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江
高中體育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傳統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高中體育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深刻變化,普遍反映在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在積極投身課改的具體實踐中,我充分認識、感受到這些變化,對我的教學工作認識、教學習慣和教學方法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和影響。體育新課程的實施,為我們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教學情境,我們應該如何把握課改的目的?課程的要求?怎樣全面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目標統領內容的要求?怎樣組織教學?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要體育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體育課教學。
1.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
傳統的教育觀念和傳統的課程設置,使師生關系實際上成為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絕對的權威,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而且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習成績的評判者。傳統的教育觀使廣大教師習慣了按自己的思維定式,嚴格要求學生的意識、習慣和行為“規范化”、“格式化”。新課程實施后,用“目標引領內容”要求我們樹立明確的教育思想,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均衡協調發展。教師由傳授者轉化為“首席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首席引導者”,就必須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興趣、愛好,培養終身健康的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不斷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和團隊意識、開放的胸懷、堅定的意志,實現現代文明的展示與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質量,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目的。
2.在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
身體姿態和習慣養成是體育教學中最基本的要求。體育教學,首先要從最基本的身體姿態和常規練習抓起,要規范學生的站立、端坐、行走的身體基本姿態,這是學習體育最基本的要求,通過常規練習,培養學生優美的語言,養成良好的身體習慣,展示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通過常規的集體隊列訓練,加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培養集體榮譽感,增強集體凝聚力,體育教學中一定要強化常規練習,規范身體語言,使學生終身受益。
3.要重視思想品德教育
體育教師則是通過體育教學去實現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艱苦使命的。體育教育者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更為突出,因為中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和形成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中,他們的心理特征表現得更加明顯,如好表現自己等,體育課的特點是在不斷活動中進行,這就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時機,因此,利用體育課所提供的有利條件,自覺地將德育的豐富內容寓于體育教學的動靜之中,加強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增強體質,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養,是每一位中學體育教師應盡的職責。
中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須先了解體育教育的“六性”,即集體性、表現性、競爭性、規范性、實踐性和交往性。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貫徹課堂常規和教材的特點,嚴密課的組織教學,處理好突出事件,發揮集體力量等,把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體育教學之中。
4.用競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體育課有無興趣,關鍵在于教師的誘導和培養,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好勝心強,將教學內容融入到生產勞動中,例如課題:“播種”、“豐收的場面”等,使學生對勞動產生間接的興趣。而學生對體育活動直接的興趣來源于豐富多彩的游戲與競賽活動,無論多大的學生都如此,若教學時學生自主地進行游戲競賽活動,情緒特別高漲,競爭特別激烈,對其生理機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動結束后讓學生還意猶未盡,這樣便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鍛煉意志,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如此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和享受運動的樂趣,而且是讓教師從教學實踐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獲得教學成功的喜悅。
5.遵循教學有效性要求,合理設計,精心準備教學
所謂教學設計就是依據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應用系統科學理論的觀點和方法,調查、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確定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步驟,教師應根據經驗選擇相應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評價其結果,對教學活動進行規劃和安排,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的一種可操作的過程。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增刪,所增加內容必須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教師對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指定與選擇后,還應考慮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來使教學成為有效。只有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才會最大限度地發揮所設計內容,使教學達到最優化。
6.關于中學體育教學評價的方法
體育教學評價的方法一般分為兩類,即量化評價方法與質性評價方法。使用哪種評價方法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性問題,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不同的評價觀念。
所謂量化評價方法就是力圖把復雜的教學現象簡化數量,進而從數量的分析與比較中推斷某一評價對象的成績。量化評價的結果也確實為我們發揮體育教學評價的鑒定功能創造了條件,它為評價者提供了一系列可比性的直觀數據,因此量化評價方法在中學體育評價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甚至直到今天仍然是本領域研究的熱點。
所謂質性評價方法,就是通過自然的調查與分析,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評價對象的各種特質,以彰顯其意義,判斷其價值。質性評價方法在認識上反對科學實證主義觀念,反對把復雜的教學現象簡化為數字,因此可以說質性評價方法是隨著教育評價領域對傳統的以量化為特點的評價方法的反思批判而發展起來的。但是,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由于對評價的功能缺乏全面的認識,質性評價方法并沒有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
當然,我們并不否認,量化評價方法具有簡單、明了和可操作性特點,在中學體育教學評價中如果能夠與全面、深刻的質性評價方法結合起來運用,則可以獲得更全面和準確的評價信息,從而更全面地發揮體育教學評價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