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璇
摘 要:日常工作中,經常要遇到對各種設備的維修維護保養,就需要機電設備安裝維修技術的實際應用。本文結合對業主的一臺數控機床的維修維護改造,就設備的維修與實踐提出了自己的經驗,并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機電設備安裝維修技術設備維護設備保養
中圖分類號:TH1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c)-0083-02
1 機電設備維修技術概述
1.1 設備的維護保養一般要求
通過擦拭、清掃、潤滑、調整等一般方法對設備進行護理,以維持和保護設備的性能和技術狀況,稱為設備維護保養。設備維護保養的要求主要有四項:
(1)清潔 設備內外整潔,各滑動面、絲杠、齒條、齒輪箱、油孔等處無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氣,設備周圍的切屑、雜物、臟物要清掃干凈;
(2)整齊工具、附件、工件(產品)要放置整齊,管道、線路要有條理;
(3)潤滑良好按時加油或換油,不斷油,無干摩現象,油壓正常,油標明亮,油路暢通,油質符合要求,油槍、油杯、油氈清潔;
(4)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不超負荷使用設備,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齊全可靠,及時消除不安全因素。
設備的維護保養內容一般包括日常維護、定期維護、定期檢查和精度檢查,設備潤滑和冷卻系統維護也是設備維護保養的一個重要內容。
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是設備維護的基礎工作,必須做到制度化和規范化。對設備的定期維護保養工作要制定工作定額和物資消耗定額,并按定額進行考核,設備定期維護保養工作應納入車間承包責任制的考核內容。設備定期檢查是一種有計劃的預防性檢查,檢查的手段除人的感官以外,還要有一定的檢查工具和儀器,按定期檢查卡執行,定期檢查有人又稱為定期點檢。對機械設備還應進行精度檢查,以確定設備實際精度的優劣程度。
設備維護應按維護規程進行。設備維護規程是對設備日常維護方面的要求和規定,堅持執行設備維護規程,可以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證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其主要內容應包括:
(1)設備要達到整齊、清潔、堅固、潤滑、防腐、安全等的作業內容、作業方法、使用的工器具及材料、達到的標準及注意事項;
(2)日常檢查維護及定期檢查的部位、方法和標準;
(3)檢查和評定操作工人維護設備程度的內容和方法等。
1.2 精密設備使用維護要求
(1)必須嚴格按說明書規定安裝設備;
(2)對環境有特殊要求的設備(恒溫、恒濕、防震、防塵)企業應采取相應措施,確保設備精度性能:
(3)設備在日常維護保養中,不許拆卸零部件,發現異常立即停車,不允許帶病運轉;
(4)嚴格執行設備說明書規定的切削規范,只允許按直接用途進行零件精加工。加工余量應盡可能小。加工鑄件時,毛坯面應預先噴砂或涂漆;
(5)非工作時間應加護罩,長時間停歇,應定期進行擦拭,潤滑、空運轉;
(6)附件和專用工具應有專用柜架擱置,保持清潔,防止研傷,不得外借。
2 機電設備安裝維修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
2.1 設備情況
日常工作中,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振動、摩擦、磨損,是造成設備精度不斷降低的主要因素,對設備的使用壽命和產品加工帶來嚴重后果。因此,在設備運行一段時期,出現了相關癥狀,經檢測驗證后,進行合理的修理和改造是必須的。
數控龍門銑是加工船用柴油機三大件的重要設備之一。近幾年來,該種設備出現故障率高,更換零件多,系統故障難消除的癥狀,已無法保證正常的連續生產。為了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加工精度和設備的先進性,必須對其進行修理、維護、改造。
2.2 設備X軸傳動齒輪箱的修理
該機床的X軸采用的是靜壓蝸桿與表面鑄塑蝸母條傳動,傳動精度很高,是機床傳動副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X軸傳動齒輪箱的修理中,根據工作經驗可以分成兩個主要的過程,一是傳動齒輪箱的拆裝過程;二是傳動齒輪箱的裝配過程。
(1)X軸傳動齒輪箱的拆裝過程
對X軸傳動齒輪箱的拆解過程中不能使用鑿子、錘子等牽強蠻干,以免損壞其它零件,造成設備不必要的損失。其次對拆下的零件逐一用煤油進行清洗,用專用工具檢查、測量,更換所有已損壞的或磨損嚴重的零件,如軸承、齒輪、密封、鍵等,同時仔細檢查更換件的配合情況。待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即可正式進入裝配階段。
