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志楠
摘要:中國和俄羅斯是文化核心截然不同的兩個國家,婚姻締結儀式卻具有相同而神圣的意味。結婚儀式整體上分為婚前、婚禮和婚后三個階段,但是具體的儀式和過程卻不盡相同,儀式上的差異體現在儀式、風俗、禮品、服飾和吃食等方方面面,其中體現了中國和俄羅斯人民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文化信仰。
關鍵詞:中俄;結婚;婚禮;儀式
從古至今,婚姻締結從來都是人生中的大事件,不分國家不分地區。因此結婚時的儀式也顯得神圣而莊重。中國與俄羅斯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度。受到地理位置、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而使兩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存在差異。俗語有云:“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俄兩國又都是民族眾多的國家,中國有56個民族,而俄羅斯有130多個民族,不同民族又都保留了自己民族特有的風俗習慣。兩個國家的婚禮儀式更是由于地域的寬廣而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變化。
從整體上來說,兩個國家的結婚儀式準備的時間較長,分為婚前、婚禮和婚后,在三個階段分別又有不同的程序。禮儀上的差異分別體現了兩個國家人民的不同信仰和文化,對中俄兩國婚禮儀式的對比研究,不僅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兩個國家的文化風俗,也為更好地發展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婚前
在俄羅斯比較傳統的婚前儀式包括說媒、相親、訂婚、納彩、烤婚禮面包等。而在中國,婚前程序和俄羅斯的類似,只不過多出問名(詢問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和請期(議定婚期)兩項,其中的納彩在中國又細分為訂婚禮和聘禮兩種,細節上也要多出一些。
在古代,俄羅斯人的傳統婚姻多數也是由父母包辦,專職說媒的人與中國的媒婆、月老一樣,他們大都受到男方家長的委托到女方家去說親。在俄羅斯,說親一般要在深夜去,到女方家門前時,要在門框上用手或肩膀輕輕地碰一下再敲門,意思是去掉不干凈的東西;進屋后必須要對著屋角的圣像劃十字祈禱,如果女方的父母同意這門婚事,就和媒人一起再對著圣像劃十字,然后繞著桌子走三圈,如果父母答應把女兒嫁給他,便把女兒的右手放到未來女婿的手里。未來的新婚夫婦在商量后宣布訂婚并確定訂婚日期。在俄羅斯,傳統習俗的訂婚儀式是由女方來辦的,只邀請親朋好友參加,在這一天一定要有俄羅斯的傳統禮物——面包和鹽,由男方父母送給女方家長,在接受禮物時要親吻一下面包以表感謝。
而在中國,從古代延續下來的習俗也是要由媒人從中牽線搭橋,其中非常重要的、且與俄羅斯不同的是有一個占卜的過程,由占卜師通過不同的方法占卜看吉兇。中國最早的占卜是將甲骨放在大火上烤,看甲骨上出現的紋理來占卜吉兇,后來慢慢發展,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占卜方式,而結婚時最常見的就是生辰八字法,將男女雙方出生的具體時間、姓名等交給算命先生推看生辰八字以定吉兇。這也是雙方能否成婚的關鍵,如果女方命相不好,禍將牽連夫家,這樣的女子是沒有人敢娶回家的。一旦雙方締結了婚姻關系,男女雙方必須等到舉行婚禮才能見面,并且不能輕易悔婚,女孩子一旦被退婚,那她將很難嫁出去。
二、婚禮
結婚當天的儀式主要分為結婚典禮和婚宴。結婚典禮是整個婚禮儀式中最熱鬧、最重要的部分。中俄兩國在這一環節上存在較大的差異。
由于俄羅斯受到宗教的影響,俄羅斯人的典禮通常在教堂舉行,典禮程序是這樣的:宣誓,唱贊美詩,背誦祈禱詞,戴冠。婚禮由教堂的神甫主持。典禮開始時,神甫要分別問新郎和新娘,是否愿意與該女子(該男子)結婚,組建家庭,在經過雙方的肯定回答后,神甫會拉起新娘的手放到新郎手里,這時候新娘子要俯身去親吻新郎的靴子,以示對丈夫的順從。接下來神甫會為新人祈禱并誦讀新約中的使徒行傳,然后神甫把頭紗和花環戴到新人頭上,這就是戴冠禮,禮成之后,神甫要用一塊手帕蓋在新郎新娘的手上,然后帶著新郎新娘繞誦經臺三圈。最后再由神甫斟滿一杯葡萄酒,新婚夫婦分三次喝下,這象征夫妻雙方可分享未來的一切。儀式結束后,新郎新娘要去無名烈士墓的長明燈前獻上一束鮮花,然后再回到家中,舉行隆重而熱鬧的婚宴。
