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玨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新時期文化建設的綱領和目標,要求城鄉人民享有平等的基本文化權利,為了保證“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精神的貫徹和落實,廣大文藝工作者從理論到實踐都進行了探討。筆者長期工作在基層,撰寫小文探討村級文化建設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的關系,我們認為加強農村“一村一品”文藝隊伍建設,是一個比較可行的途徑。
一、“一村一品”建設的內容
村級文化建設是公共文化體系的最基礎工作,加強村級文化建設有諸多方面工作內容和形式。現階段南京市浦口區村均擁有100㎡左右的室內文化活動場所,以及籃球場等室外文化活動廣場。圖書室(農家書屋)、多種活動項目、知識共享工程點(或者黨員遠程教育系統)等硬件具備了服務百姓文化生活的條件。文化部門要求每個村要擁有3-5支業余群眾文化隊伍,并且要經常開展活動服務群眾。但是,我們認為每個村的文化隊伍要有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才能彰顯其各自的優勢和能力。為了彰顯各個村的文化特色,區文化部門在全區“一鎮(街)一品”建設的基礎上,在湯泉街道“一村一品”試驗的基礎上,擬在近期全面擴大“一村一品”工作。所謂的“一品”就是指具有特色的文藝表演、活動項目,這些項目有些是世代流傳的“非遺”表演項目,有些是當地某項集聚的表演藝術項目。例如永寧鎮侯沖村是“江浦手獅”發源地,這里有一批手獅制作、表演的傳承者,因而也就自然形成了“手獅”表演團隊。石橋鎮王村村傳統上有玩柴龍的習俗,每年春節前家家扎制龍頭、龍身,節前大玩一場之后付之一炬(一種祈福習俗)。橋林街道福音社區,有一批女民歌手,她們從小唱民歌,集體表演過“八老鴿子”、“嚇老鷹”,“八老鴿子”經區文化館創作提高后,在央視音樂頻道播出。此外,星甸鎮星興村的快板表演、江浦街道中心村的京劇演唱,家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二、當前“一村一品”建設的做法
浦口“一村一品”建設的立足點是當地的文化傳統和習俗,民間文藝建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內容。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區、鎮(街)兩級文化部門引導、培育,目前全區63個行政村中已經建立起10多支特色文藝隊伍。如何打造“一村一品”并使之發揮作用,使之成為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主力軍之一,浦口區文廣局、文化館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做法,或者也可稱之為經驗:
1、“一村一品”建設工作納入黨委和政府工作和目標
區委出臺的《關于做好全區文化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了“一村一品”分步驟實施全面普及的目標任務。每年年初,區政府與各鎮街簽訂文化工作目標責任狀時,也將“一村一品”工作納入其中。區委區政府要求五年內全面實現“一村一品”目標,每年的建設目標不少于10個,并爭取提前實現“一村一品”的奮斗目標,形成覆蓋全區農村地區的特色文藝隊伍。
2、打造“一村一品”的工作方法
浦口區文化館為了“一村一品”建設,對于63個農村行政村的文化資源、文化人才隊伍開展了進一步的調查、梳理工作,找出了每一個村最具特色的文化項目。這些項目中絕大多數是表演項目,便于廣場村頭、室內為群眾演出。也有一兩個村書畫人才濟濟,為了彰顯浦口中國書法之鄉特色,區文化部門擬建立幾支村級書畫隊伍。無論是表演隊伍還是書畫隊伍,文藝人才都起到了核心作用。文藝人才生活于農村本土,由他們組成隊伍之后能夠方便服務于當地人民。文藝人才是“一村一品”建設的關鍵核心所在。從隊伍成型、開展活動和影響能力的形成,皆取決于核心人才的領軍作用。因此文化部門就是首要之務就是抓住核心人才。第二,文化部門還要對核心人才和各個表演不斷進行業務輔導,以提高他們的節目編排、表演水平。第三,文化部門要給他們展示的機會,文藝“三下鄉”演出、群眾文化匯演、社區文藝演出都是合適平臺。
