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龍
摘要: 語文課堂教學必須靈活多樣,必須充分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創新性的培養,給學生多點撥、多直觀、多啟發、多鼓勵;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引導學生創新學習,培養他們的批判精神,允許他們標新立異,多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關鍵詞: 新課標語文教學三點做法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思維的陣地。語文課應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一的目標,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那么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語文課呢?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備“精”
1.備課要根據課文內容與學生特點寫出詳案。一般遵循這樣的五個過程:讀課文,讀相關參考資料,全面了解課文;整體構思;寫出教案;在教學中、教學后修改。
2.準備好各種教具和教學資料。在遇到適合的教學內容時制作教學課件,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增強語文課堂的互動性、趣味性、使教學生動化、直觀化。
3.條件允許的話,課前盡量多與學生交流對文章的理解與看法,做到心中有數,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設想并解決。
二、課上“活”。
語文課堂教學的“活”,主要指教師的引導靈活,學生的思維鮮活,課堂氣氛活躍。語文課堂具備了“活”,那么,語文學科知識的傳遞,人文精神的教育,學生認知水平、語言文字能力和情感個性的協調發展才能得以實現。
1.教師引導靈活。教師在課堂上的意義不僅是把學科知識告訴學生,而是要在課堂上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在探究結論,帶領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幫助學生學到方法,找出規律。
2.學生思維鮮活。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注重發揮學科的思維功能,鮮活的思維是優秀課的核心。在教學操作中,教師在引導靈活的同時,應注重鼓勵學生對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聚合思維、直覺思維、想象思維的并用,并力求求異求新,自覺地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決同類型的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課堂教學的智能信息的傳遞,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因此,學生語言表達的鮮活度,是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課堂上,有的教師只注意學生答問的對錯,而不太注意學生答問語言的流暢性和表達方式的鮮活性。這樣的教學,是“應試”的教學方式,是不完整的教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答問知識的正確性,而且要評價學生語言表達邏輯性、規范性、流暢性,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語言,倡導學生發言、說話要大聲、大方,敢說、敢問、敢爭。中小學正是學生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課堂教學千萬不能忽視學生語言訓練這一重要內容。
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如在教學《穿山甲問路》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學習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畫出,不理解的地方打出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動嘴讀,動手畫,動腦想。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3.課堂氣氛活躍。教“活”學“活”,課堂氣氛怎能不“活”?教室引導學生“探究”,學生全方位投入思考;教師鼓勵學生“嘗試”,學生大膽實踐;教師激勵學生“超越”,學生就思維飛揚;教師讓學生“選擇”,學生就自作主張;教師促進學生“創造”,學生才不斷開拓創新,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課。
如《臺灣的蝴蝶谷》一文中,“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一段內容是理解的重點。教學時,我就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安排小組討論、圈畫、畫圖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把各種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小組中交流、討論,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樣在相同的時間里學生的發言機會、鍛煉機會就變多了,討論出來的答案也比較完整,比較詳細。因此,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方位地學習,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三、課上得“高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是最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才會主動地進行學習。如在教學《采蓮》一文時,我先在課前將教室做了一番精心布置,在黑板上貼上采蓮小船、采蓮人的圖片,在教室四周掛了一些荷葉、荷花、蓮蓬,給學生創設了置身滿湖荷花中的情境。課一開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蓮》,并投影了課文的插圖,動聽的音樂,色彩美麗的畫面,很快把學生的注意力給吸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在此基礎上,我說:“同學們,你們欣賞過美麗的荷花開滿池塘時的情景嗎?你有過乘著小船穿梭于荷花中的想法嗎?那感覺一定美滋滋的,這節課讓我們讀一讀詩歌《采蓮》,一起去感受湖中采蓮的快樂吧!”然后讓學生聆聽詩歌的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接著放手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為讓學生品味詩歌的意境,讀出詩歌的韻味,我借助多媒體演示微風吹來,荷花、蓮蓬迎風搖擺的情景,讓學生一邊看畫面一邊感受荷花和蓮子“香”的氣息,并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畫中的人,自由暢想湖中的情景和采蓮人采蓮時的神情、動作、語言,由此體會采蓮時歡快、喜悅的心情,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從而深入理解與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
一堂好的語文課具有簡潔、靈活、以學生為中心的特點。在備課時,要突出課的基本教學思路和主要步驟,而少涉及具體細節,留下較多的空間給學生自由發展。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巧妙處理學習矛盾,活學活教,這樣的課堂教學才高效。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與通訊.中華教育書局出版社,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