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芹
摘要: 高三一輪復習的質量對高考成績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高三化學一輪復習的主要任務,一是構建知識體系,二是扎實基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想提高復習的有效性,就要采用科學的復習策略、得當的復習方法。要上好高三一輪復習課,就必須把握以下三點:知識的整合、知識的拓展、方法的引領。
關鍵詞: 高三化學一輪復習知識的整合知識的拓展方法的引領
高三一輪復習的質量,對高考成績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高三化學一輪復習的主要任務,一是構建知識體系,二是扎實基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想提高復習的有效性,就要采用科學的復習策略、得當的復習方法。因此,如何上好高三化學一輪復習課,如何才能完成上述兩個任務,如何才能不把一輪復習課上成新課的再版,是值得廣大教師認真探討的一大課題。
我在多年的高三化學復習中,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反思總結,認為要上好一輪復習課就必須把握以下三點。
一、知識的整合
知識整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是指對知識進行重新整理,摒棄無用的知識,并將知識有機地融合起來,使之具較強的條理性、系統性,必要的時候需對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重構,并以此形成企業新的核心知識體系。
江蘇考試說明要求:能綜合運用所學化學知識和化學科學方法,對生產生活中與化學相關的簡單問題進行解釋,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化學知識零碎、分散,這就要求我們將相關的知識有機整合。
例:如何復習物質分離提純中過濾、結晶、洗滌等操作?(以從硫酸銅溶液中獲得硫酸銅晶體為例)
首先,復習從溶液中獲得晶體的兩種常見的結晶方法。
1.蒸發結晶。這種方法適用于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變化不大的物質,最典型就是NaCl和KCl。
2.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這種方法適用于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變化較大的物質,常見物質中,除了NaCl和KCl,絕大部分物質從溶液中獲得均采用這種方法。
接下來,可以把跟結晶有關的所有操作進行整合:(如下圖所示)
結晶:蒸發→濃縮→冷卻→結晶
↓
過濾趁熱過濾常溫過濾
↓
洗滌冰水洗水洗有機溶劑→洗滌沉淀的操作→檢驗沉淀是否洗凈的操作
↓
干燥烘干低溫干燥
最后拓展延伸:
思考:(1)如何從氯化銅溶液中獲得氯化銅晶體,再進一步得到氯化銅?
(2)氯化銅溶液中加入適量的硫酸,經過蒸發濃縮,冷卻結晶,得到硫酸銅晶體而不是氯化銅晶體,為什么?
這兩個思考題用來總結像氯化銅這種在加熱條件下易水解的物質如何從溶液中獲得,及結晶這個過程的競爭性。
二、知識的拓展
江蘇高考的命題思想中考查重點是考生的信息獲取與加工、化學實驗探究、從化學視角分析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等能力。所以在一輪復習課上必須在課本的基礎上將相關知識進行拓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如何拓展知識?通過以下例子說明。
例:鹽類水解。
在復習鹽類水解時可拓展到廣義的水解,無機化學對于水解的定義只要是物質和水發生反應均稱為水解,進而要求學生掌握常見的金屬氮化物、金屬碳化物、非金屬鹵化物的水解情況。流程如下圖所示:
鹽類的水解→廣義水解→金屬碳化物金屬氮化物非金屬鹵化物
三、方法的引領
很多同學在復習的過程中總有這樣的困惑:知識點都掌握了,就是不會做題目。這就要求教師在一輪復習課堂中進行方法的指導。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例:在蓋斯定律的計算這個題目中,如:
已知:FeO(s)+3CO(g)2Fe(s)+3CO(g)ΔH=-25kJ/mol
3FeO(s)+CO(g)2FeO(s)+CO(g)ΔH=-47kJ/mol
FeO(s)+CO(g)3FeO(s)+CO(g)ΔH=+19kJ/mol
請寫出CO還原FeO的熱化學方程式:CO(g)+FeO(s)Fe(s)+CO(g)ΔH=;
誰都知道這是方程之間的加減完成的,但不要說學生,就是一些老師也不能很快寫出答案。我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總結了以下方法:用筆圈出總方程中有的物質,沒圈到的就是要約去的(如下圖所示),這樣很容易看出應該是①×3—②—③×2
已知:FeO(s)+3CO(g)2Fe(s)+3CO(g)ΔH=-25kJ/mol
3FeO(s)+CO(g)2FeO(s)+CO(g)ΔH=-47kJ/mol
FeO(s)+CO(g)3FeO(s)+CO(g)ΔH=+19kJ/mol
請寫出CO還原FeO的熱化學方程式:;
CO(g)+FeO(s)Fe(s)+CO(g)
若能做到以上三點,我們就不會把一輪復習上成新課的再版,不再苦惱一輪復習課該如何上,從而打造出優質的、高效的一輪復習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