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立
摘 要:眾所周知,動畫角色是虛擬人物,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然而,從兒時到現在,太多的動畫角色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坝新曈猩笔沁@些動畫角色永遠活躍在我們記憶中的主要原因。我國現今已經超過“美日韓”成為世界第一動畫生產大國,雖然如此,我們動畫精品卻不多,動畫明星也很少。本文將從聲音切入,談談動畫角色塑造的問題,意在拋磚引玉,希望本文能體現一定積極的價值。
關鍵詞:動畫角色聲音語言音樂音響塑造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c)-0234-01
1 電影聲音的定義與功能
電影有四大片種:故事片、科教片、紀錄片與動畫片。動畫片只是在創作手段與技術上在一定程度上有別與故事片,但大體上的創作模式與后者是基本一樣的。特別是在電影聲音的創作與應用上并沒有什么區別。電影藝術是視與聽高度結合的藝術,經過長期的理論研究與定義,現在已經基本確定了聲音的藝術構成:即語言、音樂和音響。聲音運用到動畫電影中,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揭示主題思想、奠定影片風格、創造意境;(2)抒情功能、推動劇情發展;(3)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4)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聯想,刺激觀影體驗。
2 “語言”在設計動畫角色時的應用
目前,大多數動畫片的創作是采用后期配音。當動畫角色已經制作出來后對口型陪上語言,這是一種程式化的制作模式。它要求配音演員在揣摩熟悉劇本后,推敲角色的性格配上相應的語言,這對配音演員的聲音表演經驗要求非常高,演員的聲音不但要有個性化與標識性,更應有夸張化地表現。然而,國內的許多影視演員在為動畫角色配音時大多都只是,坐在配音臺前照本宣科地配上去就行了,缺少推敲,沒有感染力。要知道,動畫角色本來就是虛擬出來的,角色在說話時一般都會有動作,動作幅度比較大甚至比較夸張,這肯定會對聲音的音量、頻率、氣息、角色的表情特別是口型產生影響,并非一味夸張地變調或“大嗓門”。例如,在動畫片《功夫熊貓》中,達斯汀霍夫曼為師傅的配音就非常成功,沉穩老練,張馳有力,特別是在教“阿寶”功夫的時候,他是根據畫面的動作節奏運動著為角色配音,而師傅遇到困難時,思考時說話的感覺則非常穩健,表現出角色臨危不亂,超凡脫俗,道骨仙風的感覺。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有一部國產動畫片《寶蓮燈》,其中的二郎神形象尤其深入人心,角色的形象特征是根據演員姜文設計的,二郎神的聲音是采用先期錄音,根據姜文的配音設計角色,這是一次很好的嘗試。通觀此片,二郎神形象“有聲有色”最為統一,也非常貼和劇情的需要,具有強烈的個性與符號化,這恰好是動畫角色最應該具備的要素。不管是先期配音還是后期配音,動畫角色的語言就是配音演員的語言,二者應該渾然一體,這是檢驗動畫角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3 音樂在表現動畫角色時的作用
現代意義上的電影音樂分為無聲源音樂(主觀音樂)和有聲源音樂(客觀音樂),前者是為推動劇情發展,表現主題,塑造角色時主觀創作和編配的音樂,后者是影片中客觀存在的各種聲源泉發出的現實音樂。現在,電影音樂早已成為影視作品中煽情、烘托氣氛的重要手段。
動畫角色是虛擬人物,但為了表現角色生活環境的真實性,在創作時,客觀的音樂有時被夸張放大處理,這樣回讓角色更加真實可信,拉近角色與觀眾的距離。例如,《螢火蟲之墓》中,處于戰爭苦難中的兄妹顛沛流離,在思念親人與家園時清唱出的小調被主觀放大處理就感人至深。主觀音樂應用的成功例子就很多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國動畫片《小馬王》。整部影片以馬為主角,表演都是以肢體動作完成,馬沒有一句對白,但看完此片后,觀眾都會被角色深深打動,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主觀音樂的應用。例如片中的高潮部分,小馬王對殖民者的反抗與打斗,背景音樂高亢激昂,氣勢恢弘,扣人心弦。再有,小馬王與“女朋友”談戀愛的幾個片段中,雖沒有一句對白,但音樂的主觀處理將二者在蘋果樹下,森林漫步,池塘戲水串成一體,人性化的處理升華了角色的情感,音樂節奏柔美抒情,畫面唯美浪漫,把角色塑造得十分飽滿動人,鮮活可愛。
上世紀60年代,我國有部動畫片《大鬧天宮》非常經典,電影音樂應用得非常成功。因為角色是的外貌特征是,形體特征,動作特征,語言特征都是戲劇話的,因此電影的音樂就采用了京劇配樂,使音樂與美術的風格高度統一,讓影片的整體風格獨樹一幟,可見電影音樂對影片的成功至關重要。
4 音響與動畫角色的關系
音響是除語言、音樂之外影片中其他聲音的總稱,對于影視作品而言,音響是極其重要的一種聲音元素。音響與語言、音樂在影視作品中是相互交替、補充呼應、互為結合以及表真、表意、表情。無論在技術上,還是藝術上,音響都起到烘托、流暢影片的作用,但音響是必須經過主觀處理的。動畫片。
動畫片是充滿無限想象可能空間的,角色本身就是虛擬出來的,而音響的應用能增強角色的真實感,讓故事具有現實感與邏輯性,得到觀眾的認可。例如在許多動畫電影中,一群動物在那里穿上鎧甲,手持兵器打斗,主觀處理過的兵器打斗時相互摩擦發出的金屬的音響,動物們的撕吼吶喊聲,漫天飛舞的黃沙的音響,戰火燃燒的啪啪聲響夾雜在一起營造出真實的戰斗氛圍,雖然說這都是根據劇情的需要虛擬出來的,但卻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與真實感,觀眾回很自然地認可。
在影視作品創作中,由于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里,“除了人的語言以外,一切東西都會說話,從大海的細語到大城市的一片嘈雜,從機器的轟鳴到秋雨敲窗時的淅瀝之聲,這一切都向我們傾訴著生活的豐富內容,不斷地影響并支配著我們的思想和感情。”所以,倘若不加以選擇一味“體現現實性”,把所有自然界的聲音都放入影視劇中,便如畫蛇添足,體現不了主體和重點,甚至會攪亂觀眾的觀影情緒和心理感受,所以,對于創作者來講,對于音響的處理必須要求進行很好地拿捏。
5 結語
正如著名導演弗·科波拉所說:“音樂,是電影幻覺的生命”。在動畫電影中,虛擬的角色能鮮活地活在我們的腦海中,離不開聲音在其中重要的“造型功能”,任何一個經典的動畫角色背后都有一些精彩且標志性的臺詞,一段美妙的音樂,在動作時令人印象深刻的音響,可見,聲音對動畫的創作十分重要,對角色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