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楓逸
自2001年開始,國家全面實施教師資格制度。由于現行規定沒有對教師資格的有效期作出規定,教師資格實際上屬于“一朝獲得,終身擁有”。“走進教育口的大門,舒舒服服做上等人”,便是人們對教師職業現狀的真實描繪。終身制雖然在一定時期內能夠保持教師隊伍的穩定性,但也帶來了不少負面作用。一方面,部分教師產生惰性,忽視教育觀念、知識結構和教學方法的更新提高,另一方面,“只進不出”給了濫竽充數者生存空間,直接導致教師隊伍整體質量得不到優化,素質參差不齊。
常言道,“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個行業只有不斷更新,注入新鮮血液,才能保持生機和活力。打破教師終身制,實行教師資格定期認證,既能進一步激發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的熱忱,加強自身學習,不斷與時俱進,更好地教書育人,同時,也有利于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過,凡事知易行難,建立教師資格定期認證制度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必須扎扎實實過好三關。
一是過好利益關,跳出認證經濟。當下社會“認證熱”的背后,存在著一個盤根錯節的利益鏈條。新設一項職業資格認證,就意味著產生教材、培訓、報名、考試、證書等一系列的需求,經濟回報非常豐厚。因此,教師資格定期認證要經得起利益誘惑,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應采取低收費甚至零收費,切實維護教師利益和確保認證初衷。
二是過好實踐關,避免兩個極端。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的夢想很美好,但還必須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根據以往類似資格認證來看,很容易出現兩個極端。如果把關不嚴,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會淪為走過場的形式主義;如果程序失當,考核“論文化”“成果化”,又會助長教師隊伍中的功利主義傾向,喧賓奪主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因此,必須在政策設計環節充分考量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科學制定量化標準,強化制度的操作性和執行力。
三是過好民意關,確??陀^公正?,F行的教師資格認定程序中教育管理者話語權過大,使得資格認證缺乏監督,容易淪為少數人打擊報復假公濟私的工具。同時,學生和家長的缺位,也使得認證結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有失公允。教師師德素質和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孩子的成長。建立教師資格定期認證制度,必須讓廣大學生和家長擁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是否繼續留在教師隊伍,要讓民意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