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雪華

“60后”省部級官員面臨的時代挑戰及其原因
第一,中國的改革開放將進入一個深水區,內外矛盾進入頻發期,60后省部級官員面臨巨大的挑戰和考驗。與前30多年改革開放時期不同,現在改革開放已經進入中期,改革開放從淺層進入深層,會涉及更多深層次的利益矛盾,國際、國內的利益沖突將日益增多。比如國際上的大國遏制和反遏制、周邊國家的領土紛爭、區域和國別貿易沖突、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國內的群體性事件等。
第二,中國的改革開放將進入一個轉折期,60后省部級領導面臨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拿出新思維,探索新問題,掌握新規律。未來的10年到20年是中國社會現代化從初期到后期的轉折時期即現代化的中期,既要及時總結中國社會現代化前期30多年的老情況、老問題,為現代化中期的發展提供經驗、教訓,又要善于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用科學發展觀等新思維去探索新問題。比如,中國國內目前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執政黨和政府該如何通過政治、行政、經濟、文化等體制的改革和分配政策的調整來縮小貧富差距?黨內民主如何拉動社會民主?基層民主如何帶動國家民主?等等。
第三,60后對中國國情的了解深度和廣度相對不足。40后官員生于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和舊中國苦難深重的動蕩年代,成長于新中國艱苦的建設年代。50后官員生于中國由亂到治的建設年代,成長于運動不斷的混亂年代。生長在這兩個年代中的人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很多人下過鄉當過農民、去過部隊當過兵、在工廠當過工人,對中國國情非常了解。60后省部級官員生于“文革”期間,長于改革開放以后,很多人基本上是從學校到學校,吃的苦不多,基層歷練不多,與40后、50后官員曲折的經歷不同,60后省部級官員的仕途大都比較順坦。沒有在社會上長時間闖蕩過,對中國國情的了解深度和廣度還有所欠缺。
第四, 60后省部級官員戰略思維能力、全局規劃能力、全面統帥能力還有待提升。40后、50后官員由于之前大都從事過各種各樣的行業和職業,吃的苦很多,基層歷練很多,意志品質很強,個人魄力突出,所以不少人站得高、看得遠,具有很強的戰略思維能力、全局觀念和全面規劃能力,下屬很服氣,全面統帥能力也很高。曲折的人生經歷和豐富的生活體驗造就了他們這一代人靈敏的直覺和粗線條的風格,他們具有超強的判斷力、決策力和執行力。相對而言,60后省部級官員學習、工作經歷比較單純,行業和職業單一,因此,60后省部級官員的宏觀戰略思維能力、全局規劃能力、全面統帥能力有待提升。把決策強力落實到基層的執行力還有一些問題。
第五,與40后、50后比較,60后省部級官員中女性越來越多,可是社會和官場對于她們的水平和能力還有懷疑甚至質疑。她們的成長經歷和學習過程,與男性60后省部級官員是完全一樣的,可是由于中國傳統“男尊女卑”思維的慣性和現實中人們對女性官員的另眼相看,女性60后省部級官員在未來的歲月里將要面對社會和官場對于她們的水平和能力的更多考驗。
“60后”省部級官員面臨的機遇及其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
第一,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確立自我、超越前輩。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與40后、50后中央和地方黨政主要領導人相比,60后省部級官員有一個明顯的優勢,在價值觀念、視野胸懷、知識程度、外語水平、交流方式等方面,他們幾乎與國外處于同一層次和級別的官員沒有明顯的差距。在交往中,他們沒有自卑感、沒有距離感,顯得不卑不亢、游刃有余。這為未來20-30年中國的大發展以及確立中國在世界的超級大國角色,奠定了最為重要的人才基礎。
第二,較少框框、輕裝上陣,虛心學習、開拓創新。與40后、50后官員相比,60后省部級官員成長的階段主要在改革開放后,為人做事沒有沉重的歷史和文化負擔,敢想敢干,敢于沖破傳統的限制,勇于突破陳規的束縛,敢于向他人、他國學習,創新意識濃,開拓能力強,假以時日,必能干出一番事業來。需要強調的是,應該虛心向40、50后中央和地方黨政主要領導人學習,學習他們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學習他們如何面對困難、走出困境,如何治理政黨、治理國家、治理國際的藝術和技術。
第三,選定突破口、做出特色,循序漸進、闖出大業。60后省部級官員要想有所作為,一定要選定合適的突破口,如抵擋國際金融、經濟危機的影響,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實現社會財富更加公平的分配,但又不激化社會矛盾;黨內民主的創新與發展,基層民主的實質性推進;國家向社會、公民,中央向地方 “放權”、“讓利”;服務型政府建設與大部制改革深度推進、和諧社會與社會管理創新等。當然,所有這一切必須循序漸進、節制有度,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攀比,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作出讓老百姓滿意的政績。
第四,關注基層、關愛百姓,重視民生、抓住民心。與上世紀50到70年代不同,甚至與改革開放初期(上世紀80-90年代)也有不同,那時侯因為社會資源總量有限,國家建設任務繁重,利益不分化,老百姓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權利意識談薄,因此民生問題不是很突出。然而,隨著中國現代化從初期向中期的轉型,近幾年來民生、民利、民心越來越成為黨、國家和社會工作的重心,這是黨政官員特別是黨政高級官員不可忽視的大趨勢。對于60后省部級官員來說,未來的10多年里,必須在自己的職責和權能范圍內,全力關注民生問題,如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公平、食品安全、農村征地、城市拆遷、環境治理、社會秩序等。只有把老百姓的合法、正當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覺地把黨、政府、國家的利益與老百姓的利益統一起來,才能做出科學的政績、老百姓滿意的政績,才能真正贏得民心,才能維護我們黨長期的執政地位。
第五、潔身自好、樹立形象,不斷學習、增強后勁。由于各種原因,近年來,權錢交易的腐敗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的黨和政府。在這種情況下,潔身自好、把握底線、樹立形象、抵制腐敗,是60后省部級官員繼續進步,為人民、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的唯一正確的選擇。此外,不斷學習、增強后勁,對60后省部級官員來說也非常重要,無論是道德情操,還是理論知識,都要不斷學習、進步。如果故步自封,滿足現狀,那么,既會使自己黔驢技窮,無法更多地造福于黨和人民,也會在未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競爭中提前出局。
第六,平和心態、加倍努力,出好政績、回應質疑。如前所述,女性60后省部級官員在未來的歲月里將要面對社會和官場對于她們的水平和能力的更多考驗,女性60后省部級官員應該從容面對、積極應對:一方面要有平和的心態從容面對現實生活中的諸多懷疑和質疑,不管社會上、官場里如何看待女性官員,自己對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有自信;另一方面,利用女性特有的為人處事認真、細致、敏感、謹慎的長處,加倍努力工作,用與男性60后省部級官員一樣甚至更多更好的政績來證明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回應社會和官場對于她們的水平和能力的懷疑甚至質疑。只有這樣,女性60后省部級官員才能為中國女性在未來中國政壇的地位和作用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中國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中國女性應有的貢獻。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導)
責編/劉建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