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辛欣
摘 要:為全面貫徹實施《山東省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引領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2006年,山東省組織實施了“山東省自主創新重大科技專項”(簡稱重大專項)。2007年,為進一步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自主創新成果轉化,啟動實施了“山東省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簡稱重大專項),省財政廳、省科技廳聯合印發了《山東省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重大專項重點支持已取得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經中試能夠實現產業化或能夠直接進入產業化開發,并能較快形成較大產業規模,顯著提升相關產業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重大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項目。重大專項項目的實施以企業為主體,重點支持在山東境內設立的內資或內資控股企業。資金來源于財政預算,由省級財政撥款。按照“突出重點、集成聯動、科學管理、專款專用、注重效益”的原則,積極鼓勵和引導各級政府、金融機構、民間和外資等多方面資金支持自主創新成果轉化。
關鍵詞: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b)-0222-01
1基本情況
五年來,重大專項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部署,積極推進自主創新成果轉化,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得到了領導、各市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共支持重大專項項目300項,其中后補助項目30項,2010年支持項目數是2006年的2.6倍;省財政投入資金8.98億元,平均支持強度296萬元,2010年省財政投入資金比2006年增長了47%。
2實施效果
五年來,重大專項項目實施取得重大效果,在當地產出了很大的示范帶動作用,逐步形成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科技創新體系,極大地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為優化調整產業經濟結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密切了產學研結合,促進了自主創新成果轉化
重大專項的實施引導企業采取“開放聯合、多策并舉、廣納賢才”的產學研聯合模式,共建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引導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科研面向企業生產、解決生產中的重大關鍵技術難題,實現了產學研多方密切合作共贏,縮短了成果轉化的周期,提高了成果轉化效率。據統計,參與項目合作的高校、科研單位和企業有220家,其中高校92家、科研院所89家、企業39家。
2.2 搭建了創新平臺,凝聚了創新人才
重大專項的實施凝聚和培養一支高層次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吸引了能帶來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高起點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據統計,參與的項目研究開發的科技人員數6021人,其中高級職稱1907人,博士673人。支持了137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44個重點實驗室和27個院士工作站。
2.3 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了持續發展的后勁
重大專項的實施促進了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出,提升了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使企業走上了持續快速發展的快車道。據統計,重大專項的實施,帶動專利申請總數達1078項,專利授權達585項,其中發明專利達190項。獲得軟件著作權30項,獲取技術標準156項。
2.4 優化了政府投入導向,建立了多元化投入體系
重大專項的實施體現了政府宏觀引導,使企業享受技術創新的成果、體會到技術創新的巨大效益,極大地調動了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企業不斷增加科研開發和新產品試制投入,不斷推出新產品。重大專項的支持還帶動了國家和地方各類計劃的資金支持。據統計,項目總投資185.5億元,省財政投入資金8.98億元,占總投資的4.8%;帶動地方匹配資金2.5億元,占1.3%;銀行貸款98.9億元,占53.3%;企業自籌資金84.1億元,占45.3%,其中企業自籌中用于項目研發的經費總支出59.4億元。目前,已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09.3億元,新增利稅29.3億元,新增就業人員30816人。
2.5 突破了關鍵共性技術,培育了戰略性新興產業
重大專項的實施突破了一批產業關鍵瓶頸技術,解決了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發展的技術難題,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產品,培育壯大了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數中,新醫藥與生物技術產業占28.3%,新材料產業占17.2%,資源綜合利用及環保產業占12.1%,新型數字化裝備產業占10.4%,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占7.7%,其它占24.3%。在對新興產業扶持資金中,新醫藥與生物技術產業占23.8%,新材料產業占17.6%,資源綜合利用及環保產業占12.5%,新型數字化裝備產業占9.5%,新能源占7.6%,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占7.5%,其它占21.5%。
2.6 促進了企業自主創新,帶動了產業集群發展
重大專項的實施促進了企業自主創新,推進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提高了產品競爭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帶動了上中下游產品的協調持續發展,逐步形成由點帶線、由線成片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萊蕪市通過實施項目積極開展上下游協同創新,主動吸收外部智力支持,不斷創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創造了知名產品和品牌,帶動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萊蕪粉末冶金特色產業集群的形成。壽光市組織實施了7個成果轉化項目,帶動了壽光海洋經濟的發展,壯大了地方財力,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建議與對策
3.1 進一步加大重大專項資金強度
近年來,重大專項資金不斷增加,單個項目平均支持強度達到400萬元,但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重大專項支持面不大、顯示度不高,與兄弟省市比差距很大。江蘇省每年拿出20億元用于重大專項,單項補助資金3000萬元。建議進一步增加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大幅度提高資金數額,使更多的企業享受更多出創新成果。
3.2 進一步加強經費使用管理培訓
盡管已出臺的各項管理辦法對資金的使用都有明確的規定,但具體應用中仍存在問題,有的企業項目經費使用管理不規范,財政資金不能做到單獨立帳,資金流向不明確。建議研究出臺科技經費會計核算指導性文件,加強經費使用管理培訓和指導,規范資金使用。
3.3 進一步加強項目管理與監督
定期對重大專項項目的進展情況和資金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及時通報資金撥付緩慢的主管部門和資金使用不符合規定的項目,建立完善日常監管、信息調度和情況核查等管理制度,及時把握項目實施進度和存在的問題,保證項目順利。
3.4 進一步加強項目實施效果宣傳
重大專項的實施促進了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和作用,建議認真總結重大專項實施的好經驗,挖掘重大專項實施的亮點和典型,以多種形式匯報宣傳重大專項的實施效果,爭取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 成果轉化,輝煌十一五——山東省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成就匯編.山東省科技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