(2)X軸傳動齒輪箱的裝配過程
先將裝有傘齒輪的Ⅰ軸預裝到滑套內,調整測量兩圓柱滾子軸承30216A(FAG)之間的內隔圈和外隔圈厚度,并對隔圈厚度進行配磨,保證Ⅰ軸在滑套內軸向竄動量在0.03mm范圍內;然后把Ⅱ軸安裝到齒輪箱內,并在端部利用端蓋螺孔采用滑塊定位,便于Ⅱ軸的軸向間隙能夠調整。再正式裝入Ⅰ軸,調整Ⅰ軸和Ⅱ軸上的兩只圓錐齒輪,要特別注意齒輪的嚙合情況,要求嚙合印痕落在齒面中間位置,并達到齒面長的2/3,確保齒輪嚙合達到正確位置。調整好齒輪副后,旋轉Ⅰ軸,使之轉動0.15mm時就能帶上Ⅱ軸,并松滑無滯凝。
接著安裝Ⅲ軸和蝸桿總成。靜壓蝸桿總成由蝸桿本體齒輪、推力軸承和配油盤等組成。為保證蝸桿的軸向間隙,特地加工了兩個除長度尺寸不同外,其余尺寸均相同的安裝工具。然后根據蝸桿軸向間隙一步步調整間隙。然后把推力軸承和配磨好的軸套重新安裝到蝸桿上,再裝妥軸向擋圈,并安裝上短的調整工具,同時對其施加60KN的預緊力,緊接著將螺母裝妥擰緊。最后卸去預載裝置,固定好螺母。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步驟確保蝸桿的軸向間隙在0.005mm的范圍內。同時要求蝸桿所有液壓、潤滑面均不能出現泄漏。最后調整Ⅲ軸的偏心套,使Ⅱ軸和蝸桿傳動結合面的間隙達到旋轉Ⅰ軸時手感平穩、輕松、無滯阻感。這樣X軸齒輪箱的修理才算結束。
2.3 主軸的修理
零件的加工精度主要取決于刀具與工件相對運動的穩定性,要求機器的主軸在較高轉速下,有高的回轉精度,所以除高質量的主軸,高精度的主軸承外,高質量的裝配工藝對保證加工精度是至關重要的,對主軸的修理就是要滿足以上三個方面的要求。
主軸的修理工藝過程與X軸傳動齒輪箱大致相同。第一步對主軸部件進行解體、清洗、測量、更換損壞或磨損嚴重的零件,并仔細檢查更換件的配合情況,特別要檢查新的主軸承的內徑與換下的軸承的內徑是否符合,當然這不僅僅是指大的尺寸,關鍵是指公差情況,因為軸與軸承的配合情況關系到運轉時軸承的溫升。另外主軸如果進行修磨后,在軸承檔位置必須標出徑向跳動量的最大點和最小點,因為高精度的軸承對其的徑向跳動也有表示,這樣在安裝時將軸承的最大點對準軸的最小點,軸承的最小點對準軸的最大點,這在維修中稱之為補差法。
下一步,進行主軸部件的預裝工作。首先把墊圈放入主軸上調整主軸承內圈,達到準確要求后,將主軸承裝入主軸,加上一定的預緊力,然后用千分表的表頭對準軸承外圈及軸承端面,用手拉轉軸承外圈,控制其徑向跳動及端面跳動最大值在0.005mm以內(新機床該值為0.002mm),隨后用塊規測量墊圈的厚度,值為8.585mm,按該尺寸配磨墊圈。再將主軸承拆下,將配磨好的墊圈壓蓋裝入主軸,把主軸承重新裝入主軸并擰緊螺母進行固定。接著裝入墊片平面軸承隔圈,給兩只平面軸承以預緊力,仔細裝入墊片平面軸承和墊圈后,擰緊螺母。然后安裝軸承把螺母擰緊。正確安裝完上述零部件后,檢查軸承徑向間隙,因為在機床主軸中,游隙的大小直接影響主軸的運動精度,從而直接影響加工的質量,在此使其控制在0.005mm內。接著安裝主軸中的卡爪,將定型彈簧片裝入與卡爪的連接軸15A上,用10MPa的壓力把定型彈簧片壓縮,并用螺母固定鎖緊,將內爪裝入主軸中心孔內固定。最后安裝四只T型螺釘,裝妥后,用手動泵至12MPa,檢測T型螺釘的液壓部件是否有泄露現象。
待一切正常后,將方滑枕倒置,主軸盡量吊水平,然后從滑枕下口慢慢裝入方滑枕內,等到位后用螺栓固定好。
2.4 精度測試
機床經修理、安裝并調試結束后,進行幾何精度檢測。經檢驗,主軸錐孔徑向跳動為0.002mm,主軸的徑向跳動為0.005mm等等。
3 實踐出真知
通過在實踐中的實際操作,深刻體會到機電設備安裝維護維修保養的重要性。為提高設備維護水平,達到用戶要求,這就要求維護工作基本做到規范化、制度化、工藝化。
規范化就是使維護內容統一,哪些部位該清洗、哪些零件該調整、哪些裝置該檢查,要根據情況按客觀規律加以統一考慮和規定。
制度化就是根據不同設備不同工作條件,規定不同維護周期和維護時間,并嚴格執行。
工藝化就是根據不同設備制訂各項維護工藝規程,按規程進行維護。
設備維護工作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考核,對定期維護工作,要制定工時定額和物質消耗定額并要按定額進行考核。同時,企業還應發動員工開展自檢、互檢,開展設備大檢查,這樣才能在實踐工作中,提高機電設備安裝維修技術,提高自身技術水平,為用戶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達到雙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余仲裕.數控機床維修,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2] 熊軍.數控機床維修與調整.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