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星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和科學的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個成功的產品造型,給企業帶來的利潤是不可限量的,這也就凸顯出產品造型設計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性,更顯示出產品造型設計人才的缺少。但是相對來說我國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的起步較晚,如何培養出大量的產品造型設計人才問題十分重要,其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本文針對我國現有的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改革建議。
關鍵詞:產品造型設計教學模式設計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c)-0162-01
產品造型設計就是在確保產品的結構、功能、原理不變的基礎上,對產品的外觀造型進行設計,從而達到吸引顧客的目的。產品造型設計的內容包括產品的材料、色彩、形態、包裝、裝潢等幾個方面,來確保產品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同,從中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這是科學與美學在工程設計上的統一。因為我國的產品造型設計水準與其他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在造型設計感不強、缺乏創意、對社會的需求認識不夠,產品造型設計的落后也是我國的產品銷量滯后原因之一。由于現代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速,傳統的產品造型設計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生產的需要,所以產品造型設計的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
1 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產品造型設計是一門綜合學科,它把自然學科與美術學科充分結合起來。其中涉及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包括:生理學、心理學、價值工程學、管理學、市場學、工程學等方面。是一個平衡消費者、產品、社會、環境的創造性活動,因此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有相對較高的要求,因為只有合格的綜合素質才能有創造美的能力。產品的設計追求的是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同,最終為企業創造利潤,所以,在設計過程中不能只注重設計圖紙,以及設計創意,還應該與產品造型的制作、使用、選材相結合。通過實踐證實,傳統的教育理念教導學生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往往這些學生的能夠畫出很好的設計圖紙,但其動手能力不強,不能靈活地運用新技術和新材料,且對制作工藝了解得不透徹。學生在做平面設計時有很強的表達能力,卻在實際操作中寸步難行,尤其在產品樣機制作和產品模型制作的階段,則充分暴露了傳統造型設計教學模式的弊端,而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1.1 我國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的起步晚、起點低
我國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的起步晚、起點低,沒有一個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教學經驗作為參考。我國現有的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大多數是在原有的工藝美術專業上開辦的,或者是把工業設計專業和裝潢專業的課程融合在一起,取長補短,另一種情況則是在次基礎上加入了陶瓷設計、家具設計、廣告設計、環境設計等課程。這就出現了本末倒置現象,因為產品設計課程比重的削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產品設計課程的主干課程地位,使學生不能充分地掌握產品設計知識。因此時下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產品造型設計人才的要求。
1.2 教學內容陳舊
產品造型設計專業所使用的教材其中的知識點和知識面相對落后。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產品造型設計的技術以及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變,但是各個院校的產品設計專業所使用的教材只側重于傳統工藝的設計和視覺的傳達,而社會科學以及科技應用等方面的課程普遍被忽略,導致學生空有一些藝術表達能力,卻不能把產品的市場效益、產品結構、產品制造工藝和產品科技含量融合在一起。
1.3 教學設施落后
由于學院資金短缺或是其他原因,使得產品設計課程所必備的實驗設施等設備不齊全,最終削弱了一定量的實驗課程,從而使學生的動手能力沒有得到鍛煉。
2 教學改革的建議
2.1 注重生源的選擇
當前我國各院校產品造型設計專業類的學生招收是歸于藝術類招生,因此相對地較注重學生的美術成績,卻忽略了傳統的文化考試,使得學生的文化基礎較薄弱。文化美術兼優的學生較少。而另一種情況則是一些理工類學校直接根據文化課程招生,而這類的學生文化基礎雖好,但美術功底薄弱。最終導致文化美術兼優的學生較少。因此要注重生源的選擇,在注重美術成績的同時,也應加強學生的文化知識培養。只有優化了生源結構,才能在接下來的知識傳播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優化教學內容
在國外,產品造型設計的教學內容與其科學技能課程有大約30種,這其中囊括了諸多有關培養設計能力與設計思維的專業課程,是一門在不斷發展和開拓中的應用型學科。但是我國目前的教學內容僅僅只是美術學院的基礎課程,比如色彩、圖案、素描等方面。因此我國產品造型設計教學內容也必須進行一定的改革和優化。在注重培養學生設計能力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把產品的設計理念和產品的市場效益、產品結構、產品制造工藝和產品科技含量結合在一起。由于現代社會的信息化和科技化的發展,計算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計算機的準確、快速、仿真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設計師的需要,輔助設計師完成各項復雜的設計。因此,學校應該注重培養學生開發軟件、運用軟件的能力,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各項性能來完善產品造型的設計。
2.3 完善教學設備,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校應完善其教學設備,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改變現有的教師一人教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構想和創意,自行選擇工藝和教材來制作產品,這樣就能從本質上解決實踐與理論脫節的現象,為學生畢業后面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這種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的教學理念,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3 結語
隨著我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化,對企業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產品造型設計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凸顯。在其教學模式上,不僅要借鑒西方國家的產品設計理念和設計經驗,還要建設具有我國特色的產品造型設計教育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譚文勝,薛峰.產品設計課程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1).
[2] 楊寧斌.培養生產型設計師—— 產品造型設計中設計實踐課題的設置[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7(09).
[3] 譚文勝,薛峰.產品設計課程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1).
[4] 張玉忠.對高職教育中產品造型專業課程結構的思考[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5(04).
[5] 羅仕鑒,朱上上,孫守遷,唐明晰,潘云鶴.產品造型設計中的用戶知識與設計知識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