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學榮 周玲 羅丹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食品類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重科學,輕工程”上;構建了食品類人才工程能力的全方位知識體系、多層次培養體系和一體化訓練體系等三方面結構組成體系,以培養適應食品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級食品工程技術人才。
關鍵詞:食品工程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b)-0212-02
食品類專業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自1902年中央大學創辦農產與制造學科開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1958年我國先后進行了兩次院系調整,食品專業進入了較規范的發展階段;十年動亂結束后,迎來了食品學科發展的新時期;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目前全國開設有食品專業的本科高校有200余所,為我國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面對這種形勢,食品類專業需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深化改革,強化食品類人才的工程能力,滿足社會對食品人才的需求,食品工業才會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1食品類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食品工業是生命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專業技能過硬的食品工程技術人才。隨著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食品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食品企業間的競爭實質就是食品人才的競爭。目前開設食品類專業高校的人才培養仍是延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以高校獨立培養為主,與企業聯合培養為輔。
(2)工程學科理論基礎薄弱,存在“重科學,輕工程”的現象。
(3)受學校辦學條件的限制,學生工程能力未得到嚴格和充分的訓練。
(4)存在“重技術研究,輕裝備開發”的觀念,學生畢業后適應能力差。這就造成畢業生難以根據食品生產工藝方案,進行生產線的設計與設備配置;畢業生難以對食品生產過程與裝備提出改造與革新方案,提高食品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缺乏設備成套化、過程自動控制設計方面的人才;食品技術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因其不具備食品工程方面的知識,導致不能轉化為生產力。
2食品類人才工程能力的結構組成體系
2.1 食品類人才工程能力知識體系
從工程知識學習能力、工程問題分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等方面構建食品類人才工程能力的全方位知識體系。
2.1.1 工程知識學習能力
食品工程知識包括機械制圖、工程制圖、機械設計基礎、食品機械與設備、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工廠設計等方面的知識,這些課程知識涉及到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大學物理等相關內容。食品類人才如何掌握食品工程知識與工程學習能力密切相關。學習能力包括基本學習能力—注意力、核心學習能力—記憶力、高級學習能力—思維力、學習動力—心理能力等,而這四個方面的能力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形成綜合的學習能力,直接影響工程知識學習的效率和成績。只有加強食品類人才學習能力的培養,才能更好地掌握食品工程知識。
2.1.2 工程問題分析能力
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工程實際問題,作為食品類人才要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分析問題能力尤為重要,它是把一件事情、一種現象、一個概念分成較簡單的組成部分,找出這些部分的本質屬性和彼此之間的關系單獨進行剖析、分辨、觀察和研究的一種能力,包括將問題系統地組織起來,對事物的各個方面和不同特征進行系統地比較,認識到事物或問題在出現或發生時間上的先后次序,在面臨多項選擇的情況下,通過理性分析來判斷每項選擇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可能性以決定取舍和執行的次序,以及對前因后果進行線性分析的能力等。
2.1.3 工程設計能力
工程設計是人們運用科技知識和方法,有目標地創造工程產品構思和計劃的過程,幾乎涉及到人類活動的全部領域。作為食品工程領域來說,是食品生產開發的重要環節,是食品項目進行整體規劃、體現具體實施意圖的重要過程,主要包括食品工廠設計、食品生產車間布局設計、食品機械與設備設計、食品工藝流程設計等方面。食品類人才需要具有扎實工程設計的功底和能力,才能適應社會對食品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
2.1.4 工程實踐能力
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發展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21世紀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普通工科院校人才觀、質量觀的核心問題。工程教育回歸實踐,不僅是國際工程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更是探索有中國特色工程教育實踐的迫切需要。食品類人才的工程實踐能力可在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等環節中得到訓練和強化,畢業后能迅速適應工程崗位需要,有效開展工程方面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1.5 工程創新能力
創造革新能力是工程師的基本身份特征,而現實的工程教育卻在創新能力培養方面離社會要求越來越遠。高等學校既要培養科學研究型人才,也要培養工程技術型人才。目前,合格的食品類工程技術人才奇缺,遠不能滿足食品工業發展的需求。因此,培養食品類人才的工程創新能力是開設食品類專業高校的重要使命和任務,應將其置于重要的位置。
2.2 食品類人才工程能力培養體系
為了培養食品類人才的工程能力,可從初級層次、中級層次和高級層次構建食品類人才工程能力的多層次培養體系。
2.2.1 初級層次
主要通過對工程基礎理論知識的認知學習,以校辦企業、食品企業的工程環境和工程實驗室等為依托,通過指導教師和工程技術人員講解、演示和操作,使學生對食品工業生產體系、食品生產制造過程和食品生產具體操作有一個大致的初步認識,初步建立“食品工程”的概念。該層次適合低年級(大一、大二)學生輪廓性了解食品工程系統。
2.2.2 中級層次
在工程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課程設計、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等鍛煉專業技能,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培養工程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獲得食品工程基本技能。該層次適合大二、大三學生系統掌握食品工程系統。
2.2.3 高級層次
在獲得食品工程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通過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并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制造、完成新產品的開發,全面了解食品的現代生產方式,工藝流程和加工操作要點,食品生產車間布局,設備工藝流程及選型,產品物流通道和人員通道等,獲得食品工程專業技能,鍛煉食品制造的總體意識和工程思想,形成“大工程觀”。該層次適合大三、大四學生系統強化提升食品工程系統。
2.3 食品類人才工程能力訓練體系
以培養工程能力為目的,從校內訓練體系和校外訓練體系構建食品類人才工程能力的實驗、實訓和實踐一體化的訓練體系。
2.3.1 校內訓練體系
校內訓練體系是工程能力訓練的基礎。在校內實驗室、工程中心和校內實習基地等,通過課程理論學習、基礎性實驗、設計性綜合性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構建食品類人才工程能力的校內訓練體系,使其具備食品工程基本技能。
2.3.2 校外訓練體系
校外訓練體系是校內訓練體系的延伸,是工程能力訓練的強化。在校外企業實踐基地、企業工程中心和研究院所等,通過基礎訓練、工程訓練、創新訓練、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環節構建食品類人才工程能力的校外訓練體系,使其具備食品工程專業技能。
3結語
食品工業近年來取得了長足和快速的發展,對食品類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是由于食品類專業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重視食品科學能力的培養,而輕視食品工程能力的培養,導致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脫節,畢業生難以勝任食品工程方面的工作,阻礙了食品企業的發展。因此,開設食品專業的高校應切實轉變觀念,重視食品類人才工程能力的培養,為我國的食品工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祝海林,張炳生,胡愛萍,等.工科學生工程能力培養體系的探索[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2008,9(4):69-72.
[2] 汪德彪,施金良,劉顯榮,等.突出工程實踐能力 培育自動化專業特色[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13):179-181.
[3] 蔣永生,邱洪興,陳以一.土建類專業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2):14-16.
[4] 韓建春,孔保華,鄭冬梅,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三創”能力培養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8):4-7.
[5] 袁前勝,郭寧,錢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生工程能力培養探析[J].西昌學院學 報(自科版),2007,21(3):140-142.
[6] 李昌文,景建洲,縱偉,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工程設計能力培養研究與探索[J].中國輕工教育,201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