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彥東
摘要: 《考試說明》是對《考試大綱》的具體化、本土化,既是高考命題的依據,又是教師指導學生復習的依據。為了提高高考質量,保障復習效率,每位教師都應認真學習《考試說明》,重視《考試說明》的研究。
關鍵詞: 《考試說明》 學習研究
為了指導和規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明確考試內容和要求,教育部考試中心每年都編寫《××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以下簡稱《考試大綱》)。《考試大綱》是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參照《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并考慮中學教學實際而制定的。在堅持統一的《考試大綱》的基礎上,實行分省命題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又根據《考試大綱》的指導原則,結合本省(自治區、直轄市)高考方案和教學實際制定了符合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考試說明》。
《考試說明》不僅指明了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而且強調了學科的基礎作用;不僅明確了考試的目標,而且提出了考試的能力要求,規定了考試范圍及對中學學科知識掌握程度的要求。《考試說明》是對《考試大綱》的具體化、本土化,既是高考命題的依據,又是教師指導學生復習的依據。因此,教師一定要認真學習《考試說明》,重視《考試說明》的研究。
一、認真學習《考試說明》
通讀《考試說明》中有關本學科的內容,除了了解考試的性質、考試的形式、考試的目標、試卷的結構外,更應該熟悉考查的范圍和內容,加強對學科學習能力的要求及對知識內容的要求層次的理解。通過學習《考試說明》要達到如下目的。
1.調整教學內容。
題目在書外,知識在書內,要以不變應萬變。依據《考試說明》找到:(1)教材中哪些內容不考;(2)教材中哪些知識點需要深化和拓展;(3)考綱所規定的每一個知識點與哪些知識點有內在聯系。通過對知識點的整合,調整教學內容,刪除教材中不考的內容,講練重點知識點及其知識點的內在聯系。
2.找到選題標準。
知識蘊涵在試題中,能力體現在解題中,所以選題尤為關鍵。根據《考試說明》可以找到選題的標準:符合考綱要求,體現命題方向,突出能力導向,強化主干知識。
符合考綱要求,就是所選試題考查的知識點符合考綱規定的范圍和層次要求;體現命題方向,就是所選試題從內容、難度、題型、考查的能力要求、試題的特點等各個方面,體現未來高考試題的形式和特點;突出能力導向,就是所選試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強化主干知識,就是所選試題要重點放在強化主干知識靈活運用上。
二、深入研究《考試說明》
《考試說明》對高考各學科的考試內容、考試范圍、試卷結構等方面做出了具體的規定,是高考命題的依據。因此,對《考試說明》要做好如下研究。
1.研究新舊《考試說明》的變化。
通過新舊《考試說明》的對比,找到新《考試說明》中的變化點。這些變化點肯定會反映在當年的命題中,所以對這些變化點要進行重點研究,分析變化的背景,對變化知識點要進行拓展訓練。
2.研究《考試說明》中的題型示例。
《考試說明》中的題型示例都是經典的試題。這些試題不僅反映了高考試題的題型和特點,而且滲透了高考的難度和能力要求。研究題型示例要分析試題的背景,歸納試題考查的內容,體會“能力立意”的命題原則,從整體上把握高考試題的走向,增強復習的目的性、針對性、有效性。
例如,現有甲、乙、丙、丁4種短周期元素,甲元素M電子層上的電子數是K電子層上電子數的一半,該元素的單質在大氣層高空釋放的蒸氣呈現明亮的橙黃色云霧,科學家由此可確定火箭在空中的位置;乙元素的單質在室溫下、冷的濃硫酸或空氣中,表面都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丙元素的單質在常溫下是黃綠色氣體;丁元素與丙元素的陰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1)寫出甲、乙、丙、丁4種元素的符號。(2)甲元素和乙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堿性較強的是____。(3)將過量的丙元素的單質通入FeBr2溶液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該反應的氧化劑是____。(4)由甲元素和丁元素組成的鹽溶液的pH 7。(5)將乙元素的單質(除去氧化膜)投入濃氯化銅溶液中,在其表面很快出現一層紅色物質,產生氣體的速率逐漸加快,觸摸容器壁得知溶液溫度迅速升高,收集氣體,檢驗其具有可燃性。產生的氣體是什么?請從有關能量、是否有電化學作用等方面分析開始階段產生氣體的速率不斷加快的原因。
此題以典型的非金屬和金屬主干知識為背景,考查的內容是必修模塊“化學1”中常見非金屬元素和金屬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應用、氧化還原反應及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必修模塊“化學2”中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中原電池工作原理及化學反應能量的轉化。本題以3個高考必考模塊的主干知識為載體,考查了考生的提煉、吸收試題提供的信息并加以轉化、重組,再與已有知識整合的能力;通過分析和綜合,用正確的化學術語和文字表述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能力立意”的命題原則。
3.研究《考試說明》中的能力要求。
《考試說明》明確規定了各學科的考核能力要求,但說得都很籠統。研究《考試說明》中的能力要求,就是要建立能力要求與試題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充分發揮近年高考試題的作用。近年來的高考試題,都是抽樣考查知識、全面考查能力。只有對照高考試題研究能力要求,才能找到以知識為載體考查學科能力的形式和特點,才能虛實結合,把能力“具體化”。
《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法規性文件,是高考命題的唯一依據。對于《考試說明》的研讀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更不能走形式,要把它讀厚再讀薄,不斷提高駕馭《考試說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考試中心.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課程標準實驗版·理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
[2]教育部考試中心.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課程標準實驗版·理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