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輝
摘 要:通過介紹生態城市的概念、特點及生態城市規劃的概念,分析了生態城市規劃與設計。
關鍵詞:生態城市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b)-0138-01
1 生態城市的概念與特點
1.1 生態城市的概念
生態城市是一種全新的城市發展模式,代表了當代及未來世界城市的發展方向,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載體。生態城市基于生態學理論,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來協調自然生態系統與人工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使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和諧共處、互利互惠,實現城市又好又快發展和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1.2 生態城市的特征
1.2.1 和諧性
生態城市的和諧性既指人與人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又指環境發展和經濟社會之間的和諧。根據以往的城市發展理念,人們過于重視物質和經濟利益,忽略了自然環境,致使自然環境不斷惡化,人類最終也受到自然的懲罰,如:沙塵暴、酸雨、泥石流等。生態城市重視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之間的和諧相處,希望能營造一個充滿綠色、愛與生機的人居環境。
1.2.2 持續性
生態城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在保護不可再生資源的同時,重點研發可再生資源,努力實現城市的健康、持續發展。
1.2.3 整體性
生態城市的整體性是指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要協調環境、社會和經濟之間的整體關系,謀求共同發展,重視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
1.2.4 高效性
生態城市的高效性主要提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高效率的流轉系統和轉換系統。流轉系統依靠城市基礎設施,保證城市的信息流、能源流、物流和價值流等高效、有序運轉,從而提高流轉效率,最大程度的減少能源、經濟消耗,有效防止城市生態污染;轉換系統是指把自然物質轉換為經濟物質,通過人類對經濟物質的利用和消耗,再把經濟物質轉換為廢棄物,生態城市的目標:用最少的自然物質轉換為最多的經濟物質,并減少廢棄物的排泄。產業結構方面表現為第一產業小于第二產業小于第三產業的金字塔結構。
1.2.5 區域性
生態城市具有很強的區域性,它是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在一定區域內相互作用的產物。生態城市的很多生態問題都是跨區域的,因此生態城市要加強與周圍區域的合作關系,共同發展經濟和維護生態環境。
2生態城市的規劃
2.1 生態城市規劃的概念
生態城市規劃是指通過綜合考慮社會心理與自然生態兩方面的因素,建立然生態系統與人工生態系統和諧相處的最優環境,最大限度的激發人類的創造潛能和生產力,有效提高人類的精神文化水平和物質經濟水平。
2.2 生態城市規劃的原則
城市生態系統不僅是一個由自然、經濟、社會相互作用而組成的復雜生態系統,還是一個復雜的人工生態系統。所以,在規劃生態城市的過程中,不能只單純的遵循社會生態原則、經濟生態原則和自然生態原則,還要充分考慮復合系統原則。
2.2.1 社會生態原則
人類在某一區域生活、集聚并最終形成城市。人類文化觀念的更新與社會行為的進步是城市發展的“助推器”。因此,在規劃生態城市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人的需求,以切實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為出發點,只有被大多數人支持并接受的生態城市規劃方案才能被最終確定。
2.2.2 經濟生態原則
城市經濟是生態城市規劃的物質基礎,是提高人們物質文化生活質量的保障。因此,在生態城市的規劃過程中一定要讓規劃方案促進經濟發展。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的方式換取經濟的暫時發展,而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的思想為指導發展城市經濟。
2.2.3 自然生態原則
城市的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又是城市發展的限制因素。所以,在生態城市的規劃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城市發展和自然環境的關系。首先,應明確城市自然環境的現狀及承載能力;其次,認真研究經濟活動及人類生活對城市生態系統的影響;最后,根據以上兩方面的分析結果,再結合城市的階段性戰略目標和總體發展目標,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
3生態城市的設計
做好生態城市的設計工作,使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真正實現城市的生態化目標。通過科學、合理的生態城市設計,充分體現不同城市的人文環境、生態環境、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在設計生態城市的過程中應主要考慮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3.1 城市景觀設計
生態城市景觀設計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根據不同城市的特色環境,對城市各類自然生態景觀加以規劃并進行適當的人工處理,構建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另一方面建立由建筑、園林等為主的人文景觀。在設計建筑景觀時,應在做好建筑景觀平面規劃的基礎上,重點設計空間天際輪廓線,尤其是在城市的主干道上,對低層建筑與高層超高層建筑進行優化布局;在設計園林景觀時,應重點考慮城市廣場、城市公園的景觀設計,并加強城市溪、河、湖、江周邊的林帶和草地建設,使城市的人文特色、生態環境和現代發展理念完美融合,從而提高城市的生態效益、景觀效益和共享性。
3.2 城市產業設計
設計城市產業時,應學習發達國家設計生態城市產業的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在全面客觀地分析城市產業現狀的基礎上,建立以循環經濟為特色、以綠色環保為宗旨、以高效節能為目標、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導的生態型工業體統。與此同時,城市還應重視文化、醫療、教育、信息、旅游和物流等產業的投入力度,逐步調整和改造現有產業的不足,努力實現城市產業的生態轉型。加大清潔生產的審核力度,建立環境信用評價體系,讓企業接受全社會的監督,從而促進城市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3.3 城市住區設計
合理應用生態建筑原理,科學設計城市住區。首先,對城市住區進行合理布局。根據城市發展目標和長遠規劃,綜合考慮城市生態環境,選擇城市居住區的最佳區位,并對住區進行合理規劃;其次,堅持節能低耗無污染的原則。通過對建筑物之間的距離、建筑物的朝向等問題的合理設計,解決建筑物的采光、透氣、保暖等問題,從而降低由于取暖和采光等造成的能源消耗。
4結語
城市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是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相互作用、制約和依賴而形成的復雜生態系統。近幾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生態環境問題已變得非常嚴峻。我們在追求經濟發展、促進城市文明和塑造城市形象的同時,對城市生態環境造成的極大破壞,因此研究生態城市的規劃與設計問題顯得愈發重要。本文認真探討了生態城市的規劃與設計,希望城市的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能和諧相處、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閆愛華.城市生態規劃存在的問題及設計[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25):282~283.
[2] 趙敏.淺談城市的生態規劃[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4):83~85.
[3] 吳信中.淺議生態城市規劃設計[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雜質,2009(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