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輝
摘要: 作者結合教學實踐,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進行探討,介紹了信息課程教學的主要方法,并分析了如何對信息技術課程的理論課和技能課進行教學,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理論課技能課
1.引言
隨著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應用,人類已經邁入以“信息化”為主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各類人才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普遍關注。由于我國的信息技術教育起步相對較晚,教育觀念、教學方法等相對比較落后,中小學校嚴重缺少既懂教育基本理念,又精通當代計算機技術和應用的教師。因此,如何合理設置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體系,提高學生追求信息技術知識的主動性,以及如何提高中小學信息技術方面教師的教育水平,等等,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界亟待解決的問題。我結合教學實踐,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進行了分析,探討了信息課程教學的主要方法,并對信息技術理論課和技能課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
2.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主要方法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就是指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信息技術課內容豐富,包含多種課型,因此教學方法種類繁多,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其中幾種教學方法,而且要建立可以成功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體系。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特點是:①講授中教師起主導作用,要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進行講授,并且對內容進行合理的組織;②講授中不僅要注重口頭語言的表述,還要注意配合表情語言及體態語言對信息的傳遞;③學生在傾聽與反饋中構建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在講授時一定要注意盡量借助一些直觀手段,如某些媒體、實物,邊講授邊操作、演示。
(2)教練法。信息技術教學中采取教練法的主要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習任務組織學生進行以信息活動、操練技能為主的學習活動,并且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操練中進行個性化指導與幫助,達到讓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熟悉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教練法強調學生動手實踐和主動學習,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嘗試而提高認識,完成學習任務,并且鼓勵學生間的合作交流。
(3)討論法。對于信息技術教師來講,在教學過程中要提倡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討論法則可以幫助老師有效地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所謂討論法,就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一定的問題和內容,展開討論、對話和辯論等。在此過程中,學生互相啟發,可以快速提高認識能力,教師要根據討論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綜合運用各種形式的討論。
(4)范例教學法。從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角度看,應該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但從學科的角度來看,則應該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課程各種知識之間的聯系,建立對信息技術的整體認識和全局觀念。范例教學法強調這種基本結構、整體觀念的培養,主張范例應具有針對性,將范例當做引導學生發現規律的突破點,因此有利于將學生的知識結構串成一個整體。
3.信息技術理論課的教學方法
理論課常用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但是教師在講授時面向的是全體同學,很難實施個別化教學,也難以顧及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原則難以得到實施。此外,講授法缺乏主觀性教學活動,學生自主活動的機會相對較少,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才能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利用一些情境化教學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1)故事情境。教師可以以課本為藍本,利用一些包含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的故事情境作為開場白。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其積極性有所提高,同時也能加強其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2)競爭情境。競爭無疑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教學中,應面向全體學生創設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恰當地開展一些有益的比賽活動,用競賽來消除學習的枯燥感,延續學生的學習興趣。
(3)懸念情境。在理論課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合適的懸念情境,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講述VB程序設計中分支結構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創設“賭博”情境,即讓學生猜單雙號,通過一定的設計讓學生無論如何也沒辦法贏過計算機。這樣的懸念情境可以很好地吸引同學的注意力,加深其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
4.信息技術技能課的教學方法
技能課是一種以計算機操作和應用軟件的基本操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的課型,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和提升學生使用計算機及操作各類應用軟件的能力。技能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在反復練習(不同性質、不同層次的練習)中熟練操作,進而掌握技巧、總結規律并形成能力遷移。然而,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往往容易將其狹隘地理解為軟件操作課。實際上,技能課中關注的技能訓練不等同于技能化傾向,其更加重視學生的能力發展及情感態度的形成。根據設計內容的具體情況的不同,以及學生基礎與能力的差異,技能課需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授課設計。
技能課強調操作的方式,應以操作示范為主、講解為輔,講解時提示操作要點與步驟,常用的教學方法是講練法。一節技能課中涉及的可能是單一的技能,如搜索技巧,也可能是組合的技能,如文字的格式調整包括字體、字號、行距等的調整。對于一個連續性的技能任務,分散聯系的效果優于集中聯系;對于不連貫的任務,則應盡量采用集中聯系;對于操作不太復雜且組織性較強的任務,集中練習的效果優于分散練習,相反,則應采用分散練習。
與理論課相比,技能課中學生的差異性更加顯著,除了興趣方面和態度方面外,還有技能方面的差異。由于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采用同樣的教學辦法必然不能滿足全部學生的不同需求。利用分層教學方法將有效地克服教學內容與學生技能水平之間的矛盾,解決學生掌握知識水平兩極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出發點,實現因材施教。
信息技術是應用廣泛深入社會的新興技術,是一門工具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其教學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注重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來收集、處理、應用和傳遞信息的能力,增強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避免片面追求學科體系化、教學內容偏深而不實用等傳統課程的教學缺陷,將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切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