中國人一般在新郎的家里舉行結婚典禮。最神圣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拜天地”。一共有三拜,一拜天地,感謝造物主的恩賜,二拜高堂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三是夫妻對拜,感謝對方的信任。“拜天地”儀式畢,新人入洞房,新娘新郎在炕上對坐約30分鐘,稱坐帳或坐福,床上撒一些大棗、花生、桂圓、鏈子等,寓意“早生貴子”。接著,由婆家的全福人端進兩碗長壽面置于炕桌上,兩人各食幾口即撤下。新郎先下炕,小姑子端進洗臉水,新娘洗臉后換衣,挨小叔子三拳后方下炕。
典禮之后,是婚禮中必不可少的婚宴。在俄羅斯婚宴的桌子要擺成門形,新婚夫婦坐在正中間,由新娘的長兄首先為新娘、新郎祝酒。來賓們喝著葡萄酒或伏特加,高聲喊“果里格!果里格!(苦啊!苦啊!)”要求新郎和新娘接吻,來賓們則在歡快的氣氛中跳舞,直到午夜結束。中國的婚宴上新娘新郎至席間給眾親友點煙,賓客會故意將火吹滅,考驗新郎和新娘。宴后結束后,親友及賀客紛紛離去,娘家人走時要給帶一條里脊肉回去,這叫做“離娘肉”。晚上會有很多年輕人來鬧洞房,預示生活熱熱鬧鬧,美美滿滿。
三、婚后
俄羅斯的婚后儀式包括婚后次日儀式、新人的探訪周和結婚紀念日等。在結婚儀式結束的第二天,新娘要起床烤制面包,并將考好的面包和鹽獻新郎的父母,預示著新生活的開始;婚禮三天后,新郎送新娘回娘家,這和中國的“回門”類似,在俄羅斯叫做探訪周,新娘可回家住上一個禮拜,進家門時,新娘的父母端出面包和鹽,新郎新娘各吃一些,隨后喝一杯酒,象征著美滿和甜蜜。婚禮儀式雖然結束,但是伴隨著婚姻的紀念日卻有20多個,通常在結婚紀念日上夫妻雙方互贈禮物,表達對對方的愛意,親朋好友可以向他們贈送鮮花作為禮物,要送單數不要送雙數,俄羅斯認為奇數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而以7為最大,最好不要送13支,13是不吉利的數字。
在中國古時婚禮結束后的第一天清晨,要進行認親、分大小儀式。新人早早起身穿戴完畢,在嫂子的帶領下,先給祖先神佛叩頭,然后將一對新人先后帶至公婆和家人面前,分別叩拜與認親。給公婆叩頭時,要向公婆奉茶,二老接過新媳婦的茶輕啜一口,并給新媳婦紅包壓驚。新媳婦在長嫂的帶領下一一見過家里的平輩或小輩,雙方見禮。從這一天起,新媳婦正式確定了在家中的地位。第二天,見過街坊鄰居。婚后的第三天,新郎要和新娘一起回門,也就是回女方的娘家探望,接受女方父母的監督,看看女兒是否收到欺負。回門時要帶上四樣象征吉祥的禮物,一般都是吃食,以感謝岳父岳母的養育之恩。新娘在家住幾日后同新郎一起回家,開始日常生活。
可見,中俄兩國人民在婚禮儀式上的總體程序是大同小異的,分為婚前的說媒、相親、訂婚、送彩禮、婚禮前準備、結婚典禮、婚宴、和婚后的認親、回門等等。只不過中俄兩國因為文化信仰的差異,在婚禮中的各個細節是不相同的。俄羅斯人多數要在教堂舉行婚禮,接受神的祝福,并且要去烈士墓獻花,而中國人的婚禮多數在男方家里舉行,新人拜過天地后就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夫妻;俄羅斯的婚禮上有傳統食物面包和鹽、有伏特加,而中國則偏好寓意“早生貴子”的大棗、花生、桂圓、鏈子等等。無論哪一種結婚儀式,都象征著對新人的祝福,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結婚禮儀既有祖先的智慧又包含了現代人的新意,并且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地變化和更新著。
參考文獻:
[1](俄)澤齊娜(Зезина М.Р.)等著.劉文飛、蘇玲譯.俄羅斯文化史[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2](美)尼古拉·梁贊諾夫斯基(Riasanovsky,N.V.)等著,楊燁等譯.俄羅斯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НиколайЯковлёв,ВикторПрищепенко.Историческиеистички[M].Москва:"Русский Язык".1989.
[4]傅美琳.中國風俗大辭典[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1.
[5]何浦瀅.遼寧農村滿族婚俗的變化[J].滿族研究,1998(3).
[6]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7]林麗.當代俄羅斯人的婚嫁習俗[J].俄羅斯文化.2010(5).
[8]吳國華.俄語與俄羅斯文化[M].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8.
[9]吳有浩.中國婚俗[M].山東人民出版社,1986.
[10]祖艷.中俄婚俗之比較[J].巢湖學院學報,2005(1).
(作者單位:綏化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