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民生
摘 要:近些年,隨著國內工程建設行業的蓬勃發展、百姓生活質量的顯著改善,人們對于建筑產品的外觀、質量、功能等多個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設、長期使用的過程中,受設計水平、作業行為、氣溫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極易出現各種形式、性質的裂縫病害,進而引發滲漏現象。本文就建筑工程中的防滲技術作簡要的分析、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裂縫滲漏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c)-0072-01
實體建筑各結構、部位的滲漏現象,其主要是在混凝土施工、養護或長期使用中,沒能綜合考慮項目當地的氣候環境特點,或是具體的作業行為與操作不夠規范,而造成各構件、部位出現開裂,一旦出現降雨、積水,水體將沿著裂縫進入室內、引起滲漏,倘若沒能及時加以處理,不僅影響建筑產品的美觀樣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項目的結構功能。對此,必須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加以控制,在出現裂縫、滲漏后及時加以治理,以避免質量病害、缺陷的惡化、擴大。以下,本文針對建筑工程的施工,分多個結構部位逐一闡述相應的防滲技術。
1 建筑外窗口施工的防滲技術
本文以鋁合金材質的外窗結構為例,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依據相關的國家標準、規范,結合建筑項目自身的設計要求與技術參數,深入分析、優化選擇建材市場上的鋁合金外窗產品,并在實際的制備、安裝、搬運過程中加強監控,以此避免外窗與其他硬物發生碰撞而出現變形、損壞、扭曲,而一旦發現出現外窗結構出現上述病害,應及時進行人工修整,否則不得予以安裝。在安裝完畢后,應針對窗框四周與建筑結構的銜接區域進行塞縫處理,通常選用干硬性1:2聚合物防水砂漿,以分層、分次的方式進行灌縫處理,待縫隙內部的砂漿飽滿后,在其外表面上涂覆兩道改性防水砂漿,最后進行質量檢查與驗收,如果發現窗框處存有空鼓現象,應扒掉全部材料重新修整。此外,對于建筑的外窗臺,不僅需要預留、設置一定的排水坡度,同時應將上窗眉處設置排水坡度在20%以上的鷹嘴,或是增設寬度、標高在20mm左右的滴水線。
2 建筑屋面的防滲漏技術
在實際進行建筑頂層屋面的樓板施工時,應保證施工混凝土具有一定的質量強度,并合理設置趕緊的間隔距離與保護層厚度,而對于屋面樓板結構的整體澆筑,則并不需要留有施工縫。對于建筑屋面的找平層,應將其最低、最薄區域的厚度設定在25m左右,找坡標準設定在2%,施工完畢后應對其表面進行提漿壓光處理。對于屋面的柔性防水層,應盡可能的以連續操作的方式進行鋪設,并保證其厚度、高度能夠充分滿足有關規范及項目設計的要求。對于女兒墻的頂部位置,應將其設置成坡度在5%以上、坡口向內的排水坡,而對于水落口向外延伸500mm左右的區域,應將其坡度設定在5%以上,同時針對基層、水落口的銜接位置,增設深度、寬度分別在50mm、20mm的凹槽,利用密封性材料進行填充、封堵。建筑屋面的澆筑施工完成后,應及時組織進行閉水試驗,待通過檢查、驗收后方可進行后續施工。
3 室內衛生間、出發的防滲技術
對于建筑室內衛生間、廚房的施工,應將其地面高度設定在其他室內地面高度的-20mm以上,并在結構施工中預留一定的高度差,依據我國相關的標準、規定,廚衛地面的起坡的應設定在1%左右,同時將地漏口的標高設定在低于廚衛地面高度10mm左右,而防水層的設置應在墻提根部上翻300mm,待地面施工完畢后,應立即組織進行試水、閉水試驗,倘若發現存在滲漏現象,則需要找出源頭并利用砂漿材料進行封堵、密實處理,直至停止滲漏,否則嚴禁進行后續施工。對于衛生間、廚房的墻面施工,應在其墻體結構高度1.8以下的范圍內進行抹灰處理,并摻加使用防水粉。此外,對于廚衛空間內的穿樓板管道口、煙道,應在洞口的四周區域事先進行鑿毛、清理,再支撐模板,最后有針對性的選用細石混凝土材料、微膨脹劑進行封堵處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管道口周邊區域的200mm以內,應從管道的邊緣向外找坡。
4 建筑外墻面施工的防滲技術
4.1 外墻面施工、裝修中的防滲技術
保證混凝土的標號、配合比、坍落度、振搗密實度,以及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養護能夠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確保混凝土表面無裂縫。施工中避免出現冷縫。不在外圍豎向結構上留置施工縫。在外墻預留的孔洞必須外高內低,高差大于10mm。裝修時,在混凝土墻面與磚墻交界處的內外兩側各釘200mm寬鋼絲網一道,沿縫居中,用射釘固定。外墻磚接縫寬度不小于5mm,不得采用密縫粘貼。縫深不宜大于3mm,也可采用平縫。最好選用防水砂漿進行夠勾縫,對空鼓、開裂等有質量問題的地方進行二次勾縫。
4.2 建筑外墻的防滲處理
對于建筑外墻表面上留有的孔隙、裂縫、孔洞,首先需要將其內部、四周的浮土、雜質清理干凈,選用水灰比為1:2的水泥砂漿進行處理,不僅能夠有效封堵各種病害結構,同時也顯著提高了處理面的整體性,最后在砂漿填塞趨于飽滿后進行搗實。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規模在200×200mm以上的孔洞,應選用細石混凝土進行處理,并在填堵的過程中以敲擊的方式隨時檢查、檢驗處理效果,倘若出現啞聲,則需要將其表面結構撬開,重新進行施工并實施密實處理。對于裸露在建筑外墻表面的預埋件、鐵桿等構件,應選擇水灰比為1:1的水泥砂漿,并摻加使用防水粉進行防滲、抹平處理,但需要事先割斷、磨平外露構件。對于建筑外墻上的穿墻管道,在實際進行套管施工時,應同時焊接型號、規格在100mm左右的止水環,并混合使用膨脹劑、防水性砂漿,針對套管、主管的接觸部位進行填塞處理,最后選用適量的防水粉,將其摻入水泥砂漿進行抹平處理,待全部施工完成后,一般均選擇以高壓噴淋的方式進行試驗,以此尋找、處理那些不宜被發現的滲漏部位。
5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項目的防滲技術與施工,一般會涉及到大量的處理結構、部位以及環節,這就要求在前期施工、后期裝修的過程中加強規范具體的業務操作及個人行為,嚴格依據國家標準、規范以及設計方案,保證各項技術參數的準確性,并及時組織開展科學、系統的試水、閉水試驗,及時發現、識別、處理各種質量隱患,由此才能從根本上避免、防范滲漏現象的產生,最大限度的延長實體建筑的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 耿海峰,于現明.框架結構外墻滲漏的原因及治理方法[J].科技信息,2008(35).
[2] 關詩喆,張紅.住宅建筑外墻滲漏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7).
[3] 邵長菊,袁征.建筑工程外墻滲漏的原因及預防、處理方法[J].科技信息,2009(1).
[4] 龔偉山.兩種新材料在外墻防水防滲漏施工中的應用[J].施工技術,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