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萬權
摘要:農村文藝隊是農村文藝的生力軍,而推進農村文藝隊的發展是社會主義農村文化建設的根本要求。文章就農村文藝隊發展的認識上,從文化建設的體制、機制和文藝隊自身素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從思想認識上,突破體制和機制束縛、改革文藝隊發展模式、不斷創新、走人才推動之路以及加快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思路,來推動農村文藝隊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協調發展。
關鍵詞:農村文藝隊;文化戶;生力軍;先進文化
1996年,云南提出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的戰略目標,強調了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要求積極發展文化事業。而云南作為一個農業大省,農村文藝隊的建設將成為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的重中之重,農村文藝隊不僅是農村文化的傳承者,而且是農村文藝隊的生力軍,對農村的文化繁榮功不可沒。陸良縣是云南第一大平壩,芳華作為陸良的半山區之一,自然風光旖旎迷人,境內居住著漢、回、彝三個民族,山水、地形、地貌以及境內的人文特點,構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使芳華文藝隊的文化活動也獨具特色。芳華文藝隊的發展,是農村半山區文藝隊建設的一個縮影,雖然普遍,但卻對人們的精神生活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就農村文藝隊的發展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一、農村文藝隊發展的現狀
(一)文藝隊的產生是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增長的集中體現。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人民生活水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相應地提高了,這樣就催生了農村文藝隊。自1997年以來,芳華相繼成立了4支文藝隊,由喜愛文藝的農村青年組成,建立了自己的文化陣地,購買了文化設施,文藝隊自編自演,活躍在各村寨間,為人們勞作閑暇時帶來了快樂。
(二)文藝隊已成為農村文化活動的生力軍。農村文化活動單一、匱乏,農村群眾在勞作之余,一是收看電視節目,另一方面是觀看文藝隊的小品、相聲、快板、戲劇和秧歌等表演,農村文藝隊對他們來講已不可缺少。
(三)農村文藝隊來源于群眾,又深入群眾。文藝隊的演出半專業化,在農忙季節,他們抓緊搞好農業生產。農村閑暇季節,組織起來排練,一邊搞好節目創作,一邊倒各村去演出,做到生產和演出相結合、相互促進。生產、生活的經驗為編排節目提供了素材,而演出的愉快心情也促進了生產。
(四)文藝隊的演出初出成效。文藝隊除義務演出服務于群眾外,還探索有償演出服務。經過一定時間的義務演出,文藝隊的知名度也在提高,人們在辦喜事時,就主動邀請文藝隊為其表演,這就為文藝隊的創收提供了空間。如一支文藝隊平均月演出2場,觀眾平均每場900余人,月平均收入600多元,年收入也在8000元左右。有了演出經費他們就可以購買演出服裝、道具(如龍、獅子)、碘鎢燈等演出設備,音響設備。進一步提升了文藝隊的硬件設備,為廣大群眾送上了更多喜聞樂見的精彩節目。
(五)文藝隊的表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文藝隊的表演創作來自人們生產實踐總結,貼近群眾,有很強的啟發性和教育性。舞蹈《好日子》、東北秧歌、花燈劇《芳華一派新風貌》、山歌對唱、竹竿舞等節目,聚娛樂性、觀賞性為一體,為文藝隊的劇目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文藝隊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在發展文藝隊的認識上出現的偏差。隨著我國政府對“三農問題”的極大關注,各級黨委、政府對文化建設也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但是仍有一部分人,特別是農村基層干部未能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構建農村和諧的高度來認識發展農村文藝隊的重要性。農村文藝隊的自身認識也不到位,他們認為文藝隊只是文化活動的一個團體,文藝隊演員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給別人帶來了快樂。殊不知,文藝隊不僅能帶來經濟效益,更能帶來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
(二)文藝隊建設發展的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大多數文藝隊初建時,都是由村委會協助轄區內喜愛文藝者組成,并指定文藝隊隊長負責日常管理工作,一部分文藝設備也是村級資助購買,致使文藝隊的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確。有的文藝隊內部矛盾,阻礙了文藝隊的自身發展。另一方面,文藝隊的自身素質參差不齊,缺乏激勵機制,演員缺乏活力。如:我鎮的一支文藝隊,由于隊員年齡偏大、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阻礙了文藝隊的發展。為了自身的發展,文藝隊實行改革,卻遭到了文藝隊老演員的反對。這主要因為文藝隊的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確所致,使改革胎死腹中,難以進行。
