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曰賢
摘要: 想象作文訓練是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指導學生寫好想象作文,有助于他們活躍思維,提高創新能力。作者結合自己執教的《打鳥的啟示》一課,從選取材料激發學生“想寫”,啟迪學生“敢想”,“融情”細節之中,“口頭表達,鋪就習作之路”四個方面談了如何指導學生寫出一篇較為理想的想象作文。
關鍵詞: 想象作文《打鳥的啟示》四個方面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逼渲刑貏e強調“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這也就是說,對學生進行想象作文的訓練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根據心理學的理解,想象應該屬于一種智力活動,它是通過形象思維在頭腦中創造出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通過想象,可以使事件更完美,可以使人物更豐滿,可以使道理更深刻。人根據知覺材料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就是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認識功能的能力,真正的創造是想象力活動的結果。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由此可見,寫好想象作文,對于開闊視野、豐富思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那么我們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想象作文的習作呢?下面以想象作文《打鳥的啟示》為例,談談我的看法。
一、作文的題材要能激發學生“想寫”
并不是說生活中的所有知覺材料都能引起學生的想象,兒童之所以想象力豐富,是因為他們有一種情感的沖動。只有當我們給予學生的知覺材料貼近他們的生活,有吸引力,能激起他們的情感沖動時,他們才會對這一材料感興趣,進而懷著一種熱切的情緒去關注它,走進它,為它展開想象的翅膀。我在教學《打鳥的啟示》時,選取了“樹上鳥兒有多少”這樣一道既普通又頗具挑戰性的數學問題,拋給學生作為習作材料。題目是這樣的:森林里的一棵茂密大樹上住著小鳥一家三口,鳥寶寶在窩里,鳥媽媽和鳥爸爸在窩外樹枝上。一個打鳥人看見了,舉起鳥槍,瞄準樹枝上的一只鳥,“砰”的一聲,槍響了……請問:樹上還有幾只鳥?我告訴學生答案不唯一,比比誰的答案最多,最合理。(要求學生不僅要說出答案,而且要說明理由。)應該說這是一道眾所周知的腦筋急轉彎題,可是我“看誰答案最多,最合理”的要求一提出,立即就引爆了學生的興奮點,教室里頓時議論不休,小手林立。看到學生們情緒高漲,我再順勢提出此次習作的內容要求,學生們早已是“摩拳擦掌”。由此可以看出,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能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的題材讓學生寫想象作文,可以讓學生愛上作文,寫好作文,并培養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能力。
二、展開想象要啟迪學生“敢想”
想象作文是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古語說得好:“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比绻麑W生的思維是“鳥”,我們就要給他們一片可以翱翔的藍天;如果學生的思維是“魚”,我們就要給他們一處開闊的碧海。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想象時,一定要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的閘門,要讓他們的思維能自由馳騁,盡其可能地與眾不同,有自己個性化的見解。培養他們多層面、擴散性的思維,只有他們的思維不受限制,不受約束,他們才會進入各種奇妙的幻想世界,才有可能創造出多彩多姿的新形象,才能準確運用語言文字把想象的畫面描述出來,寫出來的作文也才會“百家爭鳴”。我在引導學生想象“樹上還有多少只鳥兒”時,學生的答案倒是不少:有的說還有鳥媽媽和鳥寶寶;有的說只有鳥寶寶;有的說一只也沒有;有的說還有三只……理由也各不相同。就在學生在0、1、2、3這幾個答案中眾說紛紜、糾結不清時,我要求學生再動動腦,不能局限在這樣幾個數字里,大家要想得“巧妙”,故事的情節才會有吸引力,你們想想看還有更新穎的答案嗎?同時再啟發學生——槍響了,這里可是森林(我刻意把“響”和“森林”這兩個詞重讀)。在短暫的沉思之后,有學生站起來說:“我覺得樹上有四只鳥?!币驗闃岉懥?,鳥爸爸掉到樹下去了,可是鳥寶寶的叔叔和姑姑聽到槍響便飛了過來。聽了學生的這個答案,我眼睛一亮,因為我看到學生的思維在逐漸拓寬了。又接著再提一問:“小鳥一家沒有朋友嗎?”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時一個學生迫不及待地站起來說:“樹上有數不清的鳥。因為其他鳥兒聽到了槍聲,知道人類又在傷害他們,就都趕過來站在樹上表示抗議了?!甭牭竭@樣的回答,教室里頓時響起了一陣掌聲。說到底,我們讓學生寫想象作文,就是要讓學生敢想,首先是他們的想象合理,其次是個性十足,頗具獨創性,這是我們進行想象作文教學指導時要秉承的永恒的主題,絕不能以一枝獨秀來代表整個春天。
