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孟芬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科學。它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初中化學是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繼續學習有關專業奠定基礎,而且能為解決處理實際問題打下基礎。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教學目的、任務明確具體
教師組織一堂課,首先要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學目的、任務一要具體明確,二要全面恰當。在知識技能方面,明確哪些應該理解、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過哪些內容、活動,培養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同時,要全面考慮發展雙基和教育的各項任務,以及能力的培養,如何貫穿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例如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不僅要做好實驗,還要教學生如何觀察實驗過程和結果;要培養學生的技能,就要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掌握相當的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過程和方法,以適應實際需要,防止出現教學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二、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及時排除不利于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學生剛接觸化學,第一次上課時,我引入了很多有趣的實驗:比如把一張紙上先在無色溶液中浸泡,然后噴另外一種無色溶液,紙突然變成了紅色。學生都叫了起來:“怎么變紅了?”我順勢又做了幾個實驗,學生們用好奇和驚訝的目光看著我。這時我因勢利導地說:“你們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嗎?其實奧秘就在我們的化學書里。”這樣,培養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是由于實驗,學生開始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
借助媒體教學提高學生興趣,不僅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易激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例如:在講二氧化碳時,讓學生觀看奇怪的“死狗洞”與二氧化碳情境課件:在法國阿爾卑斯山下有個山洞,三個探險者帶著幾條狗進洞探險,走著走著,幾條狗便癱倒在地,相繼死去,人卻安然無恙。消息傳開,許多好奇者蜂擁而來,屢次試驗結果都相同。為此,認為洞內有一個“妖魔鬼怪”專門殺狗,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受到上帝的保佑,他不敢輕舉妄動。難道真的有這么離奇古怪的事情嗎?通過教師對這一探險故事的播放及富有感染的講解,頓時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迫切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秘,求知欲大大增強。消除了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去學,使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三、優化知識教學
現行的化學教材是面向全國的。它只是根據教學大綱提出一般的教學內容。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大綱,鉆研教材。鉆研教材不僅是對教材的理解、領會,還包括對教材的加工處理。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教學條件,以及自身教學經驗駕馭教材。注意知識、技能、能力的相互聯系和前后照應,并根據學習遷移的原理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
課堂知識教學是由教師的語言和板書表現出來的。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語言規范準確能使學生得到嚴格的訓練,形成一絲不茍的學風。反之,講課模棱兩可,實驗結論似是而非,會使知識的本來面目全非。因此教學語言應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學科知識,不允許有半點疏漏。此外教師語言還要求既精練、豐富、生動活潑,又有幽默感,同時還要速度適中,這樣可以增添課堂活躍氣氛,減少疲勞,激發興趣。板書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設計,要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重點、難點設計出最合理的板書,排列出的綱目,以及圖表等要清楚,字跡要工整,規范。
四、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課究竟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要視課型、內容及教師、學生的實際而定。只要“省時、啟智、輕負、高效”,就是好方法。特別要注意的是,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在實驗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無論怎么強調都不過分。比如,在講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教學中,演示水的蒸發,膽礬變成粉末,把粉末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生動的實驗現象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共同點?表明了什么?得出什么結論?并在這一認識過程中,從學習方法上給學生以啟迪。
初中學生關于化學的知識基礎是薄弱的,再加上初中階段的學習內容,因受學習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識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多設計一些生動形象化的教學方式。例如,《離子》教學中有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與結構示意圖的畫法,我們完全不必要讓學生背太多的規則,只需要讓學生動手畫圖,在畫圖中升華對規則的認識。
四、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就初中化學課來說,我們主要培養學生能力。而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具有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了解掌握學生,結合學生存在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準確、畫龍點睛地講。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應當是教師圍繞精講的例題或學生疏漏和忽略的內容進行選擇有典型性的練習,力求少而精,通過這些恰當的習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使學生深化理解知識和鞏固運用知識,從而引導學生去實踐、去思考,將他們的知識轉化為技能,以達到鍛煉智力和能力的目的。
在教學中觀察學生的表情、舉動,以及接受效果,針對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例如在總復習時,我們把氫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種氣體進行綜合歸納對比,通過實驗使學生對上述三種氣體的性質、用途、制取裝置、原理、收集檢驗等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為此教師還應具有對教材探索、創造和對知識進行篩選歸納、補充的能力。
實驗證明,只有合理地安排知識體系,精講多練,才能使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有利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化學是一門以研究自然規律的學科,我們的理論是客觀實際的、要求準確的,可是我們可以讓那些必須接受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把我們的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學校是一個獲得知識的地方,把以前“灌”知識的地方變為讓學生來“取”知識的地方。這對化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把講臺變為一個舞臺,展現我們的知識與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