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 要:本文闡述了應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內外實踐基地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和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實踐基地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b)-0182-01
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重要的教學環節。相對于過去培養“專才”的擇業教育,目前,土木工程本科教育傾向于培養“通才”的素質教育,即以“寬口徑、厚基礎、淡化專業”為原則,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土木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獲得土木工程綜合訓練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1]。因此,土木工程專業本科階段的學習不僅要為學生以后的擇業或繼續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更主要的是要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如自學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所以,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實踐來開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快土木工程專業實習、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就顯得十分重要。實踐基地建設是實習教學的前提,是實施工程訓練、確保實踐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實踐基地的條件直接影響實習教學質量。在實習基地建設中應采取校內、外實踐基地相結合的模式,充分利用學校與社會兩種資源開展實習教學,節省實習經費,提高實習效果。
1實踐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為了保證學生的實習效果,許多院校認識到了實習基地的重要性,在實習基地建設方面加大了投入,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校內,教學實踐基地往往不夠完善,實習場地不夠,經費投入不足,試驗儀器和設備數量也不夠,不能完全滿足實踐建教學的要求。而在校外,由于建筑企業擔心學生安全問題、擔心妨礙工程進度等原因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再加上實習地點往往不固定,現場管理難度大,考核形式單一等原因,使得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很薄弱。這就大大制約了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正常開展,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2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
土木工程應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一些基本的實踐教學任務需要在學校里完成,因此就必須建立校內實踐基地。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要注重培養學生專業基本技能。校內可以建設的實踐基地包括兩部分。一是實驗室,包括土工實驗室、測量實驗室、力學實驗室、計算機輔助設計實驗室等,讓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在完成學生培養計劃中的教學任務的同事提高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知識。二是土木工程施工技能實訓中心,在實訓中心可以建立建筑物各部分的實物模型,例如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實物模型、磚混結構實物模型、基礎結構實物模型、柱(梁、板、樓梯)構件的配筋實物模型等,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另外,在實訓中心還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實驗項目,例如配置混凝土、配置砂漿、砌筑磚墻、加工鋼筋等,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學生走向校外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
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是土木工程專業實踐基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外實踐基地是對學生進行培養學生工程素質的重要途徑,它也能夠使學生接觸社會,了解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同時,它也是高校與建筑企業的紐帶,是人才培養能夠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重要場所。因此必須建立了多個長久的校企聯合實踐教學基地,使學生在不同實習階段有不同的實習內容。
與校內實踐基地不同,校外實踐基地非學校所屬,而往往是屬于建筑業。因此,在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與管理上與校內實踐基地是不同的,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在具體建設與管理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溝通,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既然校外實踐基地是屬于建筑企業,那么實踐基地的建設就必須有建筑業的支持。這就要求本著互惠互利,保持聯系的原則,建立學校與企業固定人聯系制度,保持聯系渠道暢通,使企業與學校始終保持良好的多方面的合作關系。在實踐教學安排上與企業溝通,將教學活動與企業生產有機地協調,從而使實踐項目、實踐崗位和企業指導教師能夠落實到位,校外實踐基地才能真正建立起來。
(2)校外基地建設要穩定。
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要與建筑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書,實行掛牌制度,建立良好而長久的關系,以保證實踐基地的相對穩定性,從而保證實習環節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3)加強信息的反饋。
在建立實踐基地過程中,以及在學生實習過工程,以征求意見、調研等形式,收集實習企業、基地指導教師對實踐教學的評價及意見,并認真分析、總結,對后續實踐教學提出改進建議。
(4)多元合作,資源共享。
高校和建筑企業各自具有優勢。高校具有人才培養、技術咨詢與支持等優勢,校外基地具有專業技能人才、實踐場所、設備先進等優勢,在開展學生專業實踐的同時,充分利用雙方優勢進行項目合作、人才交流等,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達到雙贏的局面。
4提高教師能力,培養雙師型人才
土木工程專業教師,特別是一些青年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就直接走向了教師崗位,沒有經歷過工程實踐,缺乏實際工程經驗,這對指導學生參加生產實習,培養學生工程素質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借助于校外實踐基地,缺乏工程實踐經驗的青年教師可以進行掛點鍛煉。通過參加工程實踐以及同基地施工技術人員進行交流,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科技開發能力,促進教師“雙師型”素質的整體結構的全面提高與優化。這樣既加強了高校的師資力量,又可以極大的促進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學質量。
5結語
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客觀上要求加快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而強化大學生專業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完全依托高校自身來完成已不適應社會發展[2]。因此,實現與社會資源共享,建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有效途經,也是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雙師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 潘睿.土木工程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8(8):109-110.
[2] 劉長宏,張恒慶,王剛,等.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11):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