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蓉
摘要: 國家非常重視小學英語教育,把普及英語作為國民基礎教育的一項基本國策。要想真正貫徹國家政策,提高些小英語教育的有效性,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加強小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育師資隊伍素質建設
影響小學英語教育有效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師資隊伍的素質是決定性的關鍵因素。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對象是英語的初學者,教初學者的教師,應該比教后續階段學生的教師具有更高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在中國這樣非自然的英語學習環境中,要想使兒童充分發揮其自語言學習的優勢,對小學英語教師的要求更高。目前開設英語課程的小學的師資水平和教師設施不容樂觀,師資并不能滿足小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
1.小學英語教師隊伍現狀
1.1學歷層次普遍相對比較低下。
很多現任英語教師不是英語專業出身,而是普師、幼師、藝師畢業生,學非所用。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從非英語學科轉崗改教英語,他們通過短期進修后改教英語。教師和學生是教育系統中最基本的因素,兩者是緊密聯系、互為依存的。英語教育系統中的教師的“質”和“量”低于英語教育最低要求時,就成了英語教育發展的一種限制。
1.2業務水平普遍不高。
所謂業務水平,不僅指外語語言水平,而且指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水平和自覺地將這些知識應用于教學實踐的能力。英語教師的業務水平低主要表現在語音、語調不夠標準,英語課堂教學中無法用英語進行熟練流利的表達,更別提英語語言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了。很多教師不了解語言學習規律,尤其是新教師,教學經驗不足,讓學生死記硬背,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1.3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相對落后。
教學理念是教學實踐的指導思想。新課標特別強調課程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和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強調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學習意識和培養學生健康的人生觀。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的教師仍然持“以教師為中心”的理念,仍然采用傳統的“語法翻譯教學法”和“灌輸式”教法,主要的模式是:帶讀生詞和對話,講解和翻譯對話,叫全班或個別學生練讀,幾組學生練習對話。很少“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和開展一些有效而有趣的游戲學習活動,沒有設計更多的學習活動和運用其他有效教學手段。這樣死板而沉悶的教學模式只能讓天生好動的孩子們失去興趣和積極性。
1.4工作量繁重。
從調查周邊地區的小學的情況來看,各小學英語教師周課時一般在10節以上,大多數老師承擔幾個年級的英語教學任務。有的英語教師不僅要教英語,同時還要教授其他課程并兼任班主任,課后還有大量的作批改業和輔導任務。繁重的工作占去了教師鉆研教材的時間和精力,根本談不上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繁重的教學任務不利于英語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1.5地區發展水平不均衡。
雖然小學英語教育在2001年就已經納入小學教育必修課程,至今已有十余年,但由于地區教育條件的差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西部欠發達地區、城市和鄉村的師資隊伍水平相差很大,小學英語教育水平也非常不均衡。特別是在民族地區,很多教師由于遠離主流文化的影響,對英語的教育和學習意識較發達地區教師淡薄,甚至有阻抗心理。
2.加強小學英語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途徑
2.1加強小學英語教育專業教師的培養,引進正規師范學校畢業的小學英語教師。
自2001年起,小學3年級就開設外語課,急需大量的小學英語教師,現有的人才不能滿足小學英語教育的需求。各師范學校應該重視小學英語教育專業的建設,按照國家的政策和指導思想,以及“新課標”的要求,遵循語言習得規律,制訂科學合理的小學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出合格小學英語教育者。各學校在引進人才時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逐步過渡到引進正規師范學校畢業的具有較強英語專業水平和懂得教育心理學、教育學、語言學習規律的人才。并且學歷層次要隨著英語教育的深入和時代發展的需求逐步提升。
2.2立足專業發展要求,加強現有的師資隊伍的培訓和學習。
各地教育部門、負責教師繼續教育的機構及其他有關部門,要按照《英語課程標準》,全面系統地分析小學英語教育的現狀,根據各自的職能,從高師院校的招生、課程設置,教師隊伍人事的合理配置,教師繼續教育和培訓,小學教師教研目標要求,以及開展素質教育所需經費的安排等各方面,綜合研究和制訂出合理有效的小學英語教師的培養計劃,逐步建立起一套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訓網絡,統籌安排英語教師的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小學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
2.3加強各學校內部教學教研活動。
各學校內部都有專門的英語教研組或教研室,應該以教研組或教研室為單位經常進行內部的教學研討活動。擔任同一年級課程教學工作的老師,課前應該多進行集體備課,大家互相討論,確定課程重點難點,統一教學要求,規范教學程序。課后應該多總結,一起探討上課過程中成功的地方在哪里,為什么;不成功的地方在哪里,為什么;學生表現如何,教學效果如何,問題如何解決。教研組或教研室教師之間的學習和切磋應是一種常態活動方式。或請資深的教師、有豐富經驗的教研員、專家作點評,按專家的意見修改教案,以提高教師對一節課的評價和反思能力,使教師更準確、透徹地理解與把握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5教師要加強自我素質的提高。
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清楚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加強英語專業知識和其他有關教學理論的自我進修,堅持采取讀英語書報雜志、聽英語廣播、上網查閱英語學習資料等多種形式,不斷更新和正確掌握英語知識,提高教學能力,以《英語課程標準》中“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的和內容,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研究語言教學的規律”、“善于結合實際教學的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和調整”等要求嚴格要求自己。
2.4加強地區交流和互相學習。
各地區的教育條件和教學資源的不均衡,造成了小學英語師資隊伍發展的不均衡,可以通過加強地區間的交流和互相學習得到緩解。可以互派英語教育相對發達和欠發達地區和學校的老師任教,也可以組織欠發達地區教師到發達地區進行聽課、交流等觀摩和學習。這樣有利于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傳播,有利于小學英語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麗,熊可.從教師素質談小學英語教育的有效性問題[J].中國校外教育,2009,(12):284-285.
[2]項瑞洲.小學英語教育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對策[J].南平師專教育,2005,(3):42-43.
[3]劉久春,高桂芳.小學英語教育現狀與思考[J].教育探索,2008,(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