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芳 唐瑾
摘要: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現代教育技術備受推崇,尤其是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更為廣泛。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功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開闊了視野,能更好地突破重難點,輕松達到教學目的。為了全面提高美術課教學效益,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多媒體高中美術欣賞教學體會
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多方位地提高學習效率。實驗心理學家通過大量實驗證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這就是說如果既能看見又能聽見,還能用手操作,通過這樣多種感官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聽老師講課強得多。另一個關于記憶持久性的實驗證明,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的30%,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這就是說如果讓學生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
多媒體為新課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可以說,多媒體的運用對完成高中美術教學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結合近幾年來在美術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實踐和探索,談幾點體會。
一、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審美素質
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多種媒體進行美術欣賞,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形聲信息,從而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特定氛圍,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例如,在欣賞畢加索的立體主義作品《格爾尼卡》時,如果只有老師枯燥、單一的講解,學生將很難認識和理解作品的作用和美感,而充分地運用多媒體展示畫面,使得高質量的美術作品圖像,簡潔明了的文字說明,引人入勝的音樂和身臨其境的影像等信息瞬間展現在學生面前,則可大大節省使用傳統手段所需用的時間,給教師和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來欣賞、感受、討論、分析作品的美。這樣能激發學生認知的濃厚興趣,使學生進入到美術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使視、聽感官相互配合,達到一種通感的審美效果,從而領略該作品的藝術內涵。在鑒賞羅中立的《父親》時,開始我便用幻燈展示一系列父親的圖片,不同身份、不同形象、不同國度,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某種回憶之中,從而為我的教學《鑒賞父親》打下了基礎。當《蒙娜麗莎》出現在屏幕上時,學生沉浸其中,她那恬靜的雙眸及臉上呈現出的謎一般的微笑,讓人覺得某種生命復活起來:她那高貴、纖細、美麗無比的手指中流動著紅色的血液及衣下流動著的曲線美,充滿了驚人的力量,使學生感覺到了令人神往的韻律。車爾尼雪夫斯基指出:“凡是感受不到的東西,對美感來說就不存在。”多媒體教學能使學生感受到色彩、線條、音響、光等信號,產生立體感覺,喚起豐富的表象,從而讓學生在美的領域里,鑒別出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社會美,什么藝術美,開闊視野,潛移默化地提高審美素質。
二、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能力
美術欣賞教學不能只是老師口干舌燥、“紙上談兵”地講,學生不知所以、“海闊天空”地想。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才是根本目的。在多媒體被廣泛應用的今天,我們可以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抽象藝術教學中,互動階段我讓大家動手嘗試畫抽象畫,然后在幻燈下展示自己的美術作品,仿佛許多世界名畫展現在學生面前。同學們不知不覺的在進行著有效的評價,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同時這些簡單易行并且有效的方法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了其創作能力。
三、創設情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傳統教學模式以老師大量地講解作為教學的主要方式,占去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制約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多媒體教學集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信息技術、網絡知識于一體,它的應用改變了美術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對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手段和教學的質量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促進了課程資源的整合和優化。
多媒體輔助教學使知識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教學內容變得具體、直觀,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當學生對學習的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認識到學習任務的意義時,就會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活動。多媒體信息,特別是動畫、影像、聲音使教材更為生動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靜態美升華為動態美,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出來,同時刺激學生的生理感觀,激發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調動審美主體的心理功能,從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使學生愛學、樂學。如在教學《建筑藝術欣賞》一課時,欣賞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點是必要的一環,但書上圖片不多,又沒有與教材配套的掛圖,欣賞實景更是不可能,這時候多媒體就是最好的輔助工具。我將各處搜來的圖片掃描進電腦,并精心分類。上課時,學生在優美的音樂的伴隨下,一邊欣賞,一邊贊嘆,很快產生了愉悅的學習氛圍。然后,我點出用電腦制作的對比圖,清楚地展示了生動別致的江南建筑美,大氣古樸的北方建筑美,增強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另外在個別的細節上,比如故宮漢白玉的石階上的浮雕、天井上的圖案等進行放大和特寫,學生再也不愿坐著聽和看了,都忍不住站起來想看得更清楚,迫不及待地舉手想要跟我問清楚,小聲地和同學討論起來。這種學習是高效的、自主的。
合理運用電教多媒體進行教學,以達到良好的直觀教學目的,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是每一位新時代教師的追求。多媒體給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把電化教學引入了課堂,提高了學生的美術感受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這是我們使用它進行直觀化教學的最終目的。
總之,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不斷地優化電教多媒體的組合使用,合理地使用直觀形象的教學用具及教學手段,就一定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輕松地解決教學中的重點,突破教學中的難點,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信息技術與教育.
[2]美術課程標準.
[3]相毅敏.對高中美術教學多媒體使用現狀的思考.中國美術教育雜志,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