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曄

摘 要:本文基于筆者多年從事地理信息系統開發應用的研究,以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統設計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基于GIS旅游信息系統設計的必要性和意義,探討了系統的設計原則,總體架構設計和系統功能總體設計,相信對從事相關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關鍵詞:GIS旅游信息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b)-0043-02
1GIS旅游信息系統構建需求研究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漸成為國民時尚和消費熱點。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指出:2007年1~12月,全年入境旅游人數1318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5%。其中,外國人2611萬人次,增長17.6%;香港、澳門和臺灣同胞10576萬人次,增長2.9%。在入境旅游者中,過夜旅游人數5472萬人次,增長9.6%。國際旅游外匯收入419億美元,增長23.5%。國內居民出境人數達4095萬人次,增長18.6%。其中因私出境3492萬人次,增長21.3%,占出境人數的85.3%。國內出游人數達16.1億人次,增長15.5%;國內旅游總收入7771億元,增長24.7%。而早在20世紀末,世界旅游組織(WTO)關于世界旅游發展的長期預測報告就已指出,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國際旅游的第一大接待國,年接待國際旅游者將超過1.3億人次,屆時,中國還將成為世界第四大國際旅游客源國,將有1億中國人邁出國門。
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旅游資源的現代化管理。然而傳統的以紙質地圖來管理旅游資源的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管理者的要求,因為這種方式無法對信息進行有效、及時地更新、管理和利用,造成旅游信息不全、實時性不強。與此同時,游客的自主性、個性化的要求越來越明顯,傳統的宣傳與服務方式也不能滿足游客越來越高的需求。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將旅游業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務水平是大勢所趨。建立旅游信息系統的必要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l)旅游系統本身的要求。
一個完整的旅游系統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資源管理、旅游服務這三個部分,這三部分只有在有機結合和合理安排的前提下,才能構成一個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統。其中,旅游目的地子系統又稱為供給系統,是整個系統的主體;旅游資源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由相對獨立的旅游資源管理部門進行負責;而旅游服務則是旅游目的地相關的服務設施,只有將旅游資源信息系統、旅游資源管理系統和旅游服務系統實現合理的綜合,才能夠使該地區旅游事業正常、有序的向前發展。
(2)滿足游客個性化的需要。
隨著散客的增加和旅游需求向多元化發展,游客對旅游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旅行社組團旅游方式旅行線路相對單一、千篇一律,游客不再滿足于標準化、程序化的服務,而轉向個性化和靈活性的旅游服務。因此,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選擇自助旅游,他們希望獲得旅游目的地更多內容、更加廣泛的信息,以便增加自主選擇的機會。借助旅游信息系統可以使旅游服務信息交互地展示給游客,滿足游客個性化旅行的需求。
(3)加強現代化管理水平的需要。
在信息化時代,一個旅游城市的成功開發和運行,不但需要該旅游城市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同時還需要該城市能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依托,旅游信息系統的建立不僅為用戶提供查詢、檢索等功能,同時還可以對旅游資源信息進行評價、管理和統計分析。分析結果以圖、表等多種方式表現出來,提高決策的直觀性、準確性。此外,旅游資源信息是一個動態信息,即具有一定的時效性。現有的旅游資源管理方式往往沒有反映它的時效性,造成旅游信息滯后影響其利用價值。
2GIS相關理論分析
地理信息系統這一術語是1963年由Roger提出的,20世界80年代逐漸成熟。現在,GIS尚沒有統一的定義,普遍認同的定義如:地理信息系統是在計算機軟、硬件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采集、存儲、管理、運算、分析和可視化表達的信息處理和管理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是以地理空間數據庫為基礎,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提供多種空間的和動態的地理信息,為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服務的計算機技術系統。它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
