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麗霞
〔關鍵詞〕 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2—0092—01
學習興趣是一種非智力因素。當個體力求達到認識某種事物時,就樂于參與某種活動,這種積極的意識傾向來自于他對所要認識的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當青少年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時,他的注意力就會特別集中和持久。學生只有對知識感興趣,才會愛學、樂學、會學。因此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熱愛學習,主動學習,這樣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呢?
第一,在課堂一開始就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良好的課堂氣氛的形成有多種因素,但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和正確的情感示范。良好的課堂氣氛需要和教學內容相協調,和學生的情感認知相一致。教學中要學生動情,教師必須進行富有情感的教學。而忽視學生的情感需求,教師站在局外,冷漠的教學是課堂教學低效的直接原因,必然導致語言訓練和情感熏陶的雙重失敗。要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師就要進入角色,采用各種手段激情入境。語言教學主要是教會學生使用一種交流工具。交流是有感情的,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投入了感情,交流才會變得生動,有意義。
第二,充分利用課前的幾分鐘來吸引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課前幾分鐘新課導入環節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整節課的聽課興趣,如何在這幾分鐘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目的地將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是很關鍵的。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相關動畫片,唱英文歌,講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課,這樣的導入方式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提高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讓課堂變得更生動,讓英語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第三,豐富每堂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持續升溫。教師在教學中應選擇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創設豐富的語境,讓學生感知教材,應用教材。還應該在每堂課的環節構成上做出變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切不可一成不變,讓課堂變成一種早已設好結果的程序。青少年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如果每一堂課的環節構成都一成不變,那么這樣的課堂又怎么能讓學生有所期待?
第四,在課堂上適時提出一些能激發學生好奇心的問題。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而又無知時,最能誘發好奇內驅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學習愿望。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方面多做變化,力爭讓學生對每一堂課都有所期待,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同時又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英語知識還不夠豐富,不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欲。另外,教師所講的內容深淺要適度,內容過深或過淺都會使學生喪失興趣,要讓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發散性問題,給學生布置一些在課堂上簡單可行的任務,讓學生帶著疑問去探索如何完成任務。
第五,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感受到成功,并給學生進一步成功的希望。張正東教授表示“穩定的興趣來自‘學有所得,要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關鍵在于保證學生學有所得并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所得”。大量的事實證明:學習的成效與興趣是成正比的。當學生在不感興趣的學科上獲得成功的體驗時,就會孕育興趣。所謂成功,就是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或者得到了希望的結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來安排教學。幫助學生制定一個恰如其分的目標,并且要保證這個目標既可達到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讓學生每一個時期內都能感覺到自己的變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針對不同的學生提不同問題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成功感。對學習較好的學生可以提問一些比較難的問題,對學習差點的學生可以提一些基礎的、簡單的問題。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多做表揚,對回答不好的學生也可以通過委婉的方式啟發鼓勵他。表揚每一個有進步的學生,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總之,教師要經常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觀察學生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保證學生學有所得,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課堂上“動”起來,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提高學習效率。
?? 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