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新課程改革的諸多方面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是課堂教學高耗低效的痼疾仍然未見明顯改善。
在我校,諸多問題引發思考:
我們沒有辦法教會每一個孩子想要教給的內容,許多老師仍然變本加厲地“教”,卻很少探討為什么難以“教”會;
我們可以相信,只要條件許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學會想要學習的內容,許多老師卻沒有真正扎扎實實地研究“學”,很少探討孩子為什么能夠“學”會;
學校試圖遏止孩子學業負擔過重、教學質量持續下滑的態勢,解決之道卻乏術可陳;
……
怎樣使課堂充滿美好的理想和成功的希望?有“輕負擔,高質量”的良策嗎?怎樣讓我校教育教學改革走出低谷,創出新路?我們在追尋。
定向:眾里尋他千百度
行政“走出去”!教師“走出去”!杜郎口風暴、洋思經驗、生本教育、后茶館式教學,我們看到了銳意改革取得的矚目成績,那種破釜沉舟、不破不立、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感動,讓人“心動”,但是落實到行動上,竟如碎石入水,縱有波瀾,卻是毫無作用!
東小的改革之路在哪里?
2008年5月,我區教育局組織部分校長赴京參加“教育改革創新與科學發展”高峰論壇,我第一次接觸“友善用腦”一詞,眼前一亮——它可以創造一方教育的艷陽天!
從北京背回來11本沉甸甸的《友善用腦——加速學習新方法》,帶著一份欣喜和熱情組織11位骨干教師召開了東小第一次“友善用腦”培訓會。以后的兩個多月,不同形式的學習、研討、講座,激活了老師們學習“友善用腦”的熱情,許多老師爭相傳閱這本書,寫下數十萬字的閱讀筆記,《江寧教育》發表了其中10篇讀后感悟,懶散和缺乏活力的校本教研萌發出生機。
2008年暑期,帶著對異國風情的好奇,帶著深入探討“友善用腦”教學思想的強烈欲望,帶著對辦好一所學校的責任感,我赴新西蘭向“友善用腦”教育理念的創始人克里斯蒂進一步學習。基督城慢節奏的生活使我有更多的時間去反思學習、去謀劃學校工作——“友善”、“用腦”是可以讓我校走出低谷的兩個關鍵詞!于是,在新西蘭的一段時間里,我確定了我校今后一段時間的辦學設想——以“友善用腦”研究為抓手,促進每一個孩子智慧地成長。
嘗試:天光云影共徘徊
“友善用腦”是以人本主義思想為基礎,以神經學、心理學研究成果為依據,以教(學)會學習為理念的,強調教師、學生、家長三方互動積極學習的新方法。如何把“友善用腦”的思想根植課堂?我們開始摸著石頭過河,為了減少改革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學校研究決定采用“骨干引領,自愿參與”的推進策略,并由教科室負責,部署安排研究活動。2008年秋季,正式全面啟動“友善用腦”課堂教學改革。
我們以“個人課題”研究為抓手,鼓勵教師申報“友善用腦”各級研究課題。學校邀請市區教科研專家培訓指導、擬定課題研究方案,十多項“友善用腦”個人課題申報立項成功,其中有4項課題被立項為南京市第三屆個人課題。《基于“友善用腦”教學的自學導航的設計與運用》《“友善用腦”思維導圖的運用研究》《實施“友善用腦”,將音樂融入學科教學的實證研究》等個人課題的研究成果為更多教師實施“友善用腦”課堂教學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解決了研究過程中的諸多難題。
2008年10月,我校全面推進“友善用腦”教學改革一個多月,將承辦由北京市教科院和我區教育局共同主辦的課堂教學改革“南北對話”(南京—北京)活動,我們把此次全國性的交流活動作為撬動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契機。“友善用腦”的課堂沒有范式,學校組織骨干教師分科合力研究,打造屬于自己的“范式”,接受專家“會診”。校長分別帶組,精心謀劃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友善用腦”的思想?“友善用腦”策略的運用是否有效?在“融”字上做文章成為我們踐行“友善用腦”思想的追求。語文課上,有的老師在引導學生帶著表情、動作朗讀課文時,增加了肢體交叉的活動;數學課上的一個判斷也蘊含著健腦操的元素;體驗性教學中付諸更多的尊重學生知覺傾向性的內涵……專家們給予褒獎的同時,也留下了寶貴的建議。
2008年12月,我校申辦江寧區“踐行‘友善用腦,錘煉有效課堂”現場會;2009年3月,申辦“南京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現場會”;2009年5月,3位老師應邀去安徽望江上課講學。在活動中,通過多節課的研究,“友善用腦”課堂有了雛形,幾位老師的“友善用腦”課堂開始“有模有樣”,教師在活動中得到快速成長。
攻堅:不畏浮云遮望眼
部分骨干老師在研究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開始在公開課逐漸嫻熟運用“友善用腦”教學策略,但我們期待的“骨干引領,志同道合者逐漸增多”的現象并沒有出現。至2009年秋,“走出去”上課的、在本校區級以上展示的教師共9位,占全校教師總數不足10%,更令人擔憂的是連大多骨干教師的常態課也依然“濤聲依舊”。原因是什么?