(l)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輸出多種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間性和動態性。(2)以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為手段,具有區域空間分析、多要素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能力,產生高層次的地理信息。(3)由計算機系統支持進行空間地理數據管理,并由計算機程序模擬常規的或專門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間數據,產生有用信息,完成其它技術難以實現的任務。
地理信息系統由五個主要的元素所構成:硬件、軟件、數據、人員和模型。
(1)硬件。硬件是GIS所操作的計算機以及其它數據采集和數據輸出的設備。GIS軟件可以在很多類型的硬件上運行,從中央計算機服務器到桌面計算機,從單機到網絡環境。(2)軟件。GIS軟件提供所需的存儲、分析和顯示地理信息的功能和工具。主要的軟件部件有:輸入和處理地理信息的工具,數據庫管理系統,支持地理查詢、分析和視覺化的工具,容易使用這些工具的圖形化界面等。(3)數據。一個GIS系統中最重要的部件就是數據。地理數據和相關的屬性數據可以自己采集,也可以從商業數據提供者處購買。GIS將把空間數據和其它數據源的數據集成在一起,而且可以使用那些被大多數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用來組織和保存數據的數據庫管理系統來管理集成后的數據。(4)人員。GIS技術如果沒有人來管理系統和制定計劃應用于實際問題,將沒有任何價值。GIS的用戶范圍包括從設計和維護系統的技術專家,到那些使用該系統并完成他們每天工作的人員。(5)GIS模型。GIS專業模型和經驗是GIS應用系統成敗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3系統總體設計原則
軟件開發過程模型對軟件工程的發展、軟件產業的進步和軟件開發過程的規范起到了積極作用。軟件開發過程模型主要有兩種:瀑布模型和漸增模型。瀑布型開發方法遵循軟件生命期的劃分,明確規定軟件計劃、需求分析、軟件設計、編碼設計、軟件測試和軟件維護六個階段的任務,比較適合于在軟件需求明確、開發技術比較成熟、工程管理比較嚴格的場合下使用。軟件漸增型開發方法允許從部分需求定義出發,先建立一個不完善的系統,通過測試運行整個系統取得經驗和反饋,加深對軟件需求的理解,進一步使系統擴充和完善。如此反復進行,直至軟件人員和用戶對所設計的軟件系統滿意為止。根據系統軟件開發的實際情況,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統在開發工程中采用漸增模型。
建立旅游信息系統是推進旅游業信息化進程的重要舉措,是一項大型的系統工程。它的設計在結構上應科學合理,在功能上應能滿足游客對旅游信息的多元化查詢及管理部門對旅游資源的有效管理等需求。根據系統工程的設計思想,系統設計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l)集成化原則:以先進的GIS技術為起點,融數據庫、地理信息等技術方法為一體,集成管理旅游信息所涉及的空間數據和文檔、圖片、多媒體等屬性數據,構成具有現代特色的信息系統。(2)實用性原則:實用性是本系統建設的最基本原則。保證系統實用,滿足游客對旅游資源查詢和相關部門對旅游資源的管理是系統的基本要求。所以系統的設計和開發的實現均需要以實用性為出發點,在實用的基礎上再追求其它新穎功能,并力求系統結構簡潔實用。(3)可擴充性原則:由于旅游信息種類的繁多,信息技術發展迅速,軟硬件產品更新換代快,在系統設計中既要考慮系統的完整性,又要考慮系統的可擴展性,便于日后更新和維護。為此,系統設計采用模塊化結構設計,便于系統改進、擴充,使系統處于不斷完善之中。模塊化設計方法,便于擴充開發新的面向用戶管理需要的模塊,以進一步滿足用戶日常工作的需要。
4系統架構設計
根據系統目標,按照結構化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思路,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統在GIS軟件和數據庫軟件的支持下可劃分為以下七個模塊:地圖控制模塊、圖層操作模塊、游客查詢模塊、交通查詢模塊、地圖分析模塊、旅游評價模塊、地圖輸出模塊。系統的結構總體設計如圖1所示。
5系統功能總體設計
系統的結構決定功能,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統的功能模塊如圖2所示。
6結語
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統的建立是一項系統工程,系統的設計是項極其復雜的工作。本文給出了系統總體設計原則,我們主要從系統結構、系統功能等幾個方面對系統進行了設計。
參考文獻
[1] 孫瑩,潘正運.基于GIS的旅游信息服務系統的研究與實現[J].微計算機信息, 2006(22).
[2] 朱立巍,鄭耀星.基于GIS的旅游流設計研究初步[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