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雙霜
一、教材分析
從自然地理角度來看,青藏地區的主體是青藏高原,屬于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的位置和地形,決定了它具有獨特的自然環境特征。青藏高原因高生寒,相同季節的溫度比同緯度地區低。抓住“高”和“寒”兩個特征,是研究青藏地區的關鍵。在這樣特殊的環境中,氣候、水文、生物、資源也都具有獨特性,并且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都有極深刻的影響。因而青藏地區不僅在我國,同時在世界上也是一個重要地區。認識青藏地區的地理環境的特性,對于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發展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策略
問題探究型的教學指導模式流程圖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高和寒是青藏地區的主要自然特征,正是這獨有的特征誕生了青藏神奇的自然景觀、神奇的農牧業、神奇的民族風俗、神奇的宗教信仰……你能舉例說明這些“神奇”現象的具體表現嗎?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圖片的展示使學生對青藏地區有感性的認識。
活動一:青藏地區的地形地質特征
問題一:自主學習教材內容,結合地圖冊P71和1,回答問題:
1.描述青藏地區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地質作用。(12分)
參考答案:
地形特征:①高原地形,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②地勢西北高,東南低;③高原面起伏和緩,相對高度?。虎苎┓暹B綿,冰川廣布。
地質作用:內力作用(板塊擠壓);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教學處理:如果學生能回答問題,教師就引導學生進入下一環節。如不能,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同伴互助,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如還不能,教師就對該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然后進入下一環節。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并運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及青藏地區的形成原因)解決新情境下的問題??梢耘囵B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題能力。
活動二:青藏地區的氣候特征
問題二:閱讀教材P182,結合以下材料,回答問題:(28分)
材料一:青藏地區局部等積溫線圖(圖2)和等降水量線圖(圖3)。
1.分別說出圖2等積溫線和圖3等降水量線的分布特征。(4分)
參考答案:積溫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降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2.根據等降水量線圖和等積溫線圖,分析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不同于青藏地區其他地方的氣候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參考答案:氣候特征:①氣溫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峽谷地區氣溫高于周邊地區;②降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峽谷地區降水比周邊地區多。
原因:①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升高,峽谷地區地勢較低;②夏半年,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的沿峽谷爬升,多地形雨。
材料二:圖4為“多年平均日照時數”,圖5為“中國太陽年輻射總量的分布”。
3.分析青藏高原光照強、太陽能豐富而氣溫低的原因?(8分)
參考答案:光照強的原因:①緯度低,太陽高度角大,日照時間長;②海拔高,空氣稀薄;③降水少,晴天多,空氣潔凈,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少,光照強。
氣溫低的原因: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地面輻射的保溫作用小,氣溫較低。
材料三:下表為“拉薩與武漢的氣溫差異”。
4.比較拉薩和武漢氣溫年較差,并分析原因。(8分)
參考答案:拉薩年較差小于武漢。拉薩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季氣溫較同緯度低;(2分)冬季南下的寒冷氣流影響不到,氣溫不太低,所以年較差小。(2分)
武漢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2分),且受副高影響,夏季氣溫高;冬季受南下的寒冷氣流影響(2分),氣溫下降幅度大,所以年較差大。
教學處理:如果學生能回答問題,教師就引導學生進入下一環節。如不能,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同伴互助,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如還不能,教師就對該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然后進入下一環節。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內容,結合教師提供的材料,并調用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稍鰪妼W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可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增強同學之間的感情。
活動三:青藏地區的河湖特征
問題三:自主學習教材P182,結合以下材料,回答問題:(12分)
青藏高原水系發育、湖泊眾多,既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又是中國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區。
1.青藏地區為何多湖泊?(6分)
參考答案:①冰川的侵蝕作用使青藏高原形成冰蝕洼地,加之常年積雪和冰川融化,形成湖泊。(冰蝕湖)②青藏高原地殼活動強烈,造成地表斷層形成溝谷及洼地,形成湖泊。(構造湖)
2.描述青藏地區東部河流的顯著特征。(6分)
參考答案:東部多大江大河發源地,大江大河流經高原的邊緣山區峽谷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
教學處理:如果學生能回答問題,教師就引導學生進入下一環節。如不能,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同伴互助,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如還不能,教師就對該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然后進入下一環節。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內容,結合教師提供的材料,并調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稍鰪妼W生利用材料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可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增強同學之間的感情。通過分析“三江源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使學生樹立更強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四:青藏地區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問題四:運用所學知識,并結合教材,完成表格:(6分)
青藏高寒區的垂直分異和水平分異
教學處理:如果學生能回答問題,教師就引導學生進入下一環節。如不能,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同伴互助,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如還不能,教師就對該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然后進入下一環節。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內容,結合教師提供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內容解決問題??商岣邔W生的歸納能力、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
活動四:構建知識體系
以“高”為中心建立青藏地區的知識體系,體現出“高”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響。
設計意圖:要求學生自己總結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找出各要素之間的內在關系,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青藏地區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并為第二課時的人文地理教學奠定基礎。
課堂小結:高寒是青藏地區的顯著特征,自然環境表現出與高寒相一致的“神奇”特征。同時形成了高寒氣候條件下的特色農業——河谷農業、高寒畜牧業。當然,這并不是青藏地區全部的“神奇”現象,其他的“神奇”現象我們留到下節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