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星
摘要:信息化技術是提高建設工程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本文從我國目前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水平現狀出發,提出了目前建設工程信息化應用上存在的諸多問題,在此基礎上,給出了建設工程項目應用信息化技術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c)-0011-01
1信息化和企業信息化的基本含義
從廣義概念上來看,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信息化生產力是迄今人類最先進的生產力。完整的信息化內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第一,信息網絡體系,這是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包括信息資源、信息系統、公用通信網絡平臺等。第二,信息產業基礎,包括信息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信息裝備制造,信息咨詢服務等。第三,社會運行環境,包括現代工農業、管理體制、政策法律、規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觀念等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筑。第四,效用積累過程,包括勞動者素質,國家現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不斷進步等。
2建設工程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與信息化建設
在我國建筑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這主要體現在工程合格率低、劣質工程增多、質量安全事故頻發和安全隱患較多等方面。為此,需要采取多種措施提高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水平,在這其中,信息化手段是重要的監管舉措。
20世紀80年代,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率先在工程設計中推廣使用計算機,至2000年基本實現了“甩掉圖板”,為建設領域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后,經過“十五”和“十一五”,特別是隨著《03-08信息化綱要》的頒布,信息技術在設計、施工、監理以及各專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顯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信息化技術在建設工程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的應用也隨之起步發展。
3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信息化應用上存在的問題
由于起步較晚,加之重視度不夠,目前信息化技術在在建設工程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的應用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下幾方面。
一是建設單位作為建設工程的業主和第一責任主體,信息化程度仍然較低。
二是建筑業與信息化的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由于建筑業企業的特點以及對信息化的重視不夠,建筑業信息化人才嚴重不足。近年來雖然有了顯著增加,但相對于電信、石油石化、制造等行業,仍有較大差距。尤其中小型建筑企業,有的甚至還沒有專職信息化人員。
三是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信息化總體上比較薄弱,在這其中,資金投入不足是一個重要方面。目前,發達國家建筑企業年信息化投入占收入的0.3%~0.5%,而我國投入比重最高的企業也只有0.027%。投入上的不足,使得信息化基礎設施匱乏,無法有效支撐信息化應用的需求,制約了信息化的深入開展。而且,由于目前國內建筑企業信息化建設主要采取的是需求驅動模式,企業管理現代化程度較低,導致信息系統建設相對獨立,資金投入不合理,很難實現統一項目管理模式、統一成本核算體系、統一流程,信息化應用效果不佳。
四是信息化規范、標準缺乏。標準建設是信息化技術應用的重要基礎,但是,由于我國缺乏統一的建設工程信息化建設機制,目前的建設工程項目基本上還沒有形成普遍適用于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標準,無法保證企業信息化步調一致的推進。
4信息化網絡技術在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運用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采取有效的組織管理措施,對建設項目的工期、質量、投資等三大目標實施動態控制,確保三大目標得到最合理的實現。而建設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就應該能夠輔助項目管理人員完成上述任務。信息化網絡技術在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運用可劃分為不同子系統,主要包括進度控制子系統、質量控制子系統、投資控制子系統、合同管理子系統、文檔管理子系統和決策支持子系統等六個子系統。各子系統之間既相互獨立,各有其自身目標控制的內容和方法,又相互聯系,互為其他子系統提供信息。
此外,網絡技術也可以在建設工程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中得到運用,典型的如遠程監控系統對施工現場質量安全的監管,施工單位可以通過多點布控,實施全方位的實時動態安全監控。建設單位可積極應用電子政務系統,大大簡化建設工程報建審批程序。例如,四川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就設立公共電子政務大廳,建設工程項目可在線辦理質量檢測、招標代理、資質查詢、應用技術備案、建筑能耗和節能信息報送等多項業務種類。既提高了建筑業整個信息化建設,同時也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有利于政務公開透明。
5信息化技術提高建設工程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水平的實施流程
企業應用信息化技術是一種系統性工程,要提高質量安全管理水平,需要把信息化技術應用到企業開展項目的每一個環節,具體來說,可以分成這樣四個組成部分進行考察。
5.1 企業內部進行資源整合、準確定位
在投資建設信息化之前,建設工程實施企業管理層應從經營戰略、體制、技術、管理、企業文化、人力資源、行業環境等各個方面對企業進行全面的診斷和準確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礎上確定本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需求、方針、范圍、階段和深度,確定信息化建設的策略。
5.2 明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總目標和階段目標
一般來說,企業信息化的總體目標可以包括: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利用信息化建設提高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水平的具體目標包括:(1)加強企業各層人員之間、企業與業主、監理、供應商等單位之間的溝通,提高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效率;(2)建立企業內部網絡,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計算機系統、數據庫系統、網絡系統、信息應用系統等;(3)加快質量安全管理信息流通,實現內部資源共享。連接企業內部網絡和外部網絡,充分利用企業內網和互聯網,實現質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統輔助決策智能化。
5.3 開展信息化建設的評價
信息化建設是高投入、高風險的過程,必須定期對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業務進行評價,明確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不足與過剩,及時調整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策略,特別是對質量安全管理活動中的信息化建設狀況和實施效果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測評,在此基礎上提出改善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信息化發展綱要編寫組.以信息化推動建筑業跨越式發展[J].建筑,2011(15).
[2] 笑陽.信息化建設成我國建筑企業發展趨勢[N].工人日報,2009,12,6.
[3] 詹煜坤.推進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困難和對策[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0(12).
[4] 中國超高壓輸變電建設公司.加強信息管理建設,提高工程監理水平[J].電力建設,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