉出來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樣式。這種教學,力求教會學生學習,力求把“教”與“學”融為一體,真正實現“教”為“學”服務;力求轉變師生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還給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力求轉變教學方式,切實落實新課程提倡的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展評中的“展”,其積極意義在于通過多樣化的方式,運用各種手段給學生提供相互表達和分享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的機會。展評的意義不僅在“展”,還在“評”。“評”是參與,是互動,是教學民主,是合作學習,是建構主義提出的主動建構和社會協商性學習;“評”是思考,是思維碰撞,也是相互聆聽。展評學習,力求把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有效溝通起來,試圖集多種學習方式的優勢為一體,充分體現現代學習理論要求,遵循學習規律。當然,這種學習和教學方式,仍然處在探索中,還有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這種探索的過程和取得的初步成效是值得肯定的。
課程建設,是勤業中學的又一亮點。他們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為課程建設的價值取向,重視課程多樣化和選擇性,形成了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相互協調,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融為一體,涵蓋人文素養、科學精神、生活情趣三大模塊,共30多門的學校課程體系,并通過采用選課制、走班制、學分制等管理制度來形成課程有效運行機制,使課程真正成為學生生命發展的豐沃土壤。
說到該校的課程建設,不得不提他們一個獨特的課程形態——“酬勤園”。“酬勤園”原先只是校園一塊空地。這塊空地既沒有被廢棄,也沒有被雕飾成一般意義上的景點,而是被當作課程來開發。可貴的是,這種開發不是一次性的開發,而是動態的,意義不斷生成的開發;不是僅僅作為勞動教育園地的開發,而是教育意義不斷豐富,教育價值不斷提升的開發。這種開發體現了對課程的理解,對教育的理解,也是一個極好的創意。
喚醒是動力的勃發,力量的源泉;探索是智慧的生成,能力的培育。歸因勤業中學的成功因素,還有一個關鍵詞不得不提,這就是“堅守”。
三是堅守。談到發展,人們很容易聯想到改革和創新。誠然,發展離不開改革,離不開創新;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一個重要方面,即,發展需要堅守。
這種堅守首先表現在對教育本真的堅守。堅守教育本真,學校發展才不會迷失方向。這些年來,勤業中學面對困境,沒有急功近利,沒有過于關注考試和升學,而是始終堅守素質教育,堅守規范辦學。從校本課程開發、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和社團活動的建設,從學校對德育和體育活動的重視,從學生參加跳繩全國性比賽拿到大獎等現象中,我們都可以看出對教育價值觀的堅守。
其次,這種堅守表現在對基礎能力建設的重視。現在,許多學校熱衷于打造亮點,打造特色,熱衷于一舉成名,可是,在這一過程中往往忽視夯實教育發展的根基。勤業中學多年來,一直默默地建設學校發展的基礎能力,尤其是教師隊伍建設。從成立“職初教師專業成長行動小組”、“青年教師專業成長行動小組”,建立教師專業成長電子檔案袋乃至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到搭建PDS教學研究平臺、開展跨學科教研活動,無不體現學校對提升教師素質的重視,而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為學校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積蓄了充足后勁。
再次,這種堅守表現在持之以恒,表現在對教育理想的執著追求。教育發展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改革貴在堅持,貴在“咬定青山不放松”,貴在克服浮躁心理。我們可以看出,勤業中學在發展過程中,沒有急于求成,沒有好大喜功,而是勤勤懇懇,一步一個腳印地向理想彼岸,向成功目標靠近。
勤業中學的成功,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對于教育發展,要相信“草根”的力量,相信科研的力量。只要我們為“草根”的生長,為學校自主發展營造寬松、自由的環境,只要我們放手賦權于學校,只要學校相信師生的精神力量和智慧,學校就能煥發出巨大的生命力,教育發展就會出現百花競妍、異彩紛呈的局面。
(丁偉明,常州市教育局局長,2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