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英
摘 要:最近幾年教育界開始追逐一個比較熱點的問題,那就是加強對教師這一群體的關心,對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的了解和關懷。學生是教育的中心這樣的觀念深入人心,大家都十分關注對學生的培養和關懷,從以前的課業上到現在的心理問題都有很多的關注,這類的文章也不在少數。相反的,對于教育體系的另一個主體——教師,大家的關注度大都集中在教師所教學生的課業和升學率,這也是變相的關心學生群體,而沒有真正的去關心教師的一些情況,教師的身體和心理狀況都被大家所忽視了。教師這一職業同其他的職業一樣都會承載著各種壓力,學生的學習狀況、家庭狀況、生活狀況等等都給教師一定壓力,這樣的壓力長期得不到舒緩就有可能引發心理疾病。
關鍵詞:教師心理健康調查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c)-0237-01
最近幾年教育界開始追逐一個比較熱點的問題,那就是加強對教師這一群體的關心,對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的了解和關懷。自古以來對于學生這一群體,大家都投以了眾多的目光,他們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學習的環境等等一系列問題都被大家所關注,可是對于教師卻鮮有人去深入了解他們的狀態,對教師的要求無外乎關心學生、提高升學率等等,對于教師的身體狀態有所忽視,尤其是心理狀態,基本沒有去了解,老師心理是怎么想的,他是不是有壓力,會不會出現心理問題,這都是一個隱蔽的問題。教師因壓力過大造成心理扭曲這也是有可能發生的。
1 據調查的數據顯示,在現在的教學一線隊伍當中,有一半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
學生的課業、升學率等等壓力都給教師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壓力。差不多有一半的教師認為這個職業很累,將近半數的教師的工作時間都在8小時以上,超過80%的教師覺得生活已經被備課、上課、檢查、考試所占據。身心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導致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直轉其下。這些調查結果顯示的結果不禁讓我們去反思,現在的教師群體為何會處于這樣的一個亞健康狀態?
教師擔任的角色非常復雜,各種角色之間的心理沖突是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源。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在學校要與學生交流,去管理他們、關心他們,不只是他們的師者也是他們的朋友,自然而然的就要去了解他們的家庭,去跟他們的家長交流;作為一個工作者,他也要與領導交流;作為家庭的父母,他們要去照顧家庭。這樣多角色的轉變,對他們的心理都會造成壓力和沖突,導致心理健康出現狀況。
教師這一工作性質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教育對象多樣化,多維的心理取向是必要的;工作具有示范性,教師的形象直接展示在教育對象面前;教育內容廣泛,現在的教育手段不同以前,多媒體各項技術的運用,教授內容的多樣化都是對老師的要求。這些職業要求對教師來說是比較高的,自然就會增加他們的心理負荷。
現在的社會大環境下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樣就轉嫁給了教師,老師需要培養出適應這個大時代的人才,壓力也就更加大。不少的老師為了追求達到極致的效果,會有強迫癥的情況出現,求全秋眉、、思前顧后、謹小慎微、苛求自己等癥狀。為何如此?因為新的教育主張教師要敢于創新,對老實的教育方式作出改變。這樣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大家都是在摸索階段,磕磕碰碰就必然會出現。對于教師,送走一批學生又迎來一批學生,他們的個人素質、家庭狀況都不盡相同,對于以前的學生的教育方法可能不管用需要改變,老師自身是一個培養下一代的工作,對于他們的未來承擔了許多的責任,所以老師都會抱著必勝的心情去工作,這樣的強大壓力,長期積累,對造成老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是一個因素。
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稱職的老師,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心血非常大,老師這一職業有非常的特殊和神圣,所以無形中就增加了他們的心理負擔和壓力,他們的心理問題就會比較突出。現在全世界都有這樣的問題。教師的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大,有些老師的抗壓能力不強,許多老師都會出現焦慮的狀況,這樣面對突發事件的時候,難免會有恐懼心理、會不知所措,他們的身體也積勞成疾,對于自身健康狀況的擔心也影響了他們的心理狀況,教師的形象時時刻刻展示于人前,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好勝心都非常的明顯,教師在人們的心中都是蠟燭的形象,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一的無私奉獻,長久下去,對心理健康也是有影響的。
2 對于教師心理健康的應對策略
如何增加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對他們的心理教育構建一個良好的模式,有如下的建議。
(1)向教師群體宣傳教育心理健康的知識,讓他們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依照不同教師的不同狀況有針對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對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有所了解。
(2)在推行新的教育體系的時候,做出教育改革的時候,都要將教師的心理承受情況考慮進去,建立一個有效的評判機制。既要改進教育方式又要顧及教師的心理狀況,讓他們在工作中做出改革的時候,不至于壓力過大而引發心理疾病,對教師的待遇也要提高,對于他們的困難要去傾聽,盡量幫助他們解決,以使他們有個良好的狀態可以去教書育人。
(3)關心教師群體的健康狀態,尤其是心理健康狀態,對他們開展定期的身體檢查和心理測驗等等,建立一個心理輔導室,讓老師能夠去那舒緩釋放心中的壓力。
而教師自身也要去關注自己的健康,不僅僅是身體健康,對于心理的健康也要去關心,發現自己的情緒低落、易怒等等的時候要及時的去看醫生,不要諱疾忌醫,也不要小看心理疾病,一些嚴重的心理疾病也是人類的殺手。平時工作累了的時候就聽聽音樂,看看電視區放松一下,緩解自身的壓力,將內心的不滿或不如意向朋友或心理輔導員傾訴,這樣不去積壓內心的不滿和壓力,能夠有效的減少心理疾病的出現情況。平時要加強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能夠更加的了解自己,對于成功的定義、人生的價值觀等等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切不可因一時的勝敗而影響自己的內心健康,要明白教師的職業是教書育人,只有自身的狀態都非常好的時候,教出的學生才有可能成為棟梁之才。
要想改善教師的心理狀況,除了開著輔導活動、課外活動等去緩解他們的壓力之外,還要善于傾聽他們的內心,去知道他們的內心想法,從各個方面讓他們感到身心愉悅,而不是被壓力所包圍。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等等都要去關心,社會和家長對于教師除了關注他們教育的學生的成績和升學率之外,更要去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社會被家長所尊敬、關心的,加強教師心理健康 教育 以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和自我調控能力。
3 結語
教師這一群體,由于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的關系,他們的心理壓力非常巨大,而社會和家長往往忽視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因此加強對教師心理健康的關心,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素質是我們所要做的,這直接影響教師這一團體的素質,也影響著被他們教育的學生,改善教師心理健康狀態是我們教育界應該去關注的問題。