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曙光
摘要: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通過網絡,學生可以參與范圍更廣和效率更高的合作學習活動。基于網絡的合作學習是指通過網絡技術來構建合作學習的平臺,是合作學習發展史上的又一新的階段。目前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教學理念的變革,基于網絡的合作學習越來越受到肯定。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課程網絡環境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新課程標準》在“前言”部分提出:這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必須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學生由被動變主動、由課堂的配角變主角的學習方式的變革,因此,信息技術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以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為出發點,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汲取精神為目的制定新的教學模式。在網絡中的合作學習,就是以網絡環境為“舟”,以豐富的網絡資源為“槳”,通過師生、生生互動與合作,建立合作學習之“帆”,在教學的“海洋”中乘風破浪。在這種學習模式下中學生們共同探討,進行辯論和對話,通過觀點的交鋒和思想的碰撞,最終達成思想上的共識,它有利于擴大參與面,有效地促進學生團體作用的發揮和學生互幫互學,共同提高,提高學習興趣、責任感等。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通過網絡,學生可以參與范圍更廣和效率更高的合作學習活動。
一、探討網絡環境下合作學習的意義
傳統的課堂上學生學習往往缺乏資源與知識的整合,形式單一,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網絡環境以其獨特的網絡優勢為合作學習提供了獨特的學習條件和學習平臺。首先,網上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習個體的自我發展,它為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提供了一個生動而豐富的環境,為其發展提供了豐富廣闊的空間。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校園網的基礎上,可用各種網頁制作工具建立自己的網上教學系統,并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環境。為學生提供友好的、便捷的查尋途徑,讓學生由被動變主動,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其次,網上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習者認知能力的發展。皮亞杰指出,協作學習在認知建構發展中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其中合作學習中學習者的角色并不是獨立的,這對于學習者的社會角色體驗大有益處。最后,網上合作學習模式有助于保持學習活動的新穎性。在網絡支持的環境下,可以創設出更為豐富的合作會話工具及合作學習環境,交互的形式與手段、學習情境更新異,這為激發學習者參與合作活動的動機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二、基于網絡的合作學習的特點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最好的學習方式是自主的個別化的探索性學習,最好的教學方式是對話交流模式。網絡環境下的合作學習既包含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又包含由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針對同一學習內容彼此進行交互和合作。因此,我認為計算機網絡平臺讓師生打碎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網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開展網絡環境下的合作學習活動,在使學習者達到對學習任務的深刻理解與深化拓展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習者高層次信息能力的發展與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能夠達到兩全其美,因此倍受教育研究者的青睞。
三、基于網絡的合作學習的優越性
1.提供有利的條件
將網絡技術應用于教學的過程中,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參與提供了豐富、生動的學習資源,提供了許多發現知識、探究知識和表達觀點的有效工具。
2.培養多種能力
在基于網絡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教學生學的通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認識將所學信息重新編制,變成自己的知識,通過檢索、學習、構思將有關信息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觀點,這樣有助于學生發展良好的個性,提高自學能力包括識別資源的能力,激發創造性思維,實現“學會學習”的目標。
3.促進思維發展
在網絡學習的平臺中,由于網絡獨有的“隱性”,讓平時“低調”的學生,可以通過各種交流平臺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從而促進學生大膽嘗試新方法和發揮創造性。網絡為學習者營造了一個探索發現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與思考,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綜合學習能力。
四、基于網絡的合作學習平臺的搭建
1.搭建合理的網絡教學資源平臺
在日常教學中,對于教師來說,資源環境的建設可能是更重要、更需要花費時間建設的環境條件。網絡資源環境是非常豐富的,如電子圖書館、圖片庫、視頻庫、音頻庫、動畫庫、游戲庫等。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還不是很成熟,如果將這些資源和盤托出交給學生,就會給學生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所以教師必須對這些資源進行精心的篩選、組合甚至重建。不僅要從內容上考慮篩選符合課堂學習需要的資源,而且在資源利用方式、使用的便捷性等方面都要進行篩選和重建,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出現意外困難就會大幅度降低,保證合作學習的效果和效率。
2.在網絡教學中教師的角色
在學生進行小組活動的時候,教師除了采用傳統的巡視、答疑、啟發、講解等組織指導工作外,還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觀看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及時發現、掌握情況,并根據需要采用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方式與各小組進行交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避免走彎路。學生在組間交流時,除了進行本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的展示外,也可以對不同做法、不同結果提出不同意見,甚至直接在網上進行修改,再展示給全班看。因此教師從傳統計算機教師那種說教者、演示者的角色轉變成了網絡資源設計者、學習活動組織者、網絡學習的伙伴、學生的指導者等多種新型的角色。
參考文獻:
[1]陳勝.基于網絡合作學習模式的思考.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02.
[2]王其云.構建基于網絡的合作學習環境.開放教育研究,2004.
[3]張慶秀,韓清獻,路紅兵.基于網絡的信息化教學環境的構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4]王永忠.開展“合作學習”的策略、優勢及注意事項.中國教育導刊,2005.
[5]秦士新.網絡協作學習影響因素的探討.中國教育技術,2004,(6).
[6]基于網絡的協商學習(CBCL)環境與學習模式.計算機與教育,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