三、走進情節要讓引導學生“有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一篇文章,總有它的“中心”在,總有作者的情感流露,想象作文也不例外。從一定程度上說,想象作文實際上是帶有想象性質的記敘文,它是要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來表達一個“突出”的中心,體現出想象作文的“靈魂”所在。如果我們只是為了想象而想象,胡編亂造一個熱鬧離奇的故事,沒有任何情感意向的表達,那么任何的想象都會失去意義。如學生說到樹上有千萬只鳥,我就讓學生再啟動想象:森林里的鳥兒聽見槍聲,他們是怎樣想的?怎樣說的?他們是怎樣飛過來的?站在樹枝上的他們是怎樣的神情?森林里是怎樣一種“悲壯”的場面?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通過這一系列的想象,學生的頭腦中就會形成一幅“眾鳥抗爭圖”,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鳥兒的“抗爭”,是鳥兒團結的體現,是他們對人類的傷害不堪忍辱的表現,是弱者對強者的抗爭。又比如學生說樹上只有鳥媽媽和鳥寶寶這一答案時,我便結合學生學過的《麻雀》一文中老麻雀的形象來讓學生想象鳥媽媽張開翅膀、“巍然屹立”在高高的枝頭朝著打鳥人喳喳嘰嘰的情景,同時聯系現實生活(一位母親飛奔而至接住墜樓的孩子的事例),使“鳥媽媽護子”這一事情經過有血有肉,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四、口述想象要指導學生“會說”
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是人類進行交際的兩種主要手段。作文教學應該從說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說是寫的基礎,說得明白連貫,寫才會清楚,有條理。作文訓練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便是指導學生由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把傳授知識、發展思維與表達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發展口頭語言著力發展學生的書面語言。在經過前面三個環節的指導后,就該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構思與同學進行廣泛的交流,進入“口頭表達,鋪就寫作基礎”這一環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口述者清楚、有條理地表達,表達中注意遣詞造句,語言要新奇有趣,符合各自的身份。教學中,我是這樣組織學生進行練說的:首先,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說?;緮⑹鲰樞驗椋合戎v述森林里小鳥一家在樹上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接著講述打鳥者來到森林尋找目標,小鳥一家面臨威脅——然后講述槍聲之后發生的事情——最后講述自己從中受到的啟示。(對寫作水平較高的同學提倡采用其他的順序。)其次,指導學生有重點地說。詳略得當,是習作的一項技巧,也是表達文章中心的需要。讓他們明白在上述情節中,“槍聲之后發生的事情”應該是此次作文的主要內容,要不惜言語去描述。正如前邊提到的“眾鳥抗爭圖”,就必須把無數的鳥兒接踵而至的前前后后描述得詳細、具體。再次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說?!扒閯佣o發”,學生在進行口頭表述時,不能把自己視作一個毫不相干的局外人,要以一種飽滿的情緒走進故事中,把自己當做是故事中的一員,去感受、體悟,只有動情地說,才會有動情的文字生成。比如說到“鳥媽媽張開翅膀、“巍然屹立”在高高的枝頭朝著打鳥人喳喳嘰嘰”時,就應該把對偉大母愛的敬仰之情用語言表達出來。最后,指導學生有步驟地說。學生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表達能力有高有低。在進行口頭表述時,我讓學生先分部分說,再整體上說;先小組說,再集體說。讓表達差一點的學生只說其中的一部分內容,先在小組內說;表達能力好一些的學生就串起來說整個故事,在全班說。這樣既降低了難度,又保護了學生“說”的自信。
想象是一雙能使思維飛翔起來的翅膀。學生的想象世界是無比豐富的,我們要在教學中有計劃地安排一些想象性作文訓練,想方設法讓學生發揮想象,鼓勵他們用手中稚嫩的筆寫出屬于他們的獨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