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生
構建和諧教育既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在構建和諧教育的視野下,借助高校女教師學術發展這個視角,透視、折射我國高等教育在構建和諧教育體系中高校女教師學術發展的地位與作用,是為進一步探究和揭示高校女教師學術發展與構建和諧教育、和諧社會之間的內在關系和規律,從而提供出有益的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的基礎。
一、高校女教師學術發展在構建和諧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校女教師是我國構建和諧教育的中堅力量
在現實的研究語境中,和諧教育的涵義可表述為: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始終與外部各種事物之間以及自身內部各種要素之間處于一種協調、有序的狀態。高校女教師作為實施教育的主體因素——人,在實施和諧教育的過程中,處于不可替代的地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構建和諧教育的基礎和保障。隨著高等學校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多,更多的女性步入高校教師的行列。據《中國性別統計資料》統計,2004年,女教師占高校教師的總數已達42.89%,而近幾年年輕女教師的比例繼續呈現增高的趨勢,成為教育者構成中不容忽視的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所以高校女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成為推進高校不斷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我國構建和諧教育的中堅力量。
(二)高校女教師學術發展狀況是衡量我國構建和諧教育的重要指標
高校女教師的學術發展,主要是指其所從事的學術職業發展。學術職業既具有所有職業共有的獲得報酬以賴以謀生的物質屬性,同時又具有把學術(專門、系統的學問,或知識的發現、整合、應用和傳播)作為工作對象的基本特征。簡單地說,學術職業就是一種從事學術工作以獲得報酬的社會職業。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普遍認為,衡量高校教師水平與發展的指標一般有三項內容:教學、科研、職稱或職務。但具體到學術發展,更多的認為與后兩項有關。有關研究資料表明,目前我國高校女教師學術發展狀況較之男教師具有如下特征:從科研情況看,科研成果的數量較少,檔次和級別較低;參與的科研項目較多,主持的較少;學歷相對較低,參與進修的機會較少,投入科研的時間較少,所學專業與從事的工作不一致。從職務職稱情況看,女大學校長、女院士、女教授、女博導、女學術帶頭人的比例較低。顯然,這與構建和諧高等教育、和諧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二、和諧教育構建視野下高校女教師學術發展的幾點透視
(一)探索構建和諧教育中實現高校女教師全面發展路徑的重要依據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來看,“女性發展的理想狀態是實現女性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一部分”。如果缺失了女性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整個人類的和諧發展就失去了存在基礎。在高等教育領域,由于科研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實踐中作為拓展教師專業知識、深化學術研究、提高教學質量、優化知識結構的主要途徑。因此學術發展狀況這一衡量人能力發展的重要指標,就成為了驗證高校女教師實現全面發展的試金石。
由于科研成作為考核教師能力的重要指標,所以女教師的學術狀況直接影響著她們是否能實現全面發展。首先,女教師的學術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她們在心理上對自己能力的認可,這是實現全面發展的心理基礎;其次,學術研究的充分發展,有助于挖掘女教師發展的潛力,幫助她們更客觀、真實地認識自我,從而充分發揮個人潛能,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再者,女教師的學術發展狀況給管理者提供了更多參考的角度和思路,促使其思考和尋找為女教師營造實現更全面發展的環境。
(二)和諧教育構建中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立足點
從和諧社會的構成特征看,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實現廣泛的社會公平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點和難點。教育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最偉大的工具”。教育公平,主要是教育機會平等,從教育資源分配的源頭保障公平,對于實現廣泛的社會公平具有基礎的作用。美國智囊機構蘭德(Rand)公司1999年教育研究報告(Closing the Education Gap:Benefits and costs)的主要結論是:教育公平,能夠給政府創造巨額的財政收入,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也許成為個人、社會和政府關注教育公平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國《教育法》第9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第36條規定:“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因此,在高等教育中重視和推進男女教師性別平等,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之一。學術發展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女教師在這一領域的狀況就直接體現了男女教師發展權利的平等與否,是促進或是阻礙了和諧教育的構建。
另外,從馬克思主義普遍聯系的觀點來看,高校女教師學術發展狀況不僅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多種結果的致因。從和諧教育本質特征來講,教育民主和教育公正是其基本內核。所以研究女教師的學術狀況,一方面,我們可以從這個結果中挖掘出其形成的原因,分析女性在社會、家庭、就業、學習過程中所占據的真實地位,從公平和公正的角度來解讀反映這些領域的性別組成是否和諧;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從這個結果出發,來探究與學術狀況直接掛鉤的職稱、聘任、晉升等實現女教師進一步發展的途徑是否順暢,這直接關系到高等教育領域教育公平的可持續發展。
(三)和諧教育視野下充分發揮高校女教師作用的重要途徑
高校女教師以豐厚的文化底蘊,淵博的科學知識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面貌,成為校園內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她們以女性特有的溫柔善良、慈愛體貼和善解人意,在各個工作領域與男同事相互協作,互為補充。同時,她們還是和諧家庭的營造者,承擔著生育和教育子女等多重任務。盡管有著多重身份,扮演著多重角色,但高校女教師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她們對自身人生價值的實現有著更強烈的追求和更高的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的價值是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因此,個人自身的發展只有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時,個人價值才能得以實現。而社會只有為個人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才是一個健康有序的社會。因此提供有效途徑,實現人的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是和諧教育追求的價值觀。
對于高校女教師群體來說,孜孜不倦地追求事業上的成功,是她們實現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認同的重要途徑。現實中,婦女在各個領域中的作用如何,已成為衡量當今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的重要尺度。在整個社會追求婦女解放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女教師在各領域的狀況無疑是一個敏感區和社會的導向標。因此,為女性提供充足的發揮作用的空間,促進她們在事業領域的成功,將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有機的統一起來,無疑是和諧教育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學術發展狀況作為衡量高校女教師事業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準,在構建和諧教育體系中就彰顯出其重要性來。因此,提高女性科學技術水平,增強女性的綜合競爭力,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發展機遇,創造良好的科研和學術研究的環境,促進高校女教師的學術發展,就成了充分發揮高校女教師作用的重要途徑。
只有和諧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會需要的各種和諧發展的人,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社會的和諧發展、教育的和諧發展與人的和諧發展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以和諧教育構建的視野透視高校女教師學術發展,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時代命題。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構建和諧教育視野下的高校女教師學術發展狀況及對策研究” (FBB060239)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河南機電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