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

這是2012年11月里再平凡不過的一天。
賽朵蘭蘭的婚紗店來了一個準新娘;my prince服裝店里老板娘正在跟客人談價格;趙先生的美發店里發型師在給顧客染著頭發;老王在自家茶館里跟人聊著茶葉那點事;索巴嘉措在核對店里電腦的庫存;美式少年越野裝備店迎來了一對要去西藏的年輕人……
這些人在不同的城市做著不同的事情,本來毫無瓜葛,但是一臺小小的QPOS機讓他們有了共同點——他們都在用錢方的QPOS刷卡器來收款。
據粗略統計,國內有刷卡需求的商戶約6000萬家,中間包括大商戶、小商戶,還有一些沒有注冊的小微商戶。央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第二季度末,全國銀行卡跨行支付系統聯網商戶388.25萬戶,聯網POS機594.09萬臺。而這些POS機大多集中在中高端商戶,小微商戶貢獻的力量微乎其微。6000萬的商戶有5000多萬還沒有POS機,很多商戶不是不想出力,而是力不從心,申請一臺POS機的成本和門檻讓很多小微商戶望而卻步。
2009年2月,Square創始人Jack Dorsey的朋友Jim McKelvey開了家銷售手工玻璃產品的店,有天Jim在電話中告訴Jack他最近的一次售賣玻璃工藝品的交易因無法刷卡而泡湯了。這讓Jack受到啟發,想能不能開發一個系統讓人們用智能手機刷信用卡,于是找來好友Tristan OTierney著手進行開發,當年的12月,Square誕生了。
“我們的產品思路的確受了美國Square的啟發,Square沒出來之前我們的投資人就知道會有這么一個產品,覺得思路很好,就探討在中國能不能做,可以怎么做。”北京錢方銀通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李英豪回憶道,“去年6月我們就在考慮這個項目,深入了解了半年,走訪了一些銀行商戶和做POS機的企業,去了解他們的需求,發現在中國移動支付產品這個市場非常大,雖然有一定的推廣難度,但是大方向并沒有錯。”
創新中完善用戶體驗
移動支付領域群雄混戰,不少涉足移動支付的公司相繼推出類似Square采用的那種小型刷卡器。但是錢方公司認為那種小型設備的安全性并不符合國內市場需求,他們研發的移動支付產品QPOS采用的是一種帶密碼輸入鍵盤的刷卡器,主要面向拿不到POS機的中小商家。
同一般的手機刷卡器相比,QPOS的體積比較大;外觀上與傳統的POS有些像,但身形更小巧輕便。而相對于一臺移動POS機2000到3000元的價格,QPOS只有600多塊錢,對于小商戶來說成本會大大降低。
在操作流程上,把QPOS與智能手機連接后,商戶只需登陸APP,選擇消費交易或者刷卡收款,輸一個金額,連上讀卡器,刷卡,輸入密碼,然后讓消費者在應用上進行電子簽名,整個交易就結束了。傳統的刷卡消費會打印單據,而錢方采取的是更環保的方式——只要你在手機觸屏上“電子簽名”確認,賬單以短信或電子郵件等形式發送給你。
為了研發自己的產品,錢方仔細研究了一些POS機的流程,把不適于智能手機上的操作做了修改完善。同時將用戶培訓手冊植入到APP中,讓用戶拿到讀卡器很容易上手,可以實現“傻瓜式”使用。在簽名環節,客戶端會自動彈出窗口提示,請商戶對顧客的簽名進行比對,而這是傳統POS機不具備的功能。
第一代QPOS產品是基于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收銀機,刷卡器只是其中收取卡片交易的,方便小商戶統一管理現金和卡交易。此外,錢方也根據用戶的反饋在機器外觀上進行改進,QPOS2.0就把經常需要用到的“確認”和“取消”按鍵做得大而醒目,“刪除”鍵也用明亮的黃色標示出來,方便使用。同時在移動刷卡器的接口方面做了改進,支持音頻接口的同時還新增藍牙及USB兩種連接方式,而對USB接口的支持為其接入桌面應用提供了可能。小商戶可以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配合錢方刷卡器刷卡收款,實現云端交易管理、現金和卡交易報告報表。
雖然創新產品是支付工具,但是錢方并不承擔收單的工作,而是選擇業內有一定實力和牌照的第三方機構合作,為其提供成本更低廉且更易于實現的解決方案。錢方只專心負責設備技術的研發和提供增值服務,商戶的拓展和收單都由第三方機構和渠道商去進行。
在盈利方面,錢方鎖定手續費收入分成、硬件收入以及增值服務收入。“有個用戶是做安利的,我知道他每個月營業額還不錯,可以給他一些增值服務,比如給一個記賬系統,每個月就收2、3塊錢。量大了,收益就有保證。”李英豪舉例說。
影響手機支付向商戶以及個人推廣的最大障礙是安全,政府或行業機構至今尚未出臺手機支付標準。完善手機支付安全性,還停留在企業層面,而錢方在這上面也沒少下功夫,用了一年時間研發出自己的風險管理系統。
目前市場上單一刷卡頭的刷卡器只解決了手工輸入卡號的問題。但中國消費者對密碼的保密性要求很高,把密碼在別人的手機上輸入,心理上沒那么放心。所以QPOS增加了密碼鍵盤和屏幕,卡號、密碼、金額通過這個硬件加密之后傳輸到手機應用上,加密認證使用銀行的標準。
傳統的收單機構對風險的控制在于準入政策,比如資質很好的酒店,百貨公司等等正規的中大型商戶,使用的風險會很低。“我們的產品給小商戶、個人用,風險相對來說要高,所以我們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研發我們的風控系統上。希望我們的風控至少在國內是最適合管理小微商戶的。李英豪說。“小商戶不可能都是一個月刷好幾十萬元,或者出現集中一個地方交易等問題都會在風控系統里體現,從技術上可以追蹤到。”
互聯網加金融的團隊
2009年發生的事情改變了李英豪的事業線。
李英豪開始在IBM香港銀行業做咨詢顧問,在金融風控這方面積累了不少的經驗。2009年6月被派到北京參與一家銀行的風控系統開發項目。在首都他找到了一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北京的創業氛圍讓這個在上學時就想創業的年輕人異常興奮,“創業的空氣非常濃,讓我迫不及待地加入其中。”
干脆利落的辭職后,李英豪也成了個“北漂”。沒錢沒關系的他有著創業的熱情也相信機遇。而機遇也真的眷顧了這個有準備的“草根創業者”。
2010年4月,李英豪跟幾個朋友一起開發了一個基于地點的移動社交平臺——“多樂趣”。當時基于LBS的產品在國內還沒有出現。“未來人”雖然沒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但他們的創意吸引了外界的注意,機遇也在此時出現——李英豪因此認識了錢方的另外兩個創始人,從此開啟了另一個創業的征途。
一個好團隊不一定能保證成功,但一個優秀的團隊是成功的基礎。錢方有一個互聯網加金融結合的團隊。董事長和CEO在金融行業都是資深前輩,對銀行卡和國內外的支付環境有很深的理解。COO李英豪曾在IBM做過多年的風控項目,對移動互聯網也比較了解。
此外,團隊還有來自百度、騰訊、中興 、摩托羅拉等公司的人才,對于創業公司來說可謂“陣容強大”。而當時做“多樂趣”的7人團隊幾經輾轉又重新在錢方匯合,“多樂趣”便是如今的CTO 馮勇當時用了5天時間寫出來的。
“幾個創始人有著共同的創業理念,就想通過科技通過新的產品對舊有的移動支付系統做一種創新。在中國做這種風險比較高的業務要做技術、法規以及運營風險上的考慮等等。我們的團隊算是挺了解在中國做金融創新產品的路線和方向,把握的比較好。”李英豪說。不過與其他參與移動支付的創新公司不同的是,在錢方,傳統金融行業人才占不到5%,大部分團隊都是互聯網人。
錢方團隊最初想的名字是“孔方”,就是孔乙己說的孔方兄的那個孔方,在古代是代表金錢的意思,但是這兩個字用粵語讀出來很像“恐慌”,對于一款跟錢打交道的產品來說,這個名字顯然不合適,于是最后定了錢方。
錢方公司2011年3月成立,9月產品的雛形有了模樣。整套產品完全研發完畢已經到了2012年的3月,經過測試后開始商用。從4月份上線到現在,使用錢方產品的商戶在全國超過5000家,每個月保持100%的增長率。在行業的分布上是五花八門,有賣服裝的,賣玩具的,美容美發店,賣鮮果的網店,婚紗店等規模小的商戶,也有像神州數碼這樣的大公司,還有一些需要上門收費的商戶,比如北京電信寬帶安裝上門收費用的也是QPOS。
搭平臺建生態系統
刷卡是基本的移動支付功能,通過這樣的移動支付還會帶來什么樣的可能性呢?
Jack Dorsey曾表示,不希望人們覺得Square是一家移動支付公司,“我們是用支付給人們創造了一種體驗,關于互動和溝通的體驗,讓人們知道原來支付可以變得這么簡單。”Square將陸續發明一些新的終端和應用,把互聯網的數字化服務延伸到人的現實社會和關系當中。
“今天的QPOS是我們的第一代產品,后面我們會給一些小商戶的增值服務,逐漸形成一個金字塔式的生態系統。”李英豪說。這也在某些程度上與Square的目標有些契合,同時也是區別于快錢、樂刷、盒子支付等一批企業的特色。
錢方的產品已經做了蘋果、安卓、微軟移動平臺全覆蓋。未來錢方打算做一個開放平臺,把自己的方案整合到其他方案里去。“比如做保險的有很多專業的方案,我們可以把他的方案集成到我們的平臺里面去。就像今天的微博一樣,有一個基礎功能,中間有不同的合作模式。”
目前錢方與融360已經在試點合作,在錢方的平臺上納入融360的貸款推廣頁面,雖然沒有做任何的推廣,但是效果卻很好,“每天都會有人詢問,數量比我們預想的要多很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了錢方人一些前進的動力。
“商戶其實最關心的不是支付,而是如何有更多的生意,所以錢方的未來是迅速推出能幫助小微商戶做好生意的增值服務。”李英豪表示,“我們希望把各種小企業、小商戶一起弄到桌面上,大家可以做營銷等很多東西,希望錢方能做這個入口。”
錢方的開放政策或許能夠吸引更多的開發者,開放不僅給開發者提供了平臺,也將為錢方帶來更多的創新機會。目前,錢方應用的改版正在進行時,它會變成什么樣呢?它的更新速度還會不會讓用戶大喊“跟不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