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耀東
日本國內一些人只看到兩國的利益沖突,而無視中日兩國合作共贏的成果及前景。希望日方不要誤判形勢,及時改弦更張,維護中日關系大局
近日,日本右翼分子及部分保守派政要不斷炒作“釣魚島問題”事出有因。近年來,日本在涉及主權的島嶼及海洋權益等問題方面,與中國、韓國及俄羅斯等鄰國大動手腳,這與日本的內政外交困境不無關系。
從日本國內來看,二戰結束以來,日本沒有進行徹底的歷史清算,對過去的侵略戰爭及罪行沒有真正的反省。日本許多戰犯得到釋放甚至進入政界,發展成為政壇保守勢力。冷戰結束后,保守勢力得到更大發展,日本政壇走向總體保守化。近年來日本實現兩大保守政黨更迭,日本朝野保守勢力膨脹,其對外政策及理念都不同程度帶有保守主義傾向,“釣魚島問題”惡化就是具體表現。
從國際環境來看,美國的東亞戰略調整讓日本看到了機會,日本希望通過日美同盟在此輪變動中獲益,實現“主導亞洲事務”的愿望。以“釣魚島登島事件”渲染“中國威脅”,日本強化日美同盟的戰略意圖是,力求構建日美對外干預型軍事體系,借助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擴大日本在東亞地區安全秩序建構中的作用,借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及“南海問題”對華施壓,努力擴大日美安保體制的對華適用范圍。
日本2012年度《防衛白皮書》妄稱中國的動向是地區的擔憂事項,強調實現日美“機動防衛合作”?!斗佬l白皮書》稱,“中國海軍艦艇部隊進出太平洋出現常態化,發生了中國船只侵入‘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周邊日本領海的事態”。大肆渲染中國國防政策不透明及軍事行動“擴大化”、“常態化”,“給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地區,以及國際社會增加了不穩定性”。《防衛白皮書》以中日“釣魚島問題”為由,為日本擴大軍力部署和調整防衛政策尋找借口。可以說,從日本國內政治狀況到國際形勢,兩方面因素助長了日本右翼勢力和民主黨部分保守派政要借“釣魚島問題”掀起反華勢頭。
近年來,中日國力對比和相互依存關系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在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趕超日本的國際輿論下,日本對華關系存在著一定變數。日本國內一些人只看到兩國的利益沖突,而無視中日兩國合作共贏的成果及前景。包括日本執政黨內仍然存在著對中日戰略互惠關系的誤讀,不能正確處理兩國“戰略互惠”關系,常常急功近利,忽視彼此“共同戰略利益”,表現出有損中日關系的言行。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落實和深化中日戰略互惠關系絕非坦途。鑒于日本民主黨主張繼續發展中日既定的、以追求共同利益為目標的戰略互惠關系的姿態,希望日方不要誤判形勢,及時改弦更張,維護中日關系大局。
日本右翼勢力和民主黨部分保守派政要借“釣魚島問題”發難中國,凸顯釣魚島領土主權與東海海洋權益等問題依然是困擾中日兩國關系的現實癥結。值得注意的是,在東海和“釣魚島問題”上,民主黨部分保守派政要完全繼承和延續了自民黨執政時期的強硬政策。日本民主黨野田上臺執政以來其言行日趨對華強硬。一方面,以“釣魚島問題”轉移沖繩對美“民怨”的注意力,制造新的“中國威脅論”強化日美同盟關系,凸顯民主黨部分保守派政要的險惡用心。另一方面,民主黨未能把執政之初承諾的將環境、氣候、能源等全球性民生問題,作為其參與或主導國際事務切入點,表現出民主黨政權缺乏把握戰略制高點、引領全球性議題的外交能力。民主黨執政之初提出的解決日俄“南千島群島問題(日稱為北方四島問題)”與“東亞共同體”構想前景渺茫。日本與中國、韓國、朝鮮和俄羅斯關系中的問題日益惡化,大有惡化周邊關系的趨向。
總之,日本右翼勢力和部分保守派政要正在借助深化日美同盟之機,通過與鄰國不斷制造摩擦的形式,力圖擺脫“戰后體制”,恢復因二戰侵略他國“喪失”的部分國家對外職能,一步步接近其“普通國家論”所詮釋的政治軍事大國化戰略目標。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外交研究室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