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欽
摘要: 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并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時代對語文教師提出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中學作文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如何提升初中學生的作文能力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初中作文教學寫作能力閱讀生活實踐
作文一直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階段寫好作文更是學生綜合提高語文成績的基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尤其重要。因為學生的寫作水平直接關系到考試成績,而且寫作水平是學生今后立足社會的一項重要技能。
寫作作為最具個性特征的精神勞動,為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提供了廣闊天地。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寫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習作,這是時代對語文教師提出的重要課題,下面我就教學過程中實施的一些方法談一些體會。
一、要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這些都在強調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性。很多學生對寫作沒有興趣,寫作時東拼西湊,導致內容空洞、詞語堆砌,難以寫出好的作文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關鍵。學生只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真正走進寫作的世界,才能寫出優秀的作文來。要讓學生認識到寫作不能憑空想象,而要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寫作不竭的源泉來自生活,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寫作來源于生活,只有細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身邊的人或物,認識到寫作就是表述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描寫身邊的人或物,才會消除學生對作文的高不可攀的恐懼心理,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寫作其實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只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作文就可以寫出真情實感,也會有新意,也一定能寫出好作文來。
二、要積累豐富的素材
素材是寫作的基礎,素材越豐富,學生在寫作時可以選擇的就越多,寫作時自然就會有話可說,有事可寫,當然也就會內容充實,語言生動,更有創意,更貼近生活。因此,要讓學生會積累素材,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積累豐富的素材。對于積累素材,又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要著眼教材,立足教材。
現行的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文章,各種體裁的都有,都是文質優美、語言生動的作品,這對學生積累素材、提高寫作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鑒導向作用。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就要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材、立足教材,同時又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讓學生發現教材的不可或缺性,把教材中優美經典的語句,各種說明文的方法,議論文形式結構及各種體裁論文的寫作技巧記錄下來,并在寫作過程中進行消化,轉化為自己的東西,為我所用。
2.要善于觀察生活,從生活中豐富自己的素材。
生活猶如大河,文章猶如小溪,大河豐盈,小溪自會靈動而晝夜不息。而寫作本身就是生活,生活才是最原始、最大、最豐富的素材庫,里面的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指導學生留心生活,仔細觀察生活,從生活中得到靈感,讓生活真正為寫作服務。積累素材并不是簡單地記錄生活素材,還需要學生去認真觀察、認真思考,只有經過思考的生活,才是有廣度與深度的生活。只有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積累的素材寫出的文章才不是生活的簡單堆砌,不是平淡乏味的記錄,而是有獨立視角的、給人以美的享受的、給人深思的、感人的有質的好文章。
3.要多多閱讀好書籍。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都道出閱讀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平時要讓學生多閱讀,多讀教材,多讀課外書,遇到好詞好句、精彩語句與片段、名言警句要摘抄到摘抄本上,并且盡量每天都能看一看,通過常讀達到會背,以自己的方式來吸收消化它們,這樣寫作時就可以信手拈來。
4.要時常進行作文小練筆。
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有了寫作的素材,就要讓學生進行實戰訓練。所以要經常進行作文練筆,讓學生把積累的素材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述出來,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這主要包括課堂訓練與課外練筆。
5.要運用多種評改方式讓學生更上一層樓。
修改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升華作文的重要環節,優秀作品都是改出來的。所以我們要重視這一環節,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來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
(1)讓學生自我修改。
(2)教師要批改。
教師可以站在一個高度來評改學生的作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針對存在的問題及閃光的地方作出恰當的評價。
(3)要生生互評。
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作文修改中來,互相修改,既可以提高學生的修改水平與寫作水平,又可以讓學生發現作品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借鑒,避免自己的作品出現同樣的問題。
三、要積極實踐以求充實
擅長寫作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文章是越寫越流暢的,語言是越用越老練的,思路是越來越開闊的,腦子是越用越靈活的。許多作家都有隨手記錄下自己的靈感和所見所聞所思的習慣。讀得多了,看得多了,然后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思想感悟,就會感覺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
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并要把它隨時記錄在生活隨記本上,強調生活中有什么就寫什么,發生什么就記什么,有什么感悟就記下什么,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也不要求立意和主題,突出一個“隨”字。生活隨記可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記錄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中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是學生習作不竭的源泉。
2.記錄學校生活。
將學校生活分為學校美景、人物素描、人際交往、校園故事四個板塊,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為學生的素材庫增添了一筆不小的財富。
3.記錄社會生活。
社會是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是這家庭中的一員,大街、公園、菜場、車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一些事,值得學生去思索和記錄。
4.記錄自我生活。
生活既包括學生親身經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內容,又包括自我的廣闊世界。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特的感受,記錄自己豐富的內心及精神世界,無疑是對自我的最好詮釋和剖析。在隨記中,學生暢所欲言,展示最真實的自我。
5.作好讀書筆記。
好詞佳句、靈光一現、獨到見解、深刻感悟,都可以是小小讀書隨筆的內容。書本是學生現實生活的一個延伸,它可以帶你任意東西,心騖八極。
生活隨記為學生寫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活素材。雖然它僅僅是一種發現、體會、思索、偶得,還不能稱之為習作,但它既為學生提供了寫作實踐的機會,又使習作成為有源之水,有米之炊,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學生蘊藏著極大的寫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潛力,教師要善于創造條件,提供機會,發展空間,啟動創新思維,準確發表獨特見解,促進創新能力的提高,形成由“愛寫作文”到“寫好作文”的良性循環,從而提高作文效率和質量,全面實現語文創新教學。
參考文獻:
[1]張海香.初中作文教學窘境及教學建議[J].中學教學參考,2011,(7).
[2]黃合成.初中作文教學初探[J].讀與寫雜志,2011,VOL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