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榮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環境下,東蘭縣弘揚老區優良傳統和精神,在特色產業開發上形成了諸多成功經驗,突出表現在:
第一,定位明確。不盲目跟風,而是立足當地實際,發揮生態、物產和政治、政策等優勢條件,發展綠色經濟和實體經濟,形成了穩中求進的基礎。
第二,以農業為基點,重視構建農、工、商和文化旅游業相結合的產業結構,實現了文化與生態的結合、旅游與城鎮建設的結合。農業、工業、商業為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提,而文化旅游業又為農業、工業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銷路提供了平臺和機遇。
第三,正確處理好市場經濟中消費者、企業和政府三者之間的關系。把找市場、維護消費者權益擺在第一位,以企業為主體來發展實體經濟,政府善于為企業排憂解難并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第四,采取公司+基地+專業戶的運作模式,建立現代企業組織形式,實現了原料、生產、流通、銷售的有機結合。
第五,重視對國企進行公司制改造,吸引外資和民間資本,大力發展民營企業。
第六,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利用當地特色資源,創新企業經營理念,帶動廣大農民增收致富。
第七,推動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平衡、居民幸福、安定和諧的有機融合,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發展。
對于東蘭產業開發的未來趨勢,我建議:一是注重形成品牌優勢。提高產品質量、品質,擴大營銷與推廣,把產業的各種品牌推向全國;二是鼓勵企業妥善處理好規模與效益的關系。在提高效益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規模,從“小而精”過渡到“大而強”,而不是盲目擴張、求快求大;三是建立規范的企業產權制度。
責編/陳楠美編/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