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同朝
職業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新世紀我國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之一。2005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做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報告,指出:各級政府要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關系全局的大事來抓,要把發展職業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統籌安排,加大扶持力度。
我國職業教育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
從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出發,按照“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努力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多樣化人才的需要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教育需求,職業教育在調整改革中獲得了新的發展。
(一)大力改革職業學校招生制度,努力擴大職業教育招生規模。職業學校進一步放開了招生計劃,實行了更加靈活的招生方法;同時,積極擴大招生面,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提供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積極開展社區教育、再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工作。
(二)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積極促成辦學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職業教育課程和教材,推行彈性學習制度,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逐步提高。推動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開發職業教育資源庫,建立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站。
(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創業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和誠實守信教育,提高法制觀念。轉變就業觀念,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當前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職業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的聯系不夠密切。
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還不能適應勞動力市場變化的需要,教師對生產服務底線的經營管理、勞動組織、技術工藝不夠了解,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教學能力還不夠強。
(二)投入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
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對教學設備的先進性要求很高,資金來源不足,職業學校辦學條件普遍較差,設備不足,設備陳舊,難以滿足教學需要,制約了職業教育目標的實現。
(二)“雙師型”教師缺乏,阻礙教育教學水平提高。
目前職業學校普遍缺少“雙師型”教師,職業特色難以體現,而職校一刀切的教師職務晉升條件,注意學歷的學術水平,輕視實踐能力,明顯不利于“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對策
(一)加強校企合作,突出校企合作辦學。
由于職業技術教育對師資、設備要求的特殊性,單靠職業學校本身難以解決師資和設備需要不斷更新的問題,只有通過聯合辦學的方法,才能解決。校企合作進行辦學已是大勢所趨。校企合作期間,企業可以參與職業學校的教育與培養活動,為合作學校提供專業師資、實訓設備,并接受教師和學生進行見習和實習,這樣既能解決職教實訓條件差得困難,又能幫助學生實現由實習到上崗的“零過渡”奠定基礎。學校要依靠企業,及時根據市場需求、企業需求來確定培養目標、人才規格、知識技能結構,進行合理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安排。建立穩定的人才供求合作關系,加大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力度,鼓勵畢業生到校外實習基地參加“頂崗實習”,使校外實習基地真正成為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
(二)教學改革,突出教法的針對性。
正確認識學生現狀,采用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方法,才能增強職業教育的針對性。針對現有學生的結構復雜,參差不齊的實際情況,分別進行“學習型”、“技能型”、“服務型”人才的培養。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確立學習目標,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對“學習型”,主要是進行學歷教育,為該類學生升高職打基礎。對“技能型”,主要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學手段,全面提高學生的智能,使他們能夠掌握和運用一些原理和實驗手段,學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師要盡可能把教學過程設計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造型模式,著力營造情感共鳴、思維活躍流暢的最佳意境。對“服務型”,主要面向企業中一般操作工,可以通過基礎與特色模塊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尤其強調職業技能的培訓。在學習過程中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應及時給予鼓勵,以充分調動其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三)課程改革,突出課程的基礎性和實用性。
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滿足了地方需要、企業需要,職業教育發展才有堅實的基礎。課程的基礎性是強調傳授給學生的普通文化知識以及專業基礎知識,實用性是強調傳授學生專業技能,既能為學生長遠的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又為學生畢業后的謀生提供幫助。因此課程設置中還要突出對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即學生勝任工作崗位的必備能力。由于技術進步引起產業結構的變化,這就要求勞動者能獨立地進行學習、實施、控制和評估工作。所以,除了擁有精湛的專業能力以外,勞動者還應具多種能力,如自主學習能力、社交、職業道德、責任感和組織紀律等。這樣職業教育才能受到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歡迎時,學校就會有發展的原動力。
(四)師資隊伍建設改革,突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社會發展不需要讀死書的書呆子,尤其對職業學生而言,掌握專業技能、夯實就業基礎已成為學生求學的主要目的。這就對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進行理論教學,而且進行實踐指導。職業學校需要切實加強教師的技術業務的培訓。學校應該建立起專業教師定期輪訓制度,支持教師到企業和其他用人單位進行見習和工作實踐,每年定期選派專業教師前往企業實地調查、學習,進行自身知識的更新,獲得新技術、新設備應用的第一手材料,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同時教師還要結合企業實際進行現有教材、尤其是實訓教材的編寫,讓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有明確的方向和目的,為培養出市場實用性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一種長遠的政策,這就要求職業教育辦學必須以市場需要為中心,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和效益、滿足市場需要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新形勢下,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校企合作為出路,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