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課題組
工業是云南省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工業園區是工業積聚的代表,要實現云南省經濟跨越發展,關鍵在工業,重點在產業。工業園區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為了解掌握金融支持云南省工業園區發展的情況,近期,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組織全省各級人民銀行對全省119個工業園區金融服務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研。
一、工業園區金融服務情況
(一)園區建設的融資情況
云南省工業園區建設融資主要通過銀行貸款、BT融資、信托融資等方式進行。截至2011年末,各工業園區通過銀行貸款、BT融資、信托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的余額為134.75億元,主要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內土地收儲、標準產房建設等。其中,銀行貸款余額為96.21億元,比上年末減少8.7億元,下降8.29%,占同期園區建設三項資金(銀行貸款、BT融資、信托融資,下同)的71.40%;BT融資余額為27.35億元,占同期園區建設三項資金余額的20.30%;通過信托融資方式融入資金的余額為11.19億元,僅占同期園區建設三項資金余額的8.30%。
(二)園區企業的融資情況
1.銀行貸款:據調查,截至2011年末,全省園區企業貸款余額為1115.4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49.91億元,增長15.53%,增速高于全省同期各項貸款增速0.88個百分點。
第一,貸款支持的重點。省級重點和特色園區企業對銀行信貸資金的吸納能力較強。2010年~2011年,40個省級重點和特色工業園區年末貸款余額分別為677.78億元和768.27億元,占全部園區貸款余額的比例分別為70.19%和68.88%。
第二,小企業獲貸情況。一是園區中小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全省中小企業貸款增速。截至2011年末,園區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為799.9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7.94%,增速高于同期全省中小企業貸款增速0.64個百分點;二是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比例有所提高。2011年末,園區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占全省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的比重為19.10%,比上年末上升了1.01個百分點。
第三,園區企業貸款五大特點。從園區企業貸款的情況看,通過對500戶園區企業發放調查問卷顯示,園區企業貸款有五大特點:一是貸款用途是維持生產經營需要和擴大再生產(技術改造)。在企業貸款用途中,有36.76%的樣本企業貸款主要用于維持正常生產經營需要,有33.82%的用于擴大再生產。二是貸款期限以短期為主。樣本企業貸款期限在1年以內的占52.46%,1~3年(含)的占27.87%,3~5年(含)的占18.03%,5年以上的占1.64%。三是貸款利率有所上升。2011年,樣本企業貸款利率上浮幅度在30%以內(含)的占比為43.72%,在30%以上的為23.96%,比去年同期分別提高了14.78和12.17個百分點。四是貸款以抵(質)押擔保為主。在樣本企業最近一次獲得的貸款中,有59.09%的企業貸款擔保方式為房產、土地、設備等抵(質)押,有29.55%的企業貸款為其他企業或第三方信用擔保。五是貸款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在“企業資金需求情況”的調查選項中,有資金缺口的占44.05%,略有缺口的占51.19%,沒有缺口的僅占4.76%;在“企業從銀行貸款的難易程度”的調查選項中,有6.49%的企業認為從銀行貸款很困難,有76.62%的企業認為從銀行貸款困難,認為比較容易或容易的僅占16.89%。
2.債券融資:2003年以來,云南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園區企業,通過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公司債、企業債等債務融資工具累計融入資金531.5億元,占同期全省企業債券融資總量的60.60%。其中,園區企業累計發行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470億元,占同期全省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發行量的73.32%;累計發行企業債39.5億元,占全省企業債發行量的21.29%。
3.股票融資:目前,全省共有17家園區企業上市融資。截至2011年末,17家入園上市企業的市值為1425.31億元,占全省全部上市企業市值的77.00%;累計在股票市場上融入資金314.67億元,占全省上市企業融資量的72.87%。
二、存在問題
(一)園區發展總體滯后,整體水平不高,吸納銀行信貸資金的能力不足
一是云南省工業園區發展不平衡,滇中地區集中了全省40%以上的省級重點和特色工業園區。二是園區數量發展滯后,目前,全省國家級高新區和經開區僅3家,比江蘇少16家,比浙江少14家,比江西少5家;省級重點和特色工業園區共40家,比江蘇少98家,比福建少83家,比浙江少76家。三是園區企業的科技含量與全國和西部先進地區比,無論是科技創新能力、創業孵化能力、科技服務平臺體系建設水平,還是科研機構數量、掌握核心技術企業數量、高端人才數量等方面都有較大差距。全省工業園區發展總體滯后、整體水平不高,嚴重制約了銀行信貸資金的投入。截至2011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工業園區建設和支持園區企業發展的貸款余額為1211.65億元,僅占全省二產貸款余額的31.97%,占全省人民幣貸款余額的10.00%。
(二)工業園區建設資金缺口較大