3、加強“一村一品”投入,扶持項目成長壯大
“一村一品”無論是從表演項目的論證、成型,還是二度創作提高、表演編排和服裝道具,均需要數額較大的投入。為了落實“一村一品”經費,浦口區主要采取以下舉措:一是區財政每年對全區“一村一品”項目進行補貼30萬元,二是鎮(街)財政對當年打造的品牌項目進行補貼,三是村級財務承擔大部分人員排練和服裝方面費用。對于如“手獅”等重點項目,省、市級“非遺”傳承項目,由于其本身擁有的知名度,文化部門不斷提供商業演出的機會,使這些表演團隊具備一定造血功能,進一步促進該表演項目穩定發展、傳承有序有活力。2010年,侯沖手獅隊在文化館專業人員輔導下,區、鎮投入經費重新編排,使其在全國農民運動會上一舉奪得民間文藝表演最高獎——精粹獎。
三、浦口“一村一品”建設工作設想
“一村一品”建設面臨當前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機遇,同時又面臨現實生存和發展的挑戰,充分認清當前農村文化工作的實際,才能有針對性開展“一村一品”建設工作。
1、“一村一品”建設面臨的不利因素
一是發展不平衡。村級經濟比較發達的農村地區,無論是從財力上還是從人才上都有優勢。比如湯泉街道的泉西村,當地農民家家種植苗木,年輕人也多在本地各大溫泉賓館就業,因此村級經濟發達、人才儲備豐富。其村里的特色表演隊伍——茶山會表演隊就是清一色的年輕婦女。而石橋鎮王村村由于年輕人大多數外出打工,其柴龍表演隊只能由一幫中老年人玩耍,而且制龍、舞龍技藝年輕人不想學,或者沒有時間學。茶山會的發展之路前景就明顯優于柴龍項目的發展。
二是群眾參與性較差。農村地區居住分散,鄉村文藝隊伍來自村里四面八方,活動本身就不正常,節假日活動演出機會也不是很多,因此群眾的參與性不高。
三是隊伍發展的不可持續性。農民文藝隊伍存在流動性強因素,有些骨干因為生計而外出工作就會影響到整支隊伍的活動。
2、加強“一村一品”建設的工作設想
為了有效開展“一村一品”活動,使每個村的特色文藝傳承下去,成為當地經常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隊伍。總而言之要做好政策支持、人才培養、經常活動和經濟扶持,具體可采取以下舉措:
一建立“一村一品”集中機制。就是將表演人員相對集中,可將每個表演隊人員集中到開發區、園區和鎮街工業集中區某個、或者相鄰的企業內。既加強了“一村一品”建設又發展了企業文化。侯沖村“手獅”隊30多名隊員大部分就被安排在一個廠內就業。也可以在農村居民集中定居點建設隊伍。農村居民集中定居是個方向,這為開展文藝活動尤其是“一村一品”提供了便利,文化部門要加以引導,爭取“一村一品”在此有文化地位和場所。
二是建立“一村一品”傳承機制區、鎮(街)文化部門要用“非遺”相似的傳承方式,以確保每個項目都有核心傳承人才,并適當對傳承人進行經濟補助。
三是建立“一村一品”活動機制南京市“百、千、萬”文藝演出活動、文藝“三下鄉”活動等市、區、街各級活動都是“一村一品”展示的舞臺,文藝主管部門每年要對“一村一品”的活動有一定的數量要求,保證該項活動融入百姓生活之中。
四是建立“一村一品”提高機制文化部門每年都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安排““一村一品”項目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各項活動和賽事,以期豎立起各自的品牌。
村級文化建設內容廣泛,加強村級文化隊伍建設,“一村一品”建設可以促進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工作,造福于廣大老百姓。筆者結合本區開展的“一村一品”建設工作,及其今后的發展方向,提出了一些想法。由于該項工作正處于探索階段之,經驗和設想一定相當不成熟。我們相信如果“一村一品”能夠給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的建設提供一些借鑒,那么浦口區基層文化工作者的真情付出就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作者單位:浦口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