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應紅
【摘要】《怎么辦?》是列寧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學說理論體系中一篇極為重要的經典文獻,文中闡述的關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灌輸”思想對我們今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重要啟示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可能從自發的群眾實踐中產生,灌輸是理論武裝的基本原則,因此,應當對列寧的“灌輸”思想既堅持又創新,提高灌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灌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列寧 意識形態
由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組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在當代中國,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就必須認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本文就列寧《怎么辦?》中的某些見解結合我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武裝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怎么辦?》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于黨的建設和工人運動的巨大指導作用,論述了向工人階級灌輸社會主義意識的必要性,提出了“灌輸”的思想。列寧從為什么要灌輸、灌輸什么、怎樣灌輸等方面全面闡述了“灌輸”思想。筆者認為,列寧“灌輸”思想對我們今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無啟示,我們應該認真繼承和發展列寧的“灌輸”思想。
理論武裝對社會主義事業意義重大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正如列寧在文中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就不可能有正確的行為,“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列寧強調,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政黨,武裝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同時,列寧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科學,必須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發展。他堅決反對把馬克思主義看成神圣不可侵犯、一成不變的教條,強調馬克思主義應隨著各國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發展而發展,“我們決不把馬克思的理論看作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東西”,列寧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只是給一種科學奠定了基礎,如果我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應當在各方面把這門科學推向前進。列寧認為,馬克思的理論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理,而要應用這些原理,就必須立足于各國的國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在理論創新上繼往與開來的結合,正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范,它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今天,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就必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廣大人民群眾,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武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可能從自發的群眾實踐中產生
人的思想不是與生俱來的,先進思想的形成必須靠后天的學習培養。列寧在文中指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他強調,先進的理論不可能從自發的群眾實踐中產生,“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必須注重從外面向工人階級灌輸馬克思主義。筆者認為,當前情況雖與列寧所處的時代已大為不同,但“灌輸”的思想并沒有過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內涵豐富,涵蓋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各個方面,是黨的幾代領導集體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我國具體實踐創造形成的,是我國幾代理論工作者和知識分子集體智慧的結晶,這樣的先進理論對于絕大多數群眾來講,不可能不學而知,必須通過學習、接受教育才能在頭腦中確立起來。從另一角度講,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時,人們的思想狀況發生著巨大變化,部分人理想信念發生動搖。在這樣的情況下,先進理論不通過灌輸,是絕對不可能在自發的群眾實踐中順利傳播并得到認可的。如果我們不宣傳馬克思主義,不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非馬克思主義就會迷惑部分群眾的思想。
灌輸是理論武裝的基本原則
列寧在文中指出,工人的社會民主主義意識只能“從經濟斗爭范圍外邊”灌輸進去。他認為,必須注重給工人灌輸遠大理想和階級意識,這樣的理想和意識是他們原來不了解的,他們只有樹立了遠大理想和階級意識,才能完成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列寧提出的“灌輸”思想,并非是作為解決具體問題的具體方法而提出的,而是把它作為必須遵守的準則和必須完成的任務而提出來的,灌輸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對人民群眾進行理論武裝的基本原則。因此,我們絕對不能將列寧“灌輸”思想簡單理解為灌輸方法,否則從這樣的認識出發去指導實踐,必然會走向誤區,最終嚴重偏離革命導師的原義。當前,堅持科學的“灌輸”,是對人民群眾進行理論武裝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任務。當然,一提到“灌輸”,有同志就會對其持完全否定的態度,因為他們馬上就會把它和強“輸”硬“灌”聯系在一起,認為它是一種強制性的“填鴨式”教育,忽視了教育對象的主體性。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不管在東方還是西方,“反對灌輸”倡議一直得到一些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哲學家的擁護與支持。在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對“灌”字持不同意見者,其認識同樣是將理論灌輸的原則、理念與具體的灌輸方法劃上了等號。我們不能將灌輸理解為強制性的生塞硬灌,引導和啟發是灌輸的題中之意,灌輸是采用科學的方法,創造合適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啟發群眾的政治覺悟。在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要深入人心,就應該堅持把灌輸作為理論武裝的基本原則,建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平等的雙向交流的理念,充分發揮受教育者在理論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灌輸”的有效性。
意識形態領域的理論灌輸是階級社會的普遍現象
基于對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和政治統治進行意識形態灌輸的經驗總結,列寧提出了“灌輸”思想。灌輸并非無產階級政黨的發明,它存在于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和古今中外的各種社會形態之中,灌輸作為一種社會歷史現象體現了社會統治的規律。歷史上任何革命階級,在奪取政權和鞏固統治地位的過程中,都會盡一切可能向人們灌輸本階級的思想體系,以論證其合法性,使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這在階級社會的任何國家都是如此,資本主義同樣更不例外,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可謂是挖空心思,西方國家從來就不允許馬克思主義在他們的意識形態中傳播,他們尤其重視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灌輸,利用其所控制的龐大國家機器,精心包裝宣傳內容,采用最先進的傳播技術手段向人們灌輸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證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西方結構主義代表人物阿爾都塞就認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在鞏固資產階級統治方面發揮著比政治國家機器更重要的職能。阿爾都塞的見解從反面啟迪我們,無產階級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重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灌輸。一百多年來的國際共運史表明,正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傳播,俄國無產階級才沖破了帝國主義的壁壘,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也才從一個在歐洲徘徊的“幽靈”到贏得全球的廣泛認同,社會主義才從一國勝利到多國勝利。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樣也是我們黨一直堅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向人民群眾灌輸馬克思主義,提高人民群眾的認識。
“灌輸”思想必須隨著時代變化不斷創新發展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根本原則,“灌輸”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新時期,“灌輸”思想在我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但沒有過時,反而更應受到重視,我們必須堅持其基本的理論觀點。“灌輸”思想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和形勢的變化不斷創新。我們在“灌輸”時,應充分考慮環境的變化,注重因地制宜。
列寧在創立“灌輸”思想時,主張寓教育于日常斗爭之中,反對只用書本來教授理論的方法。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我們必須認真研究教育對象的實際,在發揮黨的傳統媒體和組織體系等灌輸渠道作用的同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寓于各種載體之中,不斷拓展灌輸的新載體,要注重研究信息網絡載體的作用,善于借助多媒體手段,有針對性地開展網上灌輸,把灌輸的內容直觀、生動地展現給人民大眾,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順應時代的變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對列寧的“灌輸”思想既堅持又創新,提高灌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作者為重慶工商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