據調查,昆明經濟開發區2012年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投資約18億元,財政資金僅可安排6.2億元,資金缺口11.8億元;曲靖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每年欠賬近10億元;玉溪研和工業園區每年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達60%;昆明市轄區內的縣級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項目資金到位率僅為59%;德宏州2004年至2010年累計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僅為12.35億元,按此速度計算,要完成全州5個工業園區150.82億元的投資,還需要10多年的時間,資金缺口大是當前工業園區建設突出的問題之一。
(三)園區建設土地開發、利用模式各異,不利于銀行信貸投入
云南省工業園區的土地開發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政府征用土地后,把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由工業園區管委會負責“五通一平”再出讓給企業,取得資金收益后用作資本金。這種模式存在的問題是:工業園區用地牽涉到土地補償和安置等問題,政府須拿出資金進行土地征用、基礎設施建設及配套設施建設,這些費用在土地出讓后要沖抵成本,政府可用作資本金的數量減少;在土地開發及后續建設中還沒有形成高效、持續的開發模式,招商引資未形成規模,資金鏈斷裂時有發生,導致園區建設幾年后還是毛地、撂荒,不利于銀行信貸持續投入;部分園區為了能夠招商引資,土地資產以相對低廉的價格,甚至零地價出讓給企業使用,導致政府難以運用出讓土地資產獲取收益資金,貸款償還難度加大;市場上缺乏相應的工業用地價格評估體系,導致工業用地價值無法評估或評估價值偏低,變現困難,進而降低了金融機構以工業用地作為抵押擔保品向工業園區發放貸款的意愿。二是少數工業園區不轉變土地利用性質,而是由村委會與村民簽訂土地利用協議,由村委會或村股份制企業負責土地一級開發,然后租給企業使用。這種模式由于未對土地為農村集體所有的性質進行轉變,企業只是租賃了土地使用權,因此不能將土地作為抵押擔保品向銀行貸款,增加了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難度。
(四)園區建設融資模式單一
一方面園區建設以政府為主體,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資金、銀行貸款、土地基金。工業園區設立之初,政府無償劃撥財政資金或國有資產作為啟動資金,主要靠出讓園區土地與銀行貸款進行園區建設,融資模式單一。甚至有的園區組織機構不完備,管委會是臨時的,不具備獨立法人地位及實體化的運作,喪失了融資功能。另一方面創新融資模式及民間資本、企業資本或其他各種基金以參股形式進行園區經營等現代融資模式難以被運用。
(五)地方融資平臺清理對工業園區建設融資有一定影響
一方面存量貸款面臨增補有效的抵質押擔保、調整還款方式等“風險緩釋”措施的制約,另一方面增量貸款必須以項目“現金流”作為第一還款來源保證,政府信用無法再度獲得信貸支持。受此影響,全省工業園區投融資平臺不僅難以獲得信貸增量,存量貸款在無法提供有效“風險緩釋”措施的情況下被提前收回。截至2011年末,全省52家工業園區投融資平臺公司貸款余額為58.00億元,同比減少19.99億元,降幅達25.63%。
三、政策建議
(一)構建金融支持工業園區發展的保障機制
各級人民銀行要建立部門聯動機制,主動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推動各級政府出臺務實有效的財政貼息、稅收減免和金融風險補償機制,合力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要建立動態評價機制,對執行政策較好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給予再貸款、再貼現、業務系統準入等方面的正向激勵。要建立金融支持工業園區的監測機制,及時分析金融支持工業園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協商研究解決。
(二)創新組織建設體系,設立多層次的金融服務機構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工業園區的金融機構與網點,配備專業團隊和人員提供專業服務;鼓勵各類擔保公司為工業園區企業融資提供服務;積極發展新型的金融組織,鼓勵在工業園區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債權融資;鼓勵設立金融租賃公司,為成長型科技企業提供研發、生產設備租賃;鼓勵設立專業信托公司,運用集合信托計劃支持企業發展;加快設立各類股權投資基金,為工業園區企業的發展提供資本支持。
(三)開展園區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著眼于服務工業園區發展的需要,充分利用人民銀行的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租賃等登記公示系統,靈活多樣地創新信用模式和擴大貸款抵押擔保范圍;要堅持以企業為中心,完善差別化服務機制,開辟“綠色通道”,優化業務流程,提高貸款的評估、審批效率;要發揮利率政策作用,依據各類型企業,通過風險溢價來覆蓋風險,實行差別化定價;應建立新型的銀企關系,增進交流溝通,主動深入工業園區,幫助企業出主意、想辦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完善融資平臺公司的管理機制,增強中小企業融資能力
各工業園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有關規定,指導園區內融資平臺公司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運轉機制,按期足額充實融資平臺公司的資本金,促進融資平臺公司高效規范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增強其融資能力;園區中小企業要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增強自我融資能力。
執筆人:雷一忠 字 軍 王 勤 胡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