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金生
摘 要:以水資源污染問題為主的水資源問題是制約我國當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水資源的污染問題也成為了與水資源短缺等危機共同被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之一。對水資源污染源做出認識與分析,對治理水資源污染以及水資源保護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對人為水資源污染源進行了分析,并對當前水資源中的主要污染物類型做出分析,同時對水資源污染控制途徑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水資源污染污染源污染途徑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c)-0148-01
1 造成水資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水資源污染源是指引發水資源產生惡化的各類物質的來源,根據水資源污染源形成的原因可以將水資源污染源分為認為污染源與自然污染源,根據污染源的空間分布可以分為面狀污染源、點狀污染源與帶狀污染源,根據污染源對水資源產生污染作用的時間可以分為持續性污染源、間接性污染源與突發性污染源。對污染源根據不同依據的分類做出認識對水資源污染的評估、治理策略的制定以及水資源污染處理的效果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針對水資源污染源中的人為污染源做出闡述與分析。
1.1 工業污染源
工業污染源與其他污染源比較存在數量大、危害嚴重的特點,并且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工業規模的擴大,在不改進水污染治理技術的背景下,工業污染源將會繼續擴大。同時工業污染源也是造成持續性水污染與突發性水污染的重要因素。工業對水資源造成的污染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危害程度會根據企業的工作性質、管理水平以及水污染的控制技術以及處理程度產生或大或小的差距。其中工業廢水是工業污染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廢水也因排放量大、處理難度大以及危害性較高成為了水資源不斷惡化的罪魁禍首。工業廢氣與工業廢水的區別在于工業廢水是直接排放進河流、湖泊等直接造成水污染,而工業廢氣則是隨著降雨落入流域當中或引發酸性沉降等間接影響水資源質量。工業廢渣作為有毒污染物無論是直接排放或是隨著降雨徑流匯入河流、湖泊中都會對水資源產生極大的危害,尤其是工業生產中產生的重金屬與其化合物等對環境以及生物的危害十分嚴重。另外工業生產中的突發性污染因為具有偶然性而且危害以及處理難度較大的特點造成的缺少水資源污染處理防備而對水資源質量產生比較嚴重的影響,如在內陸河流中的游船事故、輸油管道破裂等都會對水資源造成浮油污染帶。
1.2 農業污染源
隨著我國農業的發展,在農業產量不斷提高的同時農業對水資源造成的污染程度也在不斷的加大,主要表現為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的使用不僅會污染地下水,同時也會嚴重的影響地表水水質。我國當前農藥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可以分別達到130萬噸和4700萬噸,而農藥和化肥的實際利用量僅僅達到了30%左右,而流失的化肥一部分對地表水造成污染,另一部分則會隨著水土流失對地表水資源造成很大的影響,農藥和化肥匯入地表水資源中造成的危害突出的表現為使水體富營養化而影響水質,另一方面農藥和化肥中含有的有毒物質以及化學成分也會成為水資源污染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隨著我國對污水處理和回用的重視,城市污水被廣泛的回用于農業生產中的灌溉,而由工業污水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市污水對在農業中灌溉以后,一些殘留的有毒有害物質以及一些重金屬會隨著降雨產生的徑流匯入河流,對地表水的質量也構成一定的威脅。
1.3 生活污染源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斷的提高,對水資源造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排水管道的發達以及生活污水量不斷的增多。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直接向外界排放洗滌過的污水以及糞便和垃圾,這些污染物主要的特點是含菌量、含磷量、含氮量大,而從生活中排放出的污水通過下水管道與地表水合流造成對地表水的污染或者通過降雨對城市地面的沖刷將污染物引入河流對地表水造成污染。同時生活污染源也包括科研、文教單位以及醫療衛生部門的污水,而這些部門排放出的污水成分比較復雜,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質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傳播。
2 水資源中的主要污染物類型
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以及生活污染源會使水資源中產生多種污染物,而這些污染物根據其性質可以分為化學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其中化學污染物是水資源污染物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可以分為無機污染物與有機污染物,具有種類繁多并且分布極廣的特點。無機污染物中的一部分屬于有毒物質,會對人體造成直接的損害如氰化物、汞、鉛等物質。有機污染物在水資源中雖然含量極小,但是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極大,如芳香烴類以及鹵代烴類等。生物污染物主要是病毒、寄生蟲和細菌,細菌會導致疾病的產生和蔓延,而病毒則比細菌的生存能力更強,寄生蟲包括蠕蟲和原生動物,如人們所熟知的腸道寄生人蛔蟲等。
3 水資源污染控制途徑
3.1 重視水質監測,加強水質監測能力
實質監測是進行水資源水質評價的必要保障,通過水質監測能夠及時的掌握水資源質量的動態,了解水資源污染的程度,對水資源的保護和污水處理工作都能給出重要的數據作為支撐,從而能夠正確認識區域內水資源污染現狀,同時也能夠提高區域內突發性水污染事件中的應急能力。所以要在重視水資源監測的基礎上加強水質監測能力,各地區、各省市要對監測站內的檢測儀器設備不斷進行完善,尤其是對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儀器要重點配置,從而為水質監測能力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保障。
3.2 加強科研力度,落實責任制
科研力度的加強以及加強水資源管理規范的落實都能為水污染處理的決策提供依據。科研力度的加強體現在對水污染處理技術科研的加強以及對當前區域內水資源污染的認識與調研要加強,要重視對區域內水資源現狀的認識,在了解區域內主要水污染源的基礎上進行重點監督與防治,同時對區域內產業布局與水污染做出正確的評價,不斷研究工業、農業、生活對水資源的污染以及防治措施。在管理制度方面,水污染防治部門要建立責任制,從而推動執法過程中的規范化,保證水資源保護中各項法規的落實。
3.3 鼓勵公眾參與,強化監督機制
公眾在水污染防治中的參與性應當主要表現在水污染防治意識的加強,讓水污染防治成為一項應當遵守的社會道德,從而使公眾能夠在日常的生活和生產中重視到水資源的保護以及水污染行為的杜絕,這就要求相關部門要能夠對水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進行必要的宣傳,通過各類宣傳媒介的充分利用在社會中樹立水資源保護意識。另一方面,要重視發揮出公眾對水資源污染的監督作用,在社會水資源保護道德機制建立的基礎上實行獎勵制度,設置有效的舉報熱線電話以及公眾郵箱,通過社會調查或信訪等活動收集公眾反饋意見,從而及時的發現水資源污染問題。
參考文獻
[1] 何雨薇,邢會歌.我國城市水污染現狀及其對策[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6(1).
[2] 張曉博.重金屬對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J].廣東農業科學,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