(三)文藝隊發展不平衡。由于我鎮是典型的農業鎮,以烤煙經濟為主,四支文藝隊主要分布在交技發展較好的壩區村委會。而經濟落后的村委會,發展速度慢,文藝隊的建設基本上處于空白。
(四)文藝隊的創新意識不夠強。文藝隊由于農村本身的特點,演員平常要抓好農業生產,缺乏培訓學習。受農村條件、生存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因而缺乏思維創新、管理方法上的創新,阻礙了文藝隊的發展。另外,文藝節目創新不夠,節目單一陳舊,沒有吸引力。
(五)隊員的素質急需提高。農村文藝隊的隊員,大都是對文藝有著深厚感情的愛好者。如:戚家山文藝隊,有農村文藝愛好者,有初、高中畢業后回鄉的青年,還有退休的教師。這部分人有熱情,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但是,對于文藝隊來說,到單靠這些是不夠的,要不斷地培訓學習,不斷地給文藝隊注入活力,,不斷有新的內容出現在人們面前。這樣,才能保證文藝隊經久不衰。文藝隊的節目編創人員奇缺,使節目創作水平不高,也嚴重影響了文藝隊的發展。
三、推進農村文藝隊發展的基本思路
針對農村文藝隊現有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發展農村文藝隊,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更好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從推動農村文藝隊發展看,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解放思想,深化對文藝隊發展的重要性的認識。要沖破人們對農村文藝隊發展的認識。樹立人們對農村文藝隊建設不僅事關農村文化繁榮,而且關系到社會和諧,促進農村穩定的觀念。因此,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努力建設還文藝隊,以文藝隊建設促進文化繁榮,以文化繁榮促進經濟發展。
第二,突破體制阻礙和機制束縛,大力推進文藝隊的發展。農村文化建設要促進文藝隊的發展,把文藝隊的發展作為農村文化繁榮的載體;要建設適應文藝隊發展的新體制,引導農村文藝隊弘揚先進文化,唱響主旋律,鼓勵農村發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引導他們開展積極健康的文化活動;各級文化部門應建立一種長期教育與培訓機制,不斷地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與文化素養,從而增強文藝隊的整體素質。
第三,檢查以人為本理念,以改革促進文藝隊的發展。農村文藝隊建設,要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充分調動群眾發展文藝隊的積極性,要不斷進行改革,改革陳舊的制度,管理方式和發展模式,嘗試新方法。只要是有利于文藝隊的發展,我們就要進行大膽的嘗試‘創新。在發展好的地方,組建文藝隊;在舞蹈開展好的地方,發展文化戶。
第四,農村文化文藝隊建設,必須走人才推動之路。改革促發展,制度是保障,人才是關鍵。要發現和培養農村文藝管理、節目編創、文藝表演人才。在人才成長與文藝隊發展之間形成良性互動關系,使人才在農村文藝隊發展中成長、提高,使文藝隊建設在人才推動下發展、壯大。
第五,以市場為中心,使文藝隊成為市場的經驗主體。如:曲靖市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就是發展文化戶,讓其成為獨立的經驗主體,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文化產品參與市場競爭。這樣,形成了以公益文化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文化發展的格局。
第六,加快文藝隊的發展,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著力創造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方式和途徑。發揮好地方文化特色,推出文藝精品,構成自己的品牌,來提升文藝隊的規模和品味,促進文藝隊的可持續發展。
第七,農村文藝隊的發展,喲啊堅持不斷創新。農村文藝隊要發展,出路在于創新,只有創新才有農村文藝隊的活力。要創新觀念、創新節目內容、創新節目形式,激發掛觀眾熱情。
第八,在條件成熟的地方,把文藝隊逐步過渡為獨立經營的文化戶、文化企業。實踐證明,發展文化戶是切實有效的,文化戶作為文化經營主體,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符合文化市場規律。如我縣馬街鎮、三岔河鎮文化戶發展的成功經驗,是被實踐證明的新路子。
第九,農村文藝隊的發展,要與農村經濟發展相結合,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農村文化建設,不僅要推進農村文藝隊的發展,還要實現農村經濟的發展。從而,推動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段增慶,武晉主編.綜合知識教程[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2]張安琨著.發展花坪文化產業的思考[N].云南日報,2006.
(作者單位:陸良縣芳華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