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品品
摘要: 家庭與幼兒園是幼兒生活中兩個最主要的世界。如果家園有效合作,就能促使幼兒在各方面得到積極發展。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年輕父母接送孩子的次數越來越少,每天與教師打交道的多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銀發家長”。怎樣做好與老年家長的溝通工作是幼兒教師必須面對和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 “銀發家長”溝通工作解決策略
目前一些年輕家長因工作繁忙,把孩子全部推給老人,這些祖父母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銀發家長”。但是祖輩家長受年齡、性格、教育、職業等影響,給幼兒園帶來新的挑戰:教師如何與老年家長溝通?如何轉變老年家長的教育觀念?
經過仔細的分析,我們發現:老年家長普遍關注孩子的飲食、衣著,卻不太關心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成長寄予厚望,卻缺乏相關教育經驗:疼愛孩子,卻常常是溺愛,缺乏科學的方法;祖輩家長與年輕家長之間就孩子的教育缺乏溝通……同樣,老師也缺乏與老年家長溝通的耐心和方法,較少進行主動的反思和改進,造成工作被動,家園共育的功效大打折扣。
老年家長對孩子的在園一日生活環節特別重視,總是怕孩子吃不飽,希望孩子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
鏡頭一:小班剛開學幾天,隨著孩子陸續入園,老師準備開始進行集體教學活動。這時候,航航的奶奶拉著航航的手進來,歉意地說:“今天我們航航起晚了。”老師示意航航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并和奶奶說再見,奶奶卻不愿離開:“老師,我們家孩子容易口渴,要經常提醒他喝水。”老師答應了,可奶奶又像想起了什么:“航航,熱了,就脫衣服,要是不會脫,叫老師幫忙啊!”很明顯,這段囑咐一半說給孩子聽,一半也是說給老師聽。奶奶抹著眼淚離開了。可是一回頭,發現奶奶正在教室門后偷偷張望。
解讀:這些老年家長對孩子有深深的愛,當孩子離開他們的視線進入幼兒園,他們往往會有一種“分離焦慮”,害怕教師照顧不周,害怕孩子不適應新環境。
解決策略:首先我們要理解這些家長的心理,并從這些家長的角度看問題。放學時這些家長來接的時候保育員主動地與家長交流:“寶寶今天表現很好,把飯吃完了,口渴了,還知道自己去喝水。”老年家長很愿意聽這些細節,往往圍著保育員詢問:“我們家的孩子呢?”等等。
同時,把每周食譜張貼在教室門口的顯眼處,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每天吃什么、什么時段吃,這樣家長的顧慮就會慢慢減少。
鏡頭二:這天,元元的外婆氣沖沖進來質問我們:“昨天聽元元講,元元在幼兒園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了,這怎么行!長這么大我們沒動過他一個手指頭。一定得好好地教訓他一下。”
解讀:現在的孩子都比較嬌慣,孩子也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而小班幼兒還沒有學會如何與人溝通交往,于是會產生一些糾紛。而一些老年家長往往害怕自己的孩子吃虧,這種“興師問罪”的情況不罕見。
解決策略:首先要注意與老年家長交流的方式方法。可以坦誠地對糾紛的原因、處理的措施等和他們作詳細的解釋,同時注意自己的講話方式。一般來說,語速應該慢一些,語氣應該溫和些,讓老年家長覺得我們對這件事充分重視,緩和激動情緒;逐步教會孩子正確的交往技能。雙管齊下,相信這種興師問罪的情況會越來越少地發生。
鏡頭三:放學了,小朋友正在座位上等家長來接。這時候,裕裕的奶奶來了,看到了這樣的一幕:裕裕邊看書,邊把腳蹺到了桌上。奶奶生氣地和老師說:“老師,裕裕太沒規矩了,下次她這樣,要狠狠地批評,打幾下都沒關系。”
解讀:裕裕的奶奶是個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的老人。他們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對孩子規矩意識和要求較高,希望孩子遵守各種規則,往往存在“不聽話就打”等言論或者行為。而孩子受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的影響,并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
解決策略:首先肯定裕裕奶奶的初衷,但是委婉地提醒:孩子還小,偶爾出現這樣的做法并不是不可原諒。我們可以用語言提示的方法,提示孩子進行改正,而“不聽話就打”會讓孩子喪失改正的機會,長此以往,也容易讓孩子形成懦弱、膽小的性格。奶奶也認識到這個問題,誠懇地接受我們的意見:遇到孩子犯錯的時候,可以采用語言提示的方式,也需要有段時間讓孩子改正錯誤。
雖然老年家長普遍過于疼愛孩子,但是我們也能看到很多支持班級工作的感人舉動:
鏡頭一:真真的外公拎了一大包東西進來,他擦了擦臉上的汗說:“老師,這是打印紙,看見你們平時的資料都要打印出來,正好家里有,就帶了一些來。”而他口中的“一些”是整整一箱。
鏡頭二:班級開展種植活動,而種植植物需要的泥土還沒有著落。這天,看見熙熙的奶奶氣喘吁吁地拎著一大包泥土進來了,說“老師,我特意從鄉下的田里挖了一些泥土過來,也許你們用得著。”
鏡頭三:自然角內,一片生機盎然。面對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植物,我們也犯了愁:孩子問我們這些植物叫什么名字,我們可是沒轍啊。園園的爺爺,一直很喜歡種植花草。于是,我們詢問了園園的爺爺,爺爺很仔細地給我們介紹各種植物的名稱、種類,方便了我們工作的開展。
老年家長也存在很多優點,他們比較關注我們的班級工作,也愿意加入其中。這對我們的工作有很大幫助,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有利因素,與老年家長及時有效地溝通,在工作中要特別注意以下方面。
1.傾聽者。老年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優點往往滔滔不絕,老師要熱情地接待,同時耐心地傾聽。這份尊重,會讓老年家長對老師產生好感。
2.調解者。由于兩代人的教育觀念、人生閱歷不一樣,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年輕家長與老年家長的意見往往相左,也會引發一些矛盾。我們要做好調解者的角色,解決一些矛盾。
3.引導者。一些家長的觀念比較陳舊,對新事物、新理念接受較慢。我們可以通過交談、家長園地宣傳、講座引領等方式引導他們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只要做好以上幾點,就會獲得越來越多的“銀發家長”的支持,有效的家園溝通,協調一致的教育理念,相信孩子就會在我們的愛中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隔代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對策[J].網絡科技時代,2008 www.docin.com.
[2]祖輩主要教養人的特點與隔代教育.http://cache.baidu.com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YY200611011.htm.
[3]幼兒園指導新綱要.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