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麗
摘 要:豬附紅細胞體的檢測方法,包括光學顯微鏡檢查、電子顯微鏡檢查、補體結合試驗、間接血凝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熒光抗體試驗、聚合酶鏈式反應、DNA重組探針技術、DNA雜交技術、原位雜交技術等,為快速、準確地診斷附紅細胞體病提供了參考。這種疾病一旦流行發生,會引起大量豬死亡,且診斷十分困難,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其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將是近段時間研究的熱點。
關鍵詞:附紅細胞體病實驗室檢測方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S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c)-0024-01
山東省沂源縣立足山草資源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支柱產業,其中養豬業發展成為畜牧養殖業的龍頭。但近年來豬附紅細胞體病呈大面積暴發流行,給養豬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該病是豬紅細胞感染附紅細胞體病毒引起的流行性病害,臨床以貧血、黃疸和發熱為主要癥狀,常與其他疾病同時發生,外部表現為體重增加速度慢,飼養周期長,種豬性能力測定下降,甚至喪失,且常規診斷比較困難。為了進一步讓人們認識和了解這種疾病,更有效的預防此類的疾病,就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臨床癥狀和一系列的檢測方法簡單介紹一下。
1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流行病學
我們查閱了國內外大量資料發現該病多發生于溫暖季節,夏秋多雨季節最易發病,常呈地方流行性。據我們對全縣大型養殖場調查,懷孕的母豬最容易得病,哺乳期的仔豬死亡率最高,從調查數據看該病害可感染任何日齡的豬,表現隱性感染。由于該病是隱性感染,造成此病流行發生的途徑如下:(1)外來的感染病豬。(2)防疫、注射被血液污染的針頭,閹割時等被污染的剪刀等手術器械。(3)傳病介質傳播。如寄生于體表的血虱、疥螨、蚊蠅等吸血的節肢動物傳播。(3)配種傳播。交配時的互相傳播。
2 豬附紅細胞體病臨床癥狀
我們近幾年觀察在哺乳前期,由于無法由食物中獲取造血成分——鐵質,僅能由日糧以及鐵劑的注射來補充鐵質,然而這樣的鐵質含量對于患豬附紅細胞體的仔豬是不夠的,因此小豬常常會有皮膚無血色、貧血以及黃疸等的癥狀。懷孕母豬:可分為急性以及慢性感染兩種,急性的癥狀有厭食、發燒(40~41.7℃)厭食可長達1~3天之久,發燒通常發生在分娩前的母豬,持續至分娩過后,有時母豬也會有乳房以及陰部水腫的癥狀出現。分娩過后,母豬的產乳量降低,母性缺乏,所產下的仔豬發育不良,若無治療,母豬可于分娩后的第三天后自然痊愈。慢性感染的癥狀包括了配種成功率的降低、乏情、輕微貧血以及受孕率降低等。少數豬發病10d左右出現急性死亡,死亡時口腔出血,解剖胃出血。患該病精神差,喜臥,高熱,大部分發病豬全身皮膚發紅,個別豬中、后期皮膚黃染或蒼白,懷孕母豬出現流產、早產,尤其是導致母豬的流產率、早產率、死胎率增高,有的即使產活仔,仔豬弱小,發病死亡率高。
3 豬附紅細胞體病剖檢及病理變化
我們觀察發現病豬全身皮膚紅紫指壓不褪色,以耳、鼻、腹部嚴重,經血液化驗多為缺鐵性貧血,常表現黃疸,眼膜黃染或蒼白。我們課題組經五年的剖檢發現病豬血液稀薄、色淡、放血后不易凝固;有胸水、心包積水、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出血點;膽囊膨脹、膽汁粘稠;脾臟微腫、有黑色出血點;肺臟、腎臟、淋巴結腫脹,有出血;淋巴結比正常豬質地柔軟,作切面發現有灰白色壞死灶或出血斑點,切面有汁呈土黃色。
4 檢測方法
我們采用實驗室血涂片直接觀察法、血涂片染色觀察法、電鏡觀察法、免疫學方法四種檢測方法對病豬血漿進行大量檢測觀察,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4.1 血涂片直接觀察
取抗凝血1滴制作常規載玻片。放大400~600倍即可見震顫和變形的血球。放在油鏡下觀察紅細胞內和血漿中可見呈現綠色熒光的球形、逗號形、條形、網球拍形或細小顆粒狀的附紅細胞體。
4.2 光學顯微鏡檢查
采用血涂片進行姬姆薩氏染色法染色,放在油鏡觀察,呈紅色的是紅細胞,呈深藍色是附紅細胞體。
4.3 電子顯微鏡檢查
掃描電鏡下可以發現,附紅細胞體大小不等,以球形為主的多形小體,直徑多為0.3~2.0微米,最大可達2.6微米,偶見短桿狀、半月形等不規則小體。附著有附紅細胞體的紅細胞變形嚴重,但不進入紅細胞內,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成簇寄生,體形較大的附紅細胞體可見纖絲,其纖絲可扒嵌在紅細胞表面,但其僅僅附著在紅細胞表面。
4.4 免疫學方法
4.4.1 間接血凝試驗
Smith等將分離的附紅細胞體作為檢測抗原;從接種附紅細胞體康復豬體內獲得作為檢測用抗體,用雙向瓊擴檢測其抗原抗體特異性后進行IHA試驗,結果接種效價達到1∶40以上,目前此種方法是一種常用的免疫學檢測方法,此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檢測出潛在感染病豬。
4.4.2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此法靈敏性較IHA高,可用于快速診斷,提高了檢測出潛在感染豬的幾率,特異性試驗表明與胸膜肺炎、巴貝絲蟲、放線桿菌等無交叉反應,因此此法是目前用于檢測豬附紅細胞體病一種常用的方法。
4.5 DNA重組探針技術
根據16SrRNA基因,設計一對引物,通過擴增16SrRNA基因的PCR序列進行鑒定。此法特異性強、靈敏性高,可用于臨床上檢測豬附紅細胞體病,并有特異性和檢出率高的優點。
5 結語
(1)附紅細胞體病由于常是隱性帶菌感染,癥狀并不明顯,一旦發生不但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而且給肉制品業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預防本病的發生應加強豬場的衛生防疫,消除各種應激因素,在易患病季節應定期噴灑殺蟲劑,以殺滅蚊、蠅、跳蚤等吸血昆蟲,消除傳染媒介
(2)發病豬只要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對無治療價值的病豬應及時進行淘汰,以清除傳染源,陽性豬群,飼料中可添加四環素等,就以消除隱性感染。期待廣大同仁今后不斷加大對該病的診斷、發病機理、檢測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共同造福于畜牧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