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黃秉帥
摘 要:崗位需求是制定教學工作最重要的依據,為了使學生能迅速適應職場,做好制單工作,本文從單證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社會要求單證員的具備的基本職業素質出發,如何進行教學改革。
關鍵詞:外貿制單職業素質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b)-0205-01
高職教學的主要目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使學生通過三年專業學習后可以迅速的適用崗位,將課堂所學的東西直接轉化為職業崗位的技能。根據這一要求,作為高職院校,我們的教學工作就要將課堂教學與崗位需求相結合,指導學生學好一技之長,做好就業指導工作。
1外貿單證課堂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1.1 高職學生英語基礎層次不齊
外貿單證課程所涉及的大部分單證都是全英文制作的,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往往是弱項,這就要求我們的前期課程要加強對學生的英語能力的培養。
1.2 課堂教學方法單一,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現在的課堂教學多以老師講解為主,大多依然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盡管我們理論上有很多先進的教學方法,但這些教學方法實用性不強,目前階段也只是口號上的教學方法,沒有轉化為實際的教學方法。
1.3 高職教師缺少實踐經驗,教授內容過于理論化
目前絕大部分高職院校國際貿易的教師的理論知識掌握得很好,但都缺乏直接的外貿單證工作經歷,講起課來只能是紙上談兵,使教學效果明顯下降。教學脫離實際,難以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型,輕視學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1.4 課程整合能力弱,知識銜接性不強
高職課程的安排受人的因素制約很大,各個學期課程開展的順序不科學。各個課程之間各自為伍,沒有形成合作,整合能力弱。
1.5 教師忽視單據流轉環節的講解
在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多注重具體單據的填法,對單據的流轉操作一帶而過。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學生不并不真正了解所學各種單證在外貿程序流轉中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僅僅只是認識這種單證而已,在將來面對實際工作崗位的時候也并不能直接上手。
2外貿單證員的崗位素質要求分析
2.1 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能搞好與其他部門、其他單位的關系
單證部門要完成單證制作,離不開與各部門的配合,一筆單證的完成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制單過程,而是與各部門相互聯系的,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2.2 具備商務英語應用能力
外貿單證大部分是用英文制作,本身包含著一定的專有名詞、專業術語等,熟練制單必須以較強的商務英語應用能力為基礎。因此對于單證員來說,能看懂外來信用證及有關文件、函電.并能擬發外文函電,出具各種證明,用外文進行簡單會話。
2.3 具備正確制單能力
作為一名單證員,最基本的便是制作單據的要正確,不僅是單據種類、份數正確,還要使得單據內容正確。實際業務中,對外貿出口企業來講,要做四個相符,“單證相符”、“單單相符”、“單據與貿易合同相符”以及“合同與貨物相符”,這樣才能保證單證所代表合同項下真實出運貨物不致發生錯運。
2.4 具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
單據制作的好壞關系到貨款能否安全及時收回。在制單時,由于不同的客戶所要求的單據種類、份數、正負本、格式、寄單方式等都不同,制單要求也不同。同時一名單證員可能要跟幾名業務員的單據,多個客戶的交貨期有可能會集中在某個時段,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提前做好科學規劃,確保交貨能按規劃順利進行,同時能考慮到各環節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突發事件等。因而單證員一定要有很強的工作責任心,認真完成每個細節的工作。
2.5 具備操作計算機和使用應用軟件的能力
單證員要掌握電子報關、電子報檢、網上備案核銷、退稅、網上申領許可證及利用Internet進行電子商務活動的知識,以便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成為新時代合格的單證員。
3《外貿單證實務》課程的教學改革
3.1 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
教育部相關文件多次指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利用假期或業余時間去進出口企業進行實地鍛煉,積累相關的單證工作經驗,培養“雙師型”素質,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
而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掛職鍛煉,能及時更新知識,掌握新信息、新情況,并提高實踐能力;還可以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收集大量信息.如人才需求信息、企業員工素質狀況、職校畢業生在企業的適應狀況等等。這樣,可以為學校進行專業結構調整、確定人才培養方案、開展培訓及其他教學改革提供直接依據。
3.2 多種教學方法結合使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外貿單證課程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講練結合的方法。首先,理論知識必須講透徹,通過紙質單據的練習查缺補漏。再次,將我們所學的單據放到具體的情景中去,變換單據的樣式,通過電腦操作,讓學生講所學知識與實際崗位操作相結合。(2)課堂講解理論知識時,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我們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才,在教師的備課階段一定還好備學生,在課堂上我們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或獎勵,或讓他們體會到成就感,或讓他們討論各抒己見,總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3)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進行制單作業展示、制單競賽甚至于組織學生到工廠實地參觀,請有經驗的企業單證員到學校作報告、指導,為學生做好實際業務打好基礎。
3.3 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
校內的實訓中心可供學生進行模擬練習,但模擬練習的效果有限,如果能在外貿業務部門實習,無疑對學生的單證繕制處理能力是一種最好的鍛煉.學生可將校內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對各種單證及相關活動進行實際業務操作,積累實際操作經驗,為畢業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
3.4 改革考核方式,全面反映教學效果
外貿單證這種操作性要求比較高的課程,閉卷考試無法反映出學生運用基本知識點、基本技能的能力。為了突出本課程的實踐性應改變原先傳統的期末閉卷考評方式,采取多樣化的考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包括像閉卷或開卷考核、場景模擬考核、上機模擬操作考核、專題調研和校外實習等。
總之,《國際貿易單證》實務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需要學校、企業、教師和學生多方面的協調與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綜合能力強、適應社會需求的國際貿易單證人才。
參考文獻
[1] 吳建功.國際貿易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J].金融經濟(理論版),2008(6).
[2] 趙紹全.當前部分高校國際貿易專業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淺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5(3).
[3] 崔艷芳.崗位需求與高職國際商務單證教學對策[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8(8).
[4] 陳麗能.高職能力本位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與方法[J].中國高等教育,2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