有老師說,低年段孩子太小了,我們應該更加細致地手把手地教他們!“友善用腦”課堂“自主合作”的要求有礙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中年段英語老師認為,學生沒有英語言語基礎,口語能力是在聽說和模仿中形成的,老師不教、不讀,靠學生自學、互助,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能力可能會退化,發音不夠準確會成為突出問題。
有家長通過電話、網站等渠道向學校反映建議和意見。一位家長在學校論壇上寫道:學校的實驗可以重新來過,可是孩子的時間一去不復返,不能讓孩子們成了“試驗品”!
走出東小、走出江寧,老師們的課堂教學難以得到認同。他們不習慣“友善用腦”教學方法的運用,腦健操、冥想、思維導圖等有畫蛇添足之嫌,教師參加各級教學競賽成績欠佳。
如何走出“瓶頸”期?學校又一次組織全科教師“走出去”。如皋之行,在“活動單導學”中我們看到了“友善用腦”課堂所倡導的“學會學習”的精彩;臺灣考察,在“適性教育”的課堂上我們看到了“友善用腦”教學中的人本思想;聆聽理論前沿,從韋鈺院士“做中學”新理念的講座中,我們領悟到“基于腦”的教學是科學的教學,是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的方向……
我們更加堅信“友善用腦”研究的方向沒有錯。2009年秋,我們提出了新的推進策略——“服務到位,全員跟進”,讓全體師生在歷練的過程中學會“友善用腦”。
校本研訓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我們決定讓校本研訓“沉底”!一是調整課程,做到時間落實。數學、語文、英語老師周一、周二、周四下午分別不安排課務,保障老師能夠全員參與校本研訓活動。二是夯實“兩組”活動。每周一次的“一課多上,多上一課”的備課組活動由各科帶頭人領銜“磨課”;每月一次的主題教研組活動,基于教師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根植常態課堂,采用面向全體教師的體驗性研訓形式,領導垂范、骨干引領、研訓一體,老師們樂于參與、勤于研討。三是健全組織,做到服務管理落實。分管校長負責學科、蹲點年段,教務處、教科室、年段部組織落實,定期組織研究,注重研究材料的收集、研究成果的總結和推廣。
有效的校本研訓活動夯實了“點”,帶出了“面”,推動了“友善用腦”教學研究活動全科開展,全員參與。
我們請專家診斷。“友善用腦”研究專家李健多次走進東小,提供國內外研究最新信息。思維科學家張光鑒走進“友善用腦”的課堂,用腦科學原理剖析教與學的本質。省市教科研專家楊九俊、金連平、朱宇輝等多次親臨指導,從策略優化到操作路徑梳理提出寶貴意見。嘗試教育創始人邱學華,北京教科院時龍院長,特級教師孫雙金、嚴華銀、詹明道、劉志春等全國教育名家多次走進我們的課堂深入交流。專家們的引領斧正,使老師們開闊了眼界、明確了方向,堅定了信心。
我們嘗試建立資源庫。老師們的音樂素養是參差不齊的,如何在浩淼的音樂海洋中找到適合“友善用腦”的音樂是老師們面臨的難題。在學校的教學資源庫里,《“友善用腦”音樂的選擇與應用》的專題研究小組為老師們開出了一張張美妙的音樂清單:巴赫、韓德爾、維瓦爾迪音樂中徐緩、寧靜的部分與心跳節奏相當,能很快使大腦安靜下來,可以用于課前;莫扎特的音樂將創造力和嚴密的思維順序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可以用于學生數學作業、制圖等;夢幻般的、節奏松散的音樂有利于學生進入沉思和創造性狀態,可以用于激發學生想像……許多老師課堂上的音樂富有了新的內涵。健腦操的創編難度大,一些靦腆的、年長的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做健腦操總感覺比較別扭。資源庫中,教師創編的數套健腦操視頻可以直接打開供師生模仿,課堂上增添了一分活力和情趣。
共建資源庫成為學校行為。優秀的教學視頻和教學設計、各科自學導航、優秀思維導圖均會被發到資源庫中讓大家共享,也供批評。至2010年末,學校建成了覆蓋全科、全年級的教學資源庫,成為實施“友善用腦”常態課堂的有力保障。
一年多時間,全校所有班級參與到研究之中,研究氛圍如火如荼,對“友善用腦”的認識和課堂教學研究成果有了“質”的飛躍。班級氛圍、課堂形態在悄然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行為在悄然變化。2010年,在區辦學效能綜合評估中,我校辦學績效成績突出,令人振奮,更加堅定了全校教師深入課改的信心。
完善:千錘萬鑿出深山
2010年下半年,區教育局朱慧局長多次來我校調研,三次指出要加快“友善用腦”研究成果“固化”,輻射、帶動全區教育改革的發展。
2011年,我校接待來自北京、浙江、廣西、安徽、山東、內蒙等全國各地教育代表團參觀交流。“友善用腦”教學改革工作逐漸增多,浙江安吉、廣西桂林等地多次安排教師來我校蹲點培訓,單純以課堂和經驗介紹的形式呈現課改成果已失去了原有的震撼力。分析我?!坝焉朴媚X”教學改革研究的成果,如散落的珍珠,串起來才成體系,才能更有效推廣運用。于是我們提出“建設‘友善用腦培訓課程,促教師專業成長”的推進策略,在“走進來”的接待中梳理打磨“友善用腦”研究成果。
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由注重“友善用腦”教學策略的課程“固化”,到“友善用腦”教學導圖的形成,由“友善用腦”課堂教學“五個步驟、六項策略、四級評價及良好學習環境建設”的課程“固化”,到“友善用腦”教學的操作路徑、多項策略、多元評價及物理環境建設四位一體的整體課程架構,是一個日趨完善的過程。學校起初只有6人組成一個培訓團隊,逐步發展到5個培訓團隊,30多個培訓者。在一次次接待來訪者的培訓交流過程中,老師們進一步深化了對“友善用腦”教學的認識,鍛煉了研究能力,豐富完善著培訓課程,享受著在講學過程中受到的尊重和自我價值實現的喜悅。
吹花送遠香。我校教師團隊多次應邀去浙江、安徽、山東等地上課講學,“友善用腦”培訓課程在“走出去”的交流中得到進一步雕琢,較為完善的培訓課程“固化”著“友善用腦”研究成果,在浙江安吉、安徽蒙城、北京海淀等地區均能看到我校研究成果在生根發芽。
2012年6月8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學習科學學會聯合舉辦了“2012北京市六區縣中小學教師‘友善用腦課堂教學觀摩暨‘友善用腦培訓會”。我?!坝焉朴媚X”研究團隊應邀參加了此次活動,三位老師作課、6位老師做“友善用腦”課程培訓,北京市教科院多位專家給予高度評價,北京市6區縣教師多次以掌聲表示熱烈歡迎。我們享受著“友善用腦”的幸福,我們也相信友善之花會在京城綻放。
科學家們預言,腦科學將在21世紀自然科學中占據特別重要的地位。
思維科學家張光鑒說:“‘友善用腦的課堂是完全遵循腦科學原理的,是培養學生能力、素質的課堂,學生的學習是輕松、愉悅的?!?/p>
北京教科院時龍院長評價:“東山小學的‘友善用腦研究有自身的獨特性,遵循教育規律,遵循人的成長規律,遵循人的思維認知規律,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
嘗試教學的創始人邱學華老師說,他在東山小學看到了理想的課堂,堅持做下去,大有可為!
……
中國教育臺、江蘇教育臺、《中國教師報》、《新華日報》、《南京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報道了我校“友善用腦”教學研究成果。近一年來,全國各地50多個教育代表團來我校學習交流“友善用腦”教學研究工作。我們堅信,“基于腦”的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也必將成為未來教學研究的重點領域,我們期待得到更多的指導、幫助和支持,在新的起點揚帆起航!
(蔡小平,南京市東山小學,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