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想
摘?要:針對目前大學物理教學在獨立學院出現的問題,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及辦學宗旨,本文提出了一些改革舉措,經過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獨立學院大學物理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0(a)-0192-02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主要以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為宗旨,既依托于母體院校的優秀資源,又結合社會上對專業人才的大量需求和多方的支持,近年來為我們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起到關鍵作用。
本校是依托于母體同濟大學而開辦的獨立院校,所設專業也大多是本部特色的建筑、土木等工科專業。而大學物理是高等院校各工科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或專業基礎課,學生學好這門課,不僅為后期專業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更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將來也能更好的適應工作的需要,進行專業技術的創新。但由于大學物理涵蓋了力、熱、電、光及近代物理等眾多內容,知識面廣,學習方法和技巧靈活,導致學生對之有畏懼心理,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尤其在三本院校,生源相對一本、二本的學生來講錄取分數低,理化基礎較為薄弱,自學、理解和自我約束能力也明顯不足,學習工科物理有較大困難,長期以來,便使學生滋生抵觸情緒,最終造成學不懂或不愿學的尷尬局面。為了提高在三本院校大學物理的教學成效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我院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培養目標,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對物理教學進行了以下的改革嘗試。
1 改革舉措
1.1配置合理化的教師資源
教師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校發展的有生力量,因此,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教師隊伍的建設。本部同濟大學作為全國工科物理教學基地之一,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經驗。而我院作為依附于母體的獨立學院,工科物理的師資隊伍來源主要是由母體派遣的得力教師和本部年輕的專職教師組成,構成了以老教師為督導,派遣的中年教師為骨干及青年教師為新生力量的“老、中、青”三結合的合理配比。學院尤其把新教師的培養放在首位,培養合格的教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每個年輕教師的成長都需要相當一段時間去歷練,我院新物理教師在真正開始授課之前都要經過嚴格的培訓,跟班聽課至少半年以上,然后再進行層層試講,得到老師和學生的一致認可才能走上講臺。并且在以后的授課過程當中還有專門的督導老師進行監督和指導,保證了教學質量。
1.2 選擇合適的教學大綱和內容
獨立學院的生源相對于一本、二本來講,基礎較為薄弱,且各省區生源對各知識點的掌握要求并不同,存在地域差異。進入大學后,高等數學的學習對于他們來講已顯吃力,以數學為基礎的大學物理更顯困難。目前,由于辦學時間有限,適用于獨立學院的優質教材不多,因而大多選用二本適用的教材,我院亦是如此。此類教材內容較多,覆蓋面較廣,在和二本院校學時相當甚至更短的學時內完成相等的教學內容,授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經過幾年的探索,在實際授課過程當中,我們根據教學目標,在保證物理體系基本完整的情況下,強調掌握基礎的同時,對大綱和教學內容及環節進行了適當的處理。(1)在緒論課時,即強調中學物理和大學物理的聯系與區別,提醒同學們在內容的銜接的同時,注意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上的轉變,使之從應試心理轉變到應用上來,認識到大學物理基礎性及專業基礎性的重要作用,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然后補充必要的高等數學知識,比如微元思想在大學物理中的應用及常用的微積分公式,矢量的物理意義及點乘叉乘的運算法則等等。(2)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物理學在各專業滲透的廣度,仍然以教學內容體系的完整性為前提,根據不同的專業與大學物理中各章節內容的聯系,有針對性的選擇講解中的側重點。例如,機械專業的學生,精細講解力學內容,尤其是剛體部分;而對于通信專業,則突出而詳細地加深了振動、波動、電磁學和光學部分的講解,對于相關性不是很強的章節,就不過分追求物理理論證明上的嚴密邏輯性。(3)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關注物理學與專業交叉的前沿動態,突出與各專業及現代科技的接軌,強調其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性。我們教研室年輕教師非博士即碩士,對當前物理學前沿動態及物理學應用領域的發展動態均有所掌握。因此,在上課時可以經常穿插一些實際應用的例子。例如,在講電磁學時,向學生介紹磁懸浮列車的工作原理和常見的電磁爐、微波爐、防輻射服的原理。講光學分辨率問題時,穿插介紹比光學儀器分辨率高的微觀材料及器件表征所用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等。在講電學器件時,拓展講一些傳感器的應用及大致原理。這樣既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興趣。
1.3演示實驗模擬和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相結合
獨立學院學生基礎薄弱,空間想象力有限,一些重要的定理定律單靠教師口頭講解,理解較為困難。而物理學從根本上講是實驗科學[1],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觀看演示實驗來學習是一條正確的途徑,可以起到啟發思考、促進理解、激發學生興趣的良好作用。但是,在辦學初期,獨立學院經費投入有限,演示實驗設備缺乏,且有些演示設備小巧,不方便學生課堂觀察。因此,我們和本部合作,借助于其“物理教學數字化平臺”中的模擬仿真、演示分析、函數圖形等功能模塊,開發若干新的適合我院學生使用的數字化物理教學程序,然后結合多媒體技術,在課上展示給學生。比如,在講解靜電場的高斯定理時,有些學生對通量的概念及高斯面的選擇沒有立體概念,我們模擬出可以三維旋轉的特殊帶電體的電場線及高斯面,結合概念給學生演示講解,實踐中發現這對學生直觀而立體的理解高斯定理很有幫助,起到了很好的授課效果。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的優勢很多[2],比如信息量大,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等,但如果過度依賴教學課件,教師的教學主導地位會受到限制。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筆者采用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更加方便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
1.4改革作業和考核方式
目前獨立學院所選用教材的課后作業對于大多學生來講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們根據教學的內容及目標以活頁形式重新編排了作業,每當學完一章節后,根據內容量的多少及難易程度布置作業,一次一交,再結合知識點進行點評。題型涉及選擇、填空、判斷及計算等,題目經過經驗豐富的教師精心篩選設計,難易適中且新穎,強化了學習效果。交作業、課堂表現及考勤情況作為平時成績,與期中考試成績一起占期末總評成績權重的30%。期末考試分數占總評權重的70%,試題會在平時作業中挑選一部分,并進行適當改動,降低了考試難度,保證了及格率;同時也會照顧到程度較好的同學,設計一些拔高層次的題目,為每年的省大學生物理競賽選拔參賽人員,激勵他們學好學精大學物理。
1.5 課上課下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
獨立學院的學生雖然基礎相對薄弱,但這些孩子活潑愛動、情商較高,因此,上課時要盡量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尊重學生,尤其是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更要有耐心。課堂上經常穿插一些小幽默,或者和知識點相關的科普常識,比如在講到射擊問題時,讓同學們嘗試推斷子彈在水里的有效射程等等。經過實踐發現,這些方法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課堂上氣氛活躍、與教師關系融洽的學生,上課能積極和教師互動,并能認真完成作業,課下和老師討論問題也較多,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較高。所以,無論課上課下,教師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2 結語
經過以上教學改革實踐,我院的大學物理教學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的新生群體,辦學歷史較短,在實踐過程中還會遇到諸多問題,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們將這些改革嘗試予以發表,請各位同行雅正,以期獨立學院大學物理教學取得更好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鳳林,祝成波.獨立學院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09(30):238.
[2]陳金生.獨立學院大學物理多媒體教學的利弊分析及應對策略[J].科技信息,2010(2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