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梅
摘要: 社會在重視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更應該關心學生的心理成長及其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并及時解決,避免造成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逆轉的危害。農村中學生是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特殊組成部分,應當引起高度關注。
關鍵詞: 農村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強措施
一
初中升高中段,有些成績較好或家庭富裕的學生選擇進城區讀書,而成績較差和家庭情況不好的學生只能留在農村念完高中,實現他們的大學夢。當前我國雖然提出普遍素質教育,可實際上,對于農村教育而言,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所以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過度重視考試成績,而不注重學生的其他成長方面,比如品德、意志、情感的培養,有些農村學校一味關注升學率,導致一些學生在犯錯之后,可以不受處罰,這無疑讓教育變味,讓其他學生效仿,從而造成校風扭曲、校紀喪失。另外來自家庭和社會種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如農村社會環境閉塞,農村家長文化水平素質較低,都是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比如,一個學生損壞學校公物,學校讓學生進行一定的賠償,請來家長,誰知家長一味偏袒,拒不償還,造成惡劣影響。農村社會風氣也會影響學生的心理,長久以來,不求進取、目光短淺的意識,可能讓學生造成消極的想法:其實不用辛苦考大學,只要過得下去,長期以來就形成了不學習的不良風氣,并且通過傳染效應,影響到更多的人。
從自身情況分析,中學生處于青春發育期,其生理、認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識在迅速發展,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情緒方面,容易出現焦慮、厭煩、抑郁、暴躁等不良情緒,比如,有些學生害怕學習,表現在課堂上,精神渙散,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遇到考試,焦慮、茫然;有些學生長期處于抑郁的狀態,精神上處于萎靡狀態;一些學生則情緒非常暴躁,與他人有言語沖突和行為沖突。
行為方面,由于情感、態度甚至價值觀扭曲,農村中學生經常會產生行為上的一些問題。學習上,表現為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后作業不完成,有遲到、逃學、曠課現象;品行上,說謊、打架、偷竊、抽煙、談戀愛、沉迷于網絡游戲,等等。農村中學中這些現象已經成了普遍現象,上課時,經常會見到一些學生拿出游戲機、手機在偷偷地玩;課間之間,也會不時出現打架斗毆事件;還有男女生不正常交往現象;村口的網吧里也總能看到很多學生的身影。這些現象如果不能抑制,就是教育的失敗。
二
隨著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日益重視,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而且要重視其身心的發展,關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下面談談加強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學校是教育教學的主要場所,也是培養各方面人才的場所,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而且要教會他們如何成為一個生理、心理都健康的人。課堂是進行教學的主要場所,我們要增強課堂的有效性,吸引學生學習,這就要求我們嚴于律己,注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高,把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并且按照新課程理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讓學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并且適當地鼓勵,讓學生增強自信心,長此以往,持續作用,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大部分農村學生的家長常年不在家,出去打工,造成廣大學生無人照顧和看管,這時候我們要付出耐心和愛心關心這部分學生,并且要與家長保持聯系,及時反映其子女的在校情況,以便共同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學校要多開設一些心理課程輔導課程,讓學生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傾聽學生心聲,引導他們發現自己在學習上、生活上遇到的問題,以及自身存在的問題,定期做到自我評價。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評價和交流,可以讓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看到自身存在的問題。
中學生處于人生中不成熟階段,心靈脆弱,所以我們要以鼓勵為主,特別是農村學生,讓他們克服身上自卑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一些有“問題”的學生,要單獨進行心理輔導和教育,探討這類學生存在的問題,比如為什么沉迷于網絡游戲,比如為什么經常打架斗毆,等等,找出其成長背景,分析其心理問題的根源,然后耐心地與其交流,讓這些問題學生充分信任你。放心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更好地解決一些問題。
農村,特別是當代農村,由于特殊的社會經濟背景,產生了所謂的留守少年,沒有家庭參與的成長的是痛苦的,也是艱辛的,這就要求我們付出更大的艱辛,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